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策略初探

2015-07-22赵峰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自主探索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赵峰

摘要: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教学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在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教学特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让学生利用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本文从目标引导,启发诱思,激发兴趣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自主探索 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已经提到了与知识学习同等的高度上。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不应该仅仅把精力停留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还要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下大力度研究。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蕴含的创新因素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要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目标导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将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时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这样的目标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一)目标定向,有效控制目标达成

布鲁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目标定向,就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控制,进而控制目标的达成。

(二)目标导引,实现课堂教学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要求教学过程很好地发挥作用,达到该条件下最好的水平而不是一般水平,这就要求用最少的必需的时间和精力,争取最大可能的效果。运用目标导引,就可实现课堂教学训练的优化,从而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启发诱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并在疑问中自主探索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之所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疑问并不是随时有的,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善于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在疑问中不断思考问题,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展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好问题情境后,要注重发现学生提出的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是有建设性的问题,拿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研究讨论。这样,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由思考,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效率的提高都是有帮助的。

(二)及时点拨,巧妙化解学习难点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而启发、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实施点拨。实施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思路困境,另行开辟新路,克服心理或习惯上的思维定势,使之始终处于积极的亢奋状态,引起学习动机。

(三)“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在我们的教学班普遍存在班额大、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小组学习”可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潜力很大,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研讨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使他们在相互合作中开动脑筋,进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激发兴趣,发掘学生创新潜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条件。

(一)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如果抓住学生“好奇”这一天性,就可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利用教材中新奇的因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会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且还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更为深刻。当教材内容不足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时,我们教师要在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广泛地选择教学素材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让他们获得成功。对学生任何一个独立见解、新颖的解题方法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教师都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在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昭示下,数学教学也理应克服只见概念规律不见人的偏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全面地看待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自主探索,不断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自主探索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