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源》(修订本)内部失调例举

2015-07-22唐丽珍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7期
关键词:辞源

摘  要:《辞源》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部规模较大的语文性工具书,其修订后新《辞源》的问世,亦标志着我国辞书编纂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书出众手及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备善。如若在收字立目、释义、参见等主要环节上存在失调或矛盾,更有损于辞书的内部系统性。本文主要就《辞源》的“内部失调”问题列举了子集中的几处疏误,望对其他辞书的编纂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辞源  失调  释义  参见

《辞源》是中国现代语文辞书发展史上的开山之作。《辞源》的编纂始于1908年,1915年正式出版。《辞源》修订本于1979年至1983年分四册出齐。编撰和修订者注重知识性、学术性和客观性,使其成为极具权威的重要工具书。然随着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和辞书编纂手段的进步,《辞源》中存在的不足也日益显露出来。为迎接《辞源》出版100周年,商务印书馆组织了一批学者再次开展修订工作。笔者有幸参与了子集的修订,发现《辞源》的某些条目的确存在疏误。本文主要对收字立目、释义、参见等主要环节上存在的失调或矛盾举例讨论,希望对其他辞书的编纂起到参考作用。

《辞源》(修订本)的性质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供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使用的参考书,用于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因此,从读者使用的查考性出发,应尽可能全面收录文献用字;从词典内在的系统性而言,《辞源》复词条目用字和文献用例中的字都要立为字目,形成一个严密的封闭性系统,以便读者查检,否则,在释语和书证中出现的字,在本词典中却没有立该字目而查检不到,这是说不过去的。但《辞源》有失收的情况,例如:

【不托】

《辞源》称其又写作“餺飥”“?飥”“飥”,皆取不托之音而加食旁。(0073,此数字标明该辞目在《辞源》修订本重排版中的页码。)核查《辞源》食部,收有单字“餺”和“?”,并收复词“餺飥”“?飥”,却独独失收了“”字和复词“飥”。通过检索,我们还可找到其文献用例:[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冬至》:“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饦之谚。”单字“”和复词“飥”皆当补收。

释义是辞书的核心。由于辞书性质的不同,编纂者对语料理解的不一致等,在字、词义项的切分和归纳上多少存在着出入,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根据义项的数目来判断某字词义项是否完备。《辞源》义项也不要求齐备,而是以古文献中常见常用义为义项收列的标准。虽然如此,但《辞源》所收条目分单字条和复词条,在编排上以字带词;在释义上,单字义项也要注意覆盖下属复词条目的意义,使字头义项和所领复词的意义具有关联性。但《辞源》个别字头的义项不能周全地涵盖所领属复词的意义。如:

【升】

《辞源》有六个义项:一容量单位。1.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2.量酒单位也叫升。二布八十缕为升。三上升,登上。四成熟。五易卦名。六姓。(0451)

“升”字下所属复词有:

【升中】

古帝王祭天上告成功。《礼·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注:“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文选》南朝梁陆佐公(倕)《石阙铭》:“升中以祀群望,摄袂而朝诸夏。”(0451)

【升沈】

一古祭山,置祭品于山叫升;祭川,投祭品于水叫沈。《仪礼·觐礼》:“祭山丘陵升,祭川沈。”言帝王巡守及诸侯盟祭升沈之礼。参阅清胡培翚《仪礼正义》。(0451)

据此,“升”字当有与“祭祀”相关之义。检索语料,有:《仪礼·少牢馈食礼》:“司马升羊右胖,髀不升。”郑玄注:“升,犹上也。”《仪礼·士冠礼》:“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鼏。”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在俎曰载。”郑玄的注很清楚,古代祭祀时将烧熟的祭牲放入鼎中叫“升”,放入镬中叫“烹”,放在俎上叫“载”。

另,“升”字下所属复词还有:

【升概】

升,量酒器;概,平斗斛的木棍或木板。引申为买卖中给货公平。《韩非子·外储》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0452)但是,“升”字下并没有列“量具”这一义项。“升”用此义,除了“升”“概”连用外,也可单用,如: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三回:“那位孔夫子,但凡有个吃饱饭的正经主意,怎的周流列国的时候,半道儿会断了顿儿,拿着升儿不粜出升米来呢?”

从上述材料来看,“升”的这两个义项当补。

辞书对于语词的释义,首要的当是确切。对于相关的词条一定要注意其逻辑关系,上下位词条或同类词条不论是否相邻,其释语和例证应特别关注词条之间的关联性和区别性,切不可互相矛盾。不过,《辞源》中似有抵牾之例。如:

【刀马旦】

指京剧中饰演擅长武艺、能使刀枪的旦角。如《穆柯寨》的穆桂英、《打焦赞》的杨排风等。参见“武旦”。(0369)

【武旦】

传统戏曲角色中旦行之一。着重翻跌武打,不重唱念。与刀马旦之兼重演唱念白者有别。昆曲称为刺杀旦。如京剧《泗州城》中的水母、《打焦赞》中的杨排风。(1823)

《辞源》认为刀马旦与武旦是有联系的,用“参见”进行了沟通。但两者也是有区别的,据【武旦】条的解释,其主要区别在于武旦“不重唱念”,而刀马旦除了擅长武艺,还“兼重演唱念白”。如果真如此,那两条中所举《打焦赞》的杨排风就不能同时作为例证出现,【刀马旦】条的释语也不够完善。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武旦在“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特技‘打出手”,刀马旦“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较着重于唱做和舞蹈”,[1](P78)“打出手”乃戏曲表演程式,“以一个角色为中心,同其他几个角色相互配合,作抛掷传递武器的特技”。[2](P100)在京剧《打焦赞》中杨排风善使一条烧火棍,武艺高强,常有惊险特技场面的表演,故应属于武旦。《辞源》【刀马旦】条当作相应修改,所举杨排风之例宜删,否则读者参阅了【武旦】条,只会徒增疑虑。

辞书编写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辞目之间意义相同或相关,具有内在的联系,为了保证内容互补,又节约篇幅,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体现辞书内部的系统性,需要采用“参见”对相关辞目进行沟通。这包括单字之间通假、古今、异体等字际关系的说明,也有复词条之间异形词、缩略形式、内容相关等情况的说明。然互见条目当确有联系,并且前呼后应,方能达到这一目的。若互见不当,前后有失照应,则不仅误导查阅者,有时更如坠雾中。《辞源》中亦有此类“失调”的情况。例如:

【别趣】

一不同的趋向。趣,通“趋”。《文选》汉扬子云(雄)《羽猎赋》:“若夫壮士忼慨,殊乡别趣。”(0379)

这里,说明“趣”和“趋”的关系时用了一个“通”字,表明两者是通假字关系。但是,《辞源》“趣”字条第一个音项“qū”的第一个义项即“趋向、趋附”,并出示了相关书证。通常,单字条目义项的排列,以本义、引申、通假为先后。可见,《辞源》本身在对“趋向”是否是“趣”的假借义的处理上出现了矛盾。其实,“趣”字形符从“走”,其本义当与“走”相关,《说文》释“疾也”,是“快跑”之义。因此“趋向”的意义与其字形结构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当非“通‘趋”以后才有的假借义。

【午衙】

同“蜂衙”。宋陆佃《埤雅·释虫》:“蜂有两衙应潮,其主之所在,众蜂为之旋绕如衙。”《元诗选》金涓《青村遗稿·春日过绣湖》:“茅菴兀坐无余事,静看遊蜂报午衙。”参见“蜂衙”。(0451)

《辞源》收有“蜂衙”条,且亦出示《埤雅》书证来说明其语源,并解释此词用来形容众蜂簇拥蜂王,如朝拜屏卫之状。本词条“午衙”,我们还检索到如下用例:[元]王恽《秋涧集》二九《公堂》:“凫吏前头拥簿书,午衙急散日停晡。”萨都拉《雁门集》二《别江州总管真定王克绍》:“吟诗写字午衙静,打鼓劝农春社忙。”[明]吴宽《家藏集》十《送沈晋州林美》:“吏散午衙公事简,定将书史对炉熏。”这些例句中,“午衙”的意义与“蜂衙”虽有相似性,但区别亦显而易见,已不再指蜂,而是指午时官吏集于衙门,排班参见上司。不过,正如《辞源》所出书证,“午衙”除了指人,亦可用来形容蜂,且我们找到比《辞源》原有书证更早的用例。如,[元]龚璛《存悔斋稿·附朱性夫补抄龚子敬遗诗·吴中寒食》:“江南蚕子非一种,日暖蜂房报午衙。”由此可见,虽然由于人们认知心理上的类比联想,使“午衙”与“蜂衙”的意义有了相重的部分,《埤雅》的引文正是解释了在相似情状的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的方式创造了“蜂衙”一词,但是“午衙”的词义范围显然比“蜂衙”大,不宜用“同”这个术语,因为“同”一般用来说明异形词。另外,《埤雅》书证是解释“蜂衙”一词的命名缘由,在本词条中宜删。

【刻画】

二细致描摹。详“刻画无盐”。(0383)

内容近似的条目,一般只在一条下详加解释,他条从略,只注明“详‘某某”条即可。但是,此处让我们详加参看的“刻画无盐”,说的是拿丑妇无盐与美人西施相比,喻比拟得不伦不类,其意义与“细致描摹”相去甚远,并不近似,用“详”这个术语不妥。其实,只是“刻画无盐”这个词条中的“刻画”用了“描摹”义而已。故这儿的参见宜删,直接出相关书证为好。

【刀耕火耨】

古代山地的农耕方法。……也作“刀耕火种”……也作“火耨刀耕”……参见“火耕”、“火耕水耨”。(0369)

首先,对于内容相同的条目,一般只在一条下加以解释,列举书证;另一条下注明“见‘某某”条即可,以免重复。原编者以“刀耕火耨”为主条,把“刀耕火种”“火耨刀耕”并在一起处理,这是较为妥当的,但是《辞源》却失收了这两个词条,缺乏内部系统性考虑。其次,对于内容相关且可以互相补充参考的条目,则注明“参见‘某某”条。可是,《辞源》在“火耕”条下没有具体的释义和书证,只有“见‘火耕水耨”,更何况“刀耕火耨”本条也出示了参见“火耕水耨”,因此,“火耕”的这条参见并没有提供比原词条更多的信息,也就起不到参考的价值,徒使查阅者来回翻阅而无功。

【昇天】

道家谓修道成仙,飞昇登天。同“升天”。三国魏曹植有《升天行》。晋葛洪《神仙传》二《白石先生》:“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时,已二千余岁。不肯修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1548)

《辞源》在“升天行”条中也称“升天”即“昇天”,然我们检阅“升”字目下所有复词条,并不见“升天”,这就造成了参见落空。同时,在处理相关的复词条时,我们也要注意区别主条和副条,从《辞源》所用术语来看,在“昇天”条中用了“同”,把“升天”作为主条,而在“升天行”中又把其作为副条,这种自相矛盾的处理破坏了内部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首先“升天”条当补。其次,我们找到的用例也比“昇天”的书证要早,如:[汉]王充《论衡·道虚》:“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据此,宜把“升天”作为主条来处理。

像类似参见落空的,还如:【利害】第三个义项后称“同‘厉害”,但我们在“厉”字头下也核查不到复词条“厉害”,可增补该条。【儿啼帖】条,称“详‘书儿啼”,但《辞源》并没有收录“书儿啼”条。不过,“书儿啼”当为动宾短语,不建议增收。【刖趾适屦】条说“参见‘削足适屦”,但《辞源》只收有“削足适履”,虽然“屦”“履”都指鞋子,可一字之差,已有损于辞书的严谨性。当然,《辞源》是集众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由于书出众手,顾此失彼,有的参见条目未照应到,在对术语的认识和使用上有不一致之处,都在所难免。

《辞源》的编纂和修订工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远不是一人或几人的学术力量所能单独完成的,往往需要成立若干个工作小组来协同完成。上文所谈的“内部失调”之例,大多涉及相关条目之间的照应,这往往易被当成一个附带兼顾的技术细节,而被具体词条的编纂和修订人员忽视,有的主要是由于非学术性的原因而致误,从而影响了整部辞书的质量。因此,在编纂和修订大型辞书时,一方面,编纂、修订人员要加强每个词条的人工核查落实,同时也要加强各编写小组间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编辑到最后应把相关条目作为一个专项由专人负责来统一处理,可用计算机设定字段检索相关的互见条目,以查漏补缺,消除辞书“内部失调”的硬伤。

(本文受到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重大出版项目:《辞源》(第三版)的资助,项目编号为:出版管字[2012]48号。)

注释:

[1][2]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唐丽珍  江苏苏州  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215009;上海大学文学院  200444)

猜你喜欢

辞源
《辞源》第三版的音义契合与疏漏
《辞源》编纂的文化传承性
《辞源》(第三版)金部疏误举隅
古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和《辞海》的性质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辞源》修订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