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的研究热点及其特点剖析*

2015-07-22张闪闪黄国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0090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00875

图书馆 2015年5期
关键词:情报学论文图书

张闪闪 黄国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 0090;.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00875)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的研究热点及其特点剖析*

张闪闪1黄国彬2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190;2.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对近六年(2009-2014)SSCI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特征因子排名前五的英文期刊所刊载论文,就其发文主体、研究主题、学术影响力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学者近六年来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不断上升;第二,科研合作形成了以美、欧、亚为中心的核心区域;第三,近六年来五种期刊的研究中心主要为计量、技术、医疗卫生、检索、网络和管理六大领域;第四,在交叉学科的影响下,期刊的发文量与期刊的影响力成反比。

〔关键词〕研究热点学术影响力可视化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国外有很多学者对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如Feehan和Gragg[1]对1984年的期刊文献进行了分析。Schloegl,Christian和Stock,Wolfgang G.[2]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读者感知、期刊参考文献以及编辑特性角度讨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中的德语类期刊,并对这三种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从业者并不过多引用现有的参考文献,而是比较关注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展开了对图情类期刊的分析比较,其中王学勤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4年国内6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自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对期刊及其载文情况的评价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3]

对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期刊进行的分析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展示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学科发展热点,而且对于作者掌握期刊的研究方向,实时把握研究前沿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将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2013年社会科学版期刊引证报告为依据,选取五种高影响力期刊在2009-2014年所刊载的研究论文及其相应的题录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近六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科研生产、科研合作、科研热点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2 数据来源

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于2009 年1月22日推出特征因子(Eigenfactor- Metrics,包括Eigenfactor Score和Article Influence Score)计量指标。特征因子不仅考察了引文的数量,而且考虑了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即:某期刊如果越多地被高影响力的期刊引用,则该期刊的影响力也越高。特征因子充分考虑引文的来源,并在计算中赋予不同施引期刊的引文以不同的权重。[4]以2013年特征因子为选取标准,通过选取最有影响力的图书馆学情报学SSCI来源期刊,最大程度地揭示该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因此,选取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门类下83种学术期刊中特征因子排名前五的期刊作为数据源,期刊缩写依次为:J AM MED INFORM ASSN、J AM SOC INF SCI TEC、MIS QUART、SCIENTOMETRICS、INFORM SYST RES;精炼依据:文献类型=( ARTICLE),时间跨度=2009-2014,共检索出3642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14年9月1日)。将3642篇文献以全记录(包含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保存为纯文本格式,并将这些数据导入Excel和CiteSpace进行分析处理。

3 总体研究情况

3.1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揭示不同年度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本领域的活跃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期刊主页的查询,我们发现SCIENTOMETRICS和J AM SOC INF SCI TEC属于月刊,J AM MED INFORM ASSN属于双月刊,而INFORM SYST RES和MIS QUART是季刊。其发文量也遵循刊期越多,发文数量越多的规律 (见表1):

表1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发文量统计

3.2作者国别分析

作者国别是揭示不同国家图书馆学情报学学者在本领域的活跃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统计显示,在2009-2014年期间,这5种期刊的作者国别构成依次是:美国(46.2%),中国(10.4%),西班牙(6.5%)、加拿大(5.5%)、英国(5.4%)、荷兰(5.2%),中国台湾和德国并列第7名(4.2%),10个国家的作者的比例占据了94.8%,说明了目前在图书情报领域,科研人员比较集中。

图1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作者国籍年度分布

将作者国籍分布按年度展示(如图1)所示,由于美国作者较多,因此为了便于观察,将美国用次要坐标轴表示,其他9个国家都用主要坐标轴来表示,整体上看,10个国家2009-2014年的作者比例都在不断上升,其中美国学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力远超其他国家,而中国学者近些年来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从2009年的9.1%上升到2014年的17.4%,增长幅度为8.3%,几乎为2009年的两倍,近六年来一直处于第二的位置,尤其是在2011年,比例猛增,而2014年数据收录不全,因此增长幅度不能准确判定,但从现在来看,中国2014年图书情报学领域的论文增长比例再创新高,远远超过西班牙。荷兰作为SCIENTOMETRICS期刊的出版地,近几年来的发文量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英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这几年中发文量比较均衡,波动较小,而加拿大在这几年来,发文量虽然没有较大的变化,但是整体趋势是匀速增长的,与英国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2014年可能由于收录原因,数据较少。

3.3作者的国际合作分析

国际合作能集众多优秀研究者的智慧,为研究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思路和资源,作者的国际合作分析是揭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知识在学科间、专业间、地区及国家间转移及其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将3642条数据导入google earth,得到图2,其中黑点代表有发表相关文献的地理位置,连线代表国家之间的合作,黑点最为密集的是美国和欧洲,亚洲也有很多关于图书情报领域方面的研究,但相较美国和欧洲来说,数量比较少,多集中在中国东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这三个区域形成了美、欧、亚为中心的核心区域,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国家也有图书情报领域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合作较少。

从连线上看,美国的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连线较多,这说明二者的联系较为紧密,作者之间的合作也较多,地域合作范围较大;从外部来看,美国与欧洲的连线也比较多,但与中国之间的连线却比较少,说明二者的合作不如美欧的合作;中国则与欧洲之间的连线较为紧密。作为发文量第二的中国,与国外的合作却很少,这也提醒中国研究者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欧洲的研究既密集又有合作,与美国、中国的合作几乎相差不大,都比较紧密,这也说明欧洲在科研过程中,既注重自身的发展,又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图2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作者合作情况分布

3.4资助来源分析

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产出在期刊选题、组稿甚至稿件的评审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在期刊评估中,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被认为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5]资助来源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机构对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的重视程度及其对学科的推动力。3642篇文章中有1612(44.26%)篇文章得到了1832个机构的资助,平均每篇文章有1.14个机构资助,其中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资助的论文最多,为143篇,占8.7%,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次之,占6.7%,而排名前十的机构所资助的论文比例高达39.5%,这也说明了科研论文发表中,资助机构也相对比较集中。

五种期刊除了INFORM SYST RES期刊在WOS中没有收录任何资金资助情况外,其余期刊则都可以搜索到受资助信息,同时由于科学引文库(简称WOS)中没有J AM SOC INF SCI TEC和MIS QUART的数据信息,因此也没有资助信息,2014年平均值仅为另外两种期刊的平均值,具体资助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刊载的受资助论文数的年度增长率

从图3可以看出,每种期刊受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都在上升,其中J AM MED INFORM ASSN期刊中所刊载的受到国家资助的论文较多,从2009年的43.4%增长到2014年的83.6%,增长了将近一倍,而在2012年更是达到高峰(86.6%),即在2012年的172篇文章中有149篇得到了基金机构的资助,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图书情报领域的科研基金项目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说明特征因子最高的双月刊J AM MED INFORM ASSN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期刊的影响力。MIS QUART和J AM SOC INF SCI TEC的增幅几乎趋同,分别增长了16.5%和15.3%,增长幅度比较平稳。整体来看,除了J AM MED INFORM ASSN的增长幅度超过平均值以外,其余均小于平均值,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对于没有受到机构资助的论文,在J AM MED INFORM ASSN上发表的难度要高于其余三种期刊。

4 研究热点与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4.1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研究内容的精炼,学科领域里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和从数据样本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提取后分析出的名词短语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6]可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来探测学科领域研究热点。[7]通过绘制关键词聚类图来探测五种期刊的高频词(关键词和名称短语),进而明确其研究的热点主题。将WOS中的3642篇文章以纯文本的方式保存到同一个文件夹data下,运行CiteSpace,得出近六年五种期刊主要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见图4)。

图4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主要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图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及其标签大小与词汇出现的频次成正比,较大节点可视为近六年五种期刊的主要研究热点主题,表2是近六年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特征因子排名前5的期刊研究热点词频统计,表中共有24个关键词和1个名词短语,通过图4和表2,可发现频次最高的词汇是science,该词汇也是近六年来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其次是影响(impact),第三位是技术(technology),而Information-technology也出现了64次,可见,目前该五种期刊的研究领域具有浓厚的计量学派和技术学派导向。参考邱均平[8]、朱明[9]、陈贵梧[10]、陈传夫[11]、梁永霞[12]等研究中对近年来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分类原则,将图4中近5年五种期刊的研究中心分为:计量、技术、医疗卫生、检索、网络和管理六大维度,也即图中的A、B、C、D、E、F六个子聚类。

表2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研究热点高频词(频次>50)

A聚类是反映文献计量学方面的文献,包括:科学、影响力、文献计量学、期刊、指标、h指数、引文分析、引文、影响因子、出版物,排名等,这说明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中,文献计量学的分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而且从图谱中我们也可以看出,A聚类中的热点词汇出现的频率相较其他5个区域都比较高,这也说明,在五种期刊中,文献计量学方面的分析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陈育群[13]等人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台湾保健资料库的研究,发现在该领域,学者们一般倾向于合作,而且该领域的数据资料有很大的学术研究空间。Leydesdorff,Loet[14]等人分析了综合影响指标与影响因子的对比,指出影响因子和集中趋势的关系是错误的,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其影响并不一定高。Glanzel, Wolfgang[15]从期刊平均引用率和广义韦林分布模型的假设之间的关系出发,发现评价期刊不应该仅从期刊的影响因子一个角度,双参数更能反映文献的特征。Lariviere, Vincent[16]等人分析了影响因子的马太效应,指出人们引用文献有时候并不考虑论文本身的价值,由期刊的马太效应也会引起人们对文献的引用。Lozano, George A.[17]等人分析了1902-2009年间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实际被引率,发现传统纸质时代,论文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关系比较大,而随着电子化的出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弱化。此外,非高被引期刊的高被引论文数量逐渐增多。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在文献计量学方面,学者们普遍对期刊的影响力,影响因子研究得较多,而研究的重点也主要在于影响因子是否能够真正代表论文的影响力,研究结果也均倾向于影响因子目前在评价期刊、给学者们提供阅读借鉴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小。

B聚类反映出信息技术维度的热点词汇,包括:信息技术、技术、模式、设计、协作等,同样,可以看出模式和技术的年轮较大,说明研究者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更多的是通过与技术、系统模型的融合,进而探索图书情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Cho, Ta-Shun[18]等人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台湾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通过对台湾1997-2008年的专利授权技术的分析,为台湾技术管理、创新、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价值。Leonardi, Paul M[19]讨论了新技术的使用对组织内部网络机构变动的影响,认为相互依存的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很少发生变化。Rafols, Ismael[20]等人提出了一种使研究结果可视的方法,并用大学、企业、资助机构等使用科学叠图法的实例说明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和局限性。Nan, Ning[21]研究了个人层面的信息使用行为,建立了一个基于概念和复杂适应系统(CAS)分析工具的理论框架。Lo, Szu-chia S.[22]以基因工程为基础讨论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基因工程领域,技术发展受国营部门研究成果影响比较严重,有90%的引文属于非专利文献,且基本属于期刊文献。Swar, Bobby与Khan, Gohar Feroz[23]从网络的角度讨论了信息技术外包知识基础工程,揭示了信息技术外包的网络特点。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目前对图书情报类技术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针对新技术对国家政策、组织机构等方面,以及图书情报类所出现的新的信息技术。

C聚类反映出医疗卫生信息维度的热点词汇,包括:保健、医生、医嘱信息输入、过失、医疗设施实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卫生知识、危险率、性别等,这些信息反映了图书情报学科与医学领域的交叉——医学信息学,该学科目前也成为图书情报领域很重要的研究热点。Chatterjee, S和Price, Alan[24]等人分析了由于老年人增多所引起的医疗负担的加重,指出说服技术、计算系统、设备或应用程序的结合在未来医疗领域方面的重要作用。Reckmann, Margaret H.[25]等人讨论了医嘱录入系统(CPOE)和用药错误方面的论文,分析了1998-2007年10年间关于CPOE的研究,认为未来应该增加一些包括多站点、对照研究设计、标准化的错误等方面的研究。Keenan, Gail[26]等人调研了美国4所医院8个内外科护理单元,通过将近200个小时的连续观察,指出护士在交接过程中对病人护理信息的处理上存在三大缺陷:护士文档和交流的差异、缺乏对病人电子健康记录的集中护理、缺乏跨学科的交流,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Nanji, Karen C.[27]等人对2008年收集到的4 周3850条商业门诊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由电脑生成的病人信息中,错误率达到了10%,而其中有1/3的信息存在潜在危害。Holup, Amanda A.[28]等人讨论了住宿照护机构使用(EHRs)的设施特点,通过分析2010年RCFs的调查数据(2302条),表明所有权、连锁会员、员工水平和设备尺寸等特点在使用电子健康记录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以上说明目前对医学信息学的研究主要在于随着网络化的出现所带来的病人信息录入错误,医疗机构的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

D聚类反映出信息检索维度的热点词汇,包括:信息检索、检索、搜寻、上下文、分类、相关性等,这些热点词汇代表了五种期刊在信息检索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Liu, Rey-Long[29]等人分析了医学信息领域的信息检索,指出目前对医学文献存在难以归类和无法从文本信息中提取感兴趣的信息两大挑战。Apostolova, Emilia[30]认为文献中的图像也包含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其正确索引对有效的检索非常重要。Malo, Pekka[31]等人使用维基百科和价值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概念的文献分类方法,通过方程结果来判定文献是否属于所规定的类型。Kim, Jeonghyun[32]对网络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描述和预测,分析了三种类型的任务特征,并检测了不同类型的任务是如何引起网络不同的信息搜寻行为的,提出了信息搜寻行为的模型。Warwick, Claire[33]等人分析了本科生在学术研究中是如何进行信息搜寻和使用的,以及其信息搜寻动机,发现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搜寻,且不愿意尝试新的信息查找方法。这说明目前对检索方面的研究依然是以传统的分类法、图像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不同类型用户使用信息检索技术特点等为主,在检索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比较少。

E聚类反映出网络维度的热点词汇,包括:行为、模型、网络连接、用户信任、视角、互联网、信息、交流、满意度、框架等,这些热点词汇是网络环境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体现,但是相较其他聚类来看,该类范围较小,且少有具备中介中心性的文献出现,这说明五种期刊中,有关用户网络信息行为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Parboteeah, D. Veena[34]探讨了电子商务对在线购买的推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站的变动如何影响用户的购买欲望。Agarwal, Ritu[35]等人讨论随着网络在教育、医疗和其他基本服务方面地位越来越重要,地域是否会对于图书馆的使用有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个人使用互联网的模式和当地的使用模式非常相近。Groh, Georg[36]等人讨论了社交网络的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可以帮助用户处理科学信息过程的具体服务方法。Tashiro, Hisato[37]等人讨论了电子邮件及其性能,指出领导水平的高低在用户使用社交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sai, Janice Y.[38]分析了在线隐私信息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发现虽然现有网站上都有很多保护用户隐私的条款,但是用户很少去阅读,而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明确表明可以保护其隐私的供应商,并指出供应商可以把隐私作为一个卖点。以上可以看出,该方面的研究基本涉及网络安全、网络满意度、网络交流工具等方面,虽然网络涉及用户的安全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网络交流工具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F聚类反映出管理维度的热点词汇,包括:管理、知识、创新、性能、框架、系统、特性、采纳、绩效、科研合作、组织等,这些词汇是图书情报领域管理问题的反映。Venkatesh, V[39]等人对2003年提出的自愿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进行了扩充,提出了UTAUT2,包含三个因素:享乐动机、性价比和习惯,通过两个阶段的调研,发现UTAUT2在行为意图和技术使用方面都有实质性的改善。Melville, Nigel P.[40]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创新性地提出了促进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BAO)框架,经证实,该框架对形成环境信仰、实现和转化组织的可持续性过程、改善环境和经济表现具有重要作用。Bergman, Ofer[41]等人研究了Gmail和windows 7 环境下用户使用文件夹管理和标签管理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在两种环境下,用户都更倾向于使用文件夹进行存储和检索,很少使用标签,即使使用,也仅给每个文件一个标签。Chen, Ssu-Han[42]等人分析了政府和工业的资助,以及资助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把台湾大学——工业——政府协作系统中三者的关系定义为一个涵盖了人口、财政支撑、创新绩效的错综复杂的网络,并建立了一个基于多元统计的结构方程模型。Mithas, Sunil[43]等人讨论了信息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包括客户管理能力、流程管理能力、绩效管理能力的概念模式,并通过稀有档案数据集进行了有效验证。这些表明了学者们对科研绩效、科技创新、创新合作、信息环境等的大量研究,也是图书情报学与管理学的紧密融合的体现。

为更好地分析五种期刊的研究重点,将五种期刊各自的研究热点高频词(前十名)列成表3:

表3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研究热点高频词(前十名)

结合图4和表3可以看出,五种期刊的热点关键词侧重点不同,说明五种期刊的研究重点不同,但可以看出,science、impact、technology、system、information、citation、bibliometrics是这几种期刊共同的研究重点。

其中SCIENTOMETRICS和J AM SOC INF SCI TEC的研究重点比较相似,注重于对科学、影响、引文分析,多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期刊、网络资源等,出现的 science、impact、Citation analysis、bibliometrics 和index等词汇较多,不同的是,SCIENTOMETRICS 期 刊 出 现 了technology词, 而J AM SOC INF SCI TEC期刊则出现了retrieval和seeking词汇,这说明SCIENTOMETRICS期刊对应图4中的A和B聚类,而J AM SOC INF SCI TEC期刊则对应A和D聚类。J AM MED INFORM ASSN是美国医学信息学会期刊,因此,该刊较多涉及医疗保健方面的文章,care、physicians、errors、system、technology和physicians等 词 汇, 对应图4中的A、B、C聚类。MIS QUART涉及管理和技术领域的研究比较多,包括management、perspective、performance、model和design等词汇,对应图4中的A、B、F聚类。INFORM SYST RES则涉及计算机方面较多,出现了多个关于计算机网络、在线服务、用户行为、大众传媒等的词汇,如internet、communication、online、behavior、mode等词汇,对应图4中的B、E聚类。

总体上来讲,五种期刊中的文章都涉及到文献计量和技术领域,即A和B领域,但又各有特色。虽然同样是图书情报类的期刊,但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却不相同。SCIENTOMETRICS侧重于和引文相关方面的论文,如指数、期刊方面的信息,也有部分论文涉及到技术方面,即B领域;J AM SOC INF SCI TEC侧重于科学、信息、检索方面的信息,即D领域;J AM MED INFORM ASSN侧重于医学信息方面的保健、过失分析,即C领域;MIS QUART侧重于管理方面的论文,即F领域;INFORM SYST RES则更多侧重于现代网络技术、方法、社交工具的分析,即E领域。

4.2学术影响力分析

论文被引频次则是论文学术质量以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由于不同的期刊刊期不同,每期刊载的论文数量也不相同,因此,仅仅以总被引频次来对不同期刊进行比较是不合理的,评价期刊时还需要以篇均被引频次为依据来分析其学术影响力。

表4 2009-2014年SSCI TOP5图书情报学期刊被引频次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五种期刊中,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最多的都是SCIENTOMETRICS,而发文量位居第二的J AM SOC INF SCI TEC的总被引频次却降到了第三,相反,发文量较少的J AM MED INFORM ASSN则跃居第二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J AM MED INFORM ASSN的发文质量高于J AM SOC INF SCI TEC,分别排在第四、第五的而发文量高于MIS QUART的INFORM SYST RES,被引频次却非常少,仅为1691次,是所有期刊里被引频次最低的。

在篇均被引频次上,排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被引频次最高的SCIENTOMETRICS的篇均被引频次仅为4.77次,是五种期刊中最低的一种,总被引频次第二和第三的J AM MED INFORM ASSN与J AM SOC INF SCI TEC的篇均被引频次分别为7.44次6.14次,而总被引频次排名较低的MIS QUART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4.67次,是SCIENTOMETRICS的3.08倍,是所有期刊中最高的一种,同样的,总被引频次最低的INFORM SYST RES的篇均被引频次为6.04,位于第四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MIS QUART、J AM MED INFORM ASSN和J AM SOC INF SCI TEC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此外,去除自引后的被引频次与总被引频次的排名发生了变化,SCIENTOMETRICS、J AM SOC INF SCI TEC和J AM MED INFORM ASSN三种期刊相比,SCIENTOMETRICS的自引率相对较高,自引频次达到2177次,自引率为33.7%,J AM SOC INF SCI TEC的自引频次为877次,自引率为15.6%,J AM MED INFORM ASSN的自引频次为1360次,自引率为21.1%,发文量相对较少的INFORM SYST RES和MIS QUART去除自引后的总被引频次依然较低,自引率分别为9.2%和6.7%。当然,自引频率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反映一种期刊的影响力高低,自引率高有可能是由于该期刊论文所反映的主题面比较窄,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学科体系,自引率低也可能是该领域所发表的文章本身就比较少,总被引也比较少,因此,在分析期刊影响力时,应针对不同的期刊进行具体的讨论。

去除自引后的篇均被引频次与总的篇均被引频次排名相差不大,依然是MIS QUART的篇均被引次数为最高(13.69次),仅J AM SOC INF SCI TEC和INFORM SYST RES的排名发生了一些变化,J AM SOC INF SCI TEC由第三变成了第四。

通过图表进一步看出,发文量和期刊的影响力成反比,原本发文量较高的SCIENTOMETRICS和J AM SOC INF SCI TEC在去除自引后的篇均被引次数排名降到了后两名,而发文量较少的MIS QUART的篇均被引次数却上升到了第一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该期刊属于季刊,本身出版数量较少,研究者的参考选择性较小;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根据图4和表3所示,该期刊分别涉及技术和网络维度较多,与图书情报学属于交叉学科,而SCIENTOMETRICS和J AM SOC INF SCI TEC比较相似,基本都是以传统的文献计量学维度为基础,涉及其他交叉领域的较少,而文献计量类似的主题文章也是各个期刊的研究重点。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目前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正在从传统的纯粹的图书情报学、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转变。

5 结语

经过多方面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学者近六年来在国际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在不断上升,位于第二位,与美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二,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已形成了以美、欧、亚为中心的核心区域,中国学者的国际合作程度远不如美国和欧洲的学者。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国家也有图书情报方面研究,但是与其他国家之间合作较少。此外,论文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科研机构资助的影响,随着基金项目的增多,未受到基金资助的论文的发表难度逐渐上升;第三,通过绘制关键词聚类视图,得出五种期刊近六年的研究热点分别是计量、技术、医学卫生、检索、网络和管理这六大研究领域,五种期刊中的文章都涉及到文献计量和信息技术应用,J AM MED INFORM ASSN侧重于医学信息,J AM SOC INF SCI TEC侧重于科学、信息、检索方面的信息,MIS QUART侧重于管理方面,SCIENTOMETRICS侧重于和技术相关的方面,INFORM SYST RES则更多侧重于现代网络技术、方法、社交工具方面。第四,受交叉学科的影响,期刊的发文量与期刊的影响力成反比,发文量较少的MIS QUART影响力在不断上升,说明图书情报学领域的研究方向也正在从传统的以单纯的图书情报学、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转变。

(来稿时间:2014年12月)

参考文献:

1.Feehan, P.E., Gragg, W.L.et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Science Research - An Analysis of the 1984 Journal Literature.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1987,09(3):173-185

2.Nisonger, TE. Use of th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for Serials Management in Research Librari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elf-Citation on Journal Ranking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Genetics. College & Research Libaries,2000,61(3): 263-275

3.王学勤,潘继进.2004年国内6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自引分析与评价.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 49-51

4.任胜利.特征因子(Eigenfactor):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3): 415-418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6.赵蓉英,许丽敏.文献计量学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探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5):60-68

7.马海群,吕红.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中国情报学知识图谱分析情报学报,2012,31(5):470-478

8.邱均平,吕红.近五年国际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前沿及其知识基础——基于17种外文期刊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3(3): 4-15,58

9.朱明.国内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的实证分析——基于关键词频次统计及共现分析.现代情报, 2011(5):107-112

10.陈贵梧.图书情报学的国际研究态势:基于2000—2009年SSCI研究性论文的实证分析.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 (1): 73-82

11.陈传夫,王云娣.中美图书馆学借用知识的比较观察——基于十年引文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6): 20-27

12.梁永霞.引文分析领域前沿与演化知识图谱.科学学研究, 2009(4): 516-522

13.Chen Yu-Chun, Yeh, Hsiao-Yun ,Wu, Jau-Ching ,Haschler, Ingo etc.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Research Database: Administrative Health Care Database as Study Object in Bibliometrics. Scientometrics,2011(86):365-380

14.Leydesdorff, Loet, Bornmann, Lutz. Integrated Impact Indicators Compared With Impact Factors: An Alternative Research Design With Polic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11(62): 2133-2146

15.Glanzel, Wolfgang. The Multi-Dimensionality of Journal Impact. Scientometrics. 2009,2(78):355-374

16.Lariviere, Vincent, Gingras, Yves. The Impact Factor's Matthew Effect: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Bibliometr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61):424-427

17.Lozano, George A., Lariviere, Vincent, Gingras, Yves. The Weake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act Factor and Papers' Cita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1(63):2140-2145

18.Cho, Ta-Shun; Shih, Hsin-Yu.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Analysis of Cor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Taiwan: 1997-2008.2911.89(3):795-811

19.Leonardi, Paul M.. When does Technology use Enable Network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ature use and Shared Affordances. Mis Quarterly.2013,37(3):749-775

20.Rafols, Ismael, Porter, Alan L., Leydesdorff, Loet. Science Overlay Maps: A New Tool for Research Policy and Library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9):1871-1887

21.Nan, Ning. Capturing Bottom-U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Processe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Model. Mis Quarterly,2011, 33(5):505-532

22.Lo, Szu-chia S. Scientific Linkage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 Ca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Scientometrics.2010,82(1):109-120

23.Swar, Bobby, Khan, Gohar Feroz. An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Domain: A social Network and Triple Helix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11):2366-2378

24.Chatterjee, Samir, Price, Alan. Healthy Living with Persuasive Technologies: Framework Issu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2009,16(2):171-178

25.Reckmann, Margaret H., Westbrook, Johanna I.etc. Does Computerized Provider Order Entry Reduce Prescribing Errors for Hospital In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09,16(5):613-623

26.Keenan, Gail, Yakel, Elizabeth, Lopez, Karen Dunn. Challenges to Nurses' Efforts of Retrieving, Documenting, and Communicating Patient Care In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13, 20(2):245-251

27.Nanji, Karen C., Rothschild, Jeffrey M.etc. Errors Associated with Outpatient Computerized Prescribing System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11,18(6):767-773

28.Holup, Amanda A., Dobbs, Debra,etc. Facility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2013,20(4):787-791

29.Liu, Rey-Long. A Passage Extractor for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spect In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11):2265-2277

30.Apostolova, Emilia, You, Daekeun, etc. Image Retrieval From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Text and Image Content Processing to Separate Multipanel Figur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64(5):893-908

31.Malo, Pekka, Sinha, Ankur; etc, Concept-Based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Wikipedia and Value Func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62 (12):2496-2511

32.Kim, Jeonghyun. Describing and Predicting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n the Web.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60(4):679-693

33.Warwick Claire, Rimmer, Jon,etc. Cognitive Economy and Satisficing in Information Seek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60(12):2402-2415

34.Parboteeah, DV, Valacich, JS, Wells, JD. The Influence of Website Characteristics on a Consumer's Urge to Buy Impulsive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9,20(1):60-78

35.Agarwal, R, Animesh, A, Prasad, K.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Internet Us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9,20(2):277-294

36.Groh, Georg, Fuchs, Christoph. Multi-Modal Social Networks for Modeling Scientific Fields. Scientometrics,2011,89 (2):569-590

37.Tashiro, Hisato, Lau, Antonio; Mori, Junichiro. etc. E-Mail Networks and Leadership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63(3):600-606

38.Tsai, JY, Egelman, S, Cranor, L, Acquisti, A. The Effect of Online Privacy Information on Purchasing Behavior: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1,22(2):254-268

39.Venkatesh, Viswanath, Thong, James Y. L.etc. Consumer Acceptance and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tending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2012,36(1):157-178

40.Melville, Nigel P. Information Systems Innov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Mis Quarterly.2010,34(1):1-21

41.Bergman, Ofer, Gradovitch, Noa,etc. Folder Versus Tag Preference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64 (10):1995-2012

42.Chen, Ssu-Han, Huang, Mu-Hsuan,etc. Driving Factors of External Funding and Funding Effects on Academic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Linkages. Scientometrics.2013,94(3):1077-1098

43.Mithas, Sunil, Ramasubbu, Narayan, Sambamurthy, V.. How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fluences Firm Performance.Mis Quarterly. 2011,31(1):237-256.

〔分类号〕G250.2

〔作者简介〕张闪闪(1987-),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黄国彬(1979-),男,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法学与信息资源管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多方法融合的中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图谱实证研究”(编号:11BTQ01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知识图谱软件的技术原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2012LYB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The Hot Domains a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op 5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s in SSCI from 2009 to 2014

Zhang Shanshan1Huang Guobin2
( 1.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School of Gover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iz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3642 papers of the top 5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ccording to their eigenfactor, included in SSCI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LIS) from 2009 to 2014.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The number of Chinese scholar’s papers published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s constantly is increasing. 2)A Golden Triangle included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sian is formed. 3)Quantification, technology, medical health, retrieval, network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have been the six hot domains in LIS. 4)The qualities of article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cademic influ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discipline.

〔Keyw ords 〕Hot domainsAcademic impactVisualization analysis

猜你喜欢

情报学论文图书
开放与融合:公安情报学进入情报学方式研究*
图书推荐
构建中国特色的情报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国内图书馆情报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索
卷首语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