APP下载

为师有道 道在何方

2015-07-22徐晨曦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师道学讲计划读书

为师有道道在何方

文/徐晨曦

摘要:一、师道,教书育人 德育为首;二、师道,勤于读书 终身学习;三、 师道,改进教法 高效课堂;四、师道,重视能力 提升自我。

关键词:师道;德育;读书;学讲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为师者的毕生追求,“以身立教, 其身亡而教存。”可见教师的言论行为、知识水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对于学生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影响终生。那么为师有道,道在何方?或许只有以身立教、终身学习、不断改进教法,为人师表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

一、师道,教书育人 德育为首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调节教师言论和行为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方式。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真正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因此教师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热爱学生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深刻地影响育人的效果,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需要爱,调皮的学生更需要爱。他们都有着特别强的自尊心,他们对别人(特别是老师)给予自己的评价极为敏感,往往一言语、一点头、一皱眉,都可能使他们激动,但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往往又是他们进取向上的动力。如果能够得到老师恰当地评价与真诚的信任他们会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一次课堂上,有位学生表现异常,他不但不听课,还左右捣乱。我多次用眼神暗示无效,一怒之下,点名严厉的批评了他。他不服,可能是欺负我是新老师,他站起大声说:“我不上课了”,接着怒气冲冲地跑出了教室。他这一举动令我十分尴尬。之后我冷静的分析了事情的原因:一方面,虽然有良好的动机,但由于冲动急躁,没有讲究批评的艺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结果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许学生本身对我上的课不感兴趣。或一时难以接受新的教法。我便借此机会,在班上要求同学们对美术课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件事促使我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后来我了解了这位同学的情况之后就找他谈心,先抓住他平时的优点给予肯定。再讲述我的心情、愿望,并就我在课堂上对他不当的处理方式向他表示歉意。顿时他脸上红红的,同时也检讨了自己。果然他变了。变得有礼貌,守纪律,好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嫌弃、厌恶类似犯错误的学生。而应该有长者的胸怀和气度,发自内心真诚的爱护学生,循循善诱的开导学生,大可不必摆出“师道尊严”的姿态去强压学生。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做工作,才能树立学生的自尊心、激活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师道,勤于读书 终身学习

前几天看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节目。有一位73岁的吴光仁老人,由于老年痴呆记忆力衰退。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他开始每天坚持学习锻炼自己的记忆力。他挑战了圆周率小数点后5000位,并成功晋级。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因为他的坚持学习不放弃最终创造了奇迹。而我作为一个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读书学习思考提高自身的素质。

今天,专业知识在学科领域中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教师要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只有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补充,完善,提高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是要懂得相关的学科知识,例如教美术的,应懂历史知识,便于各学科知识互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教师应该具有广泛的涉猎和爱好,便于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优秀的教师还要具备能够跟学生进行开放性、探究性问答的技巧与自信。要做到这些真不简单,因此终身读书成为最好的方法。

三、 师道,改进教法 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教育的主要活动。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时时刻刻围绕着考试转。在这种教育方法下,学生只能在“题海”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在的高效课堂却改变了这一现状。每节课我都会设计了一些小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通俗的浪潮》这一课,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分组来给班级设计一张海报。又比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节课,设计的活动是“请为你自己设计一张自画像“。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融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主动心态下学到知识,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四、师道,重视能力 提升自我

中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说;“既知教之所由兴,又之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所以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教育理论去指导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即;(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能将每节课的教学过程搞一个科学的设计。(2)及时了解学生的能力,即从学生的眼神、表情来观察了解学生。(3)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教学由浅入深,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4)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5)有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广大教师要走教学与教研一体化的道路,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业务素质,成为学者型教师。

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这颗种子一旦播撒学生心田,必将绽放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总之,为师有道,道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以生为本,打造爱的课堂,让学生在爱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高级中学(南校)美术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张天明.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

猜你喜欢

师道学讲计划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尊重学生维护师道
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浅议“师道”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谈谈“学讲计划”中的“讲”的问题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先学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