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信息化学习方式转变及应对策略

2015-07-21侯兰史忠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深度信息化信息技术

侯兰 史忠祥

以改革促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当今时代的使命。然而,在传统教学观指导下的学习方式依旧承袭着千百年来固有的模式,学生身处信息时代,信息环境无处不在,却要用老旧的方式进行学习,必然导致教与学不对接、不匹配。教师辛勤耕耘,学生学得痛苦,却实效不高。教师该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该如何满足学生对于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已经成为新时期广大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什么是信息化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点,应是对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突破。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认为,信息化学习方式是指在一定现代信息意识指导下,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以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获得主体发展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该定义鲜明地指出信息技术要以有效学习和有效认知为取向,这一点必须关注。信息技术并不是课堂气氛活跃以及促进浅层思维的兴奋剂,也不仅仅是资源存储和知识传递的载体。如果教师只图用信息技术上一堂轰轰烈烈的课,而不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深度认知,那么就没有看到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以面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诉求,理应成为信息化学习方式持续发展的长远方向和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信息化学习方式应该是在一定现代信息意识指导下,以追求深度思考和学习为理念,以提升分析、综合、评判等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从而获得主体发展,全面提升信息素养的学习方式。

中小学信息化学习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

1.信息化工具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认知工具

信息化工具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只起到了辅助教师教的作用,其功能是部分代替教师,是教师的替代品,体现的思想是learn from IT。而信息时代的学习,应该让信息化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让学生用技术来学习,来建构自我对知识的理解,体现的思想是learn with IT。

信息化学习不是要求在任何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学习阶段都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化学习模式应用中,应是“学习者控制技术,把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特别是认知工具”。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作为构建丰富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为实现学习方式转型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2.信息化学习应该促发深度学习

信息化学习方式应该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产生的条件包含以下三方面。首先,信息化深度学习需要为学生准备复杂的、尽量类似真实情境的学习内容,只有使学习者所要学习的客体呈现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才有可能引发深度学习。其次,信息化深度学习需要注意从支持个性化学习转向营造学习共同体上,这是由于深度学习所要探讨的问题大多都是复杂的问题,一己之力无法解决,因此需要多人协作完成。最后,信息化深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同意识,关注自己与别人交往中的问题和角色定位,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清晰认识,接纳自己。

3.信息化学习方式侧重于开启学生的智慧

人类可以学习的内容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和智慧。信息最“廉价”,而智慧最“昂贵”,经过筛选的数据成为信息,信息加工后成为知识,随后经过传递被理解,只有融会贯通才能产生智慧。智慧与所做之事的长期后果及短期后果都有关系,它愿意为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然而教育体制却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了信息传递方面,把少部分时间用在了传播知识方面,实际上没有时间用在进行理解方面,压根没有时间用在培养智慧方面。信息化学习方式应该侧重开启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提供发展智慧的环境。

4.信息化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交互性

信息化条件下,数字化设备和网络为教学的互动提供了实施前提,因此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其一,教学中学生间的交互。传统的小组合作方式,仅限于同班级的组内交流,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中可以实现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能力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其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课堂中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单向的信息。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单向的、被动传播信息的局限,实现了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使人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的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交往模式发生深刻变化,使交往方式由单向式向交互式转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在线学习平台、邮件、论坛等方式,与学生实时交流、沟通或者作业批改和答疑。可以说这真正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和教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每位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和发展。

中小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信息化学习方式变革

当前,教师往往不缺乏教育理念,缺少的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的行为在变,接受的信息更加丰富,学习方式也更为开放多元。作为教师,如果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与当今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一定很难摩擦出智慧的火花。面对学生,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高歌猛进,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手段与自己的教学有机融合。

1.促发深度学习,把握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

一是为学生准备复杂的、尽量类似真实情境的学习内容。从深度学习来看,学习者所面对的学习客体需要浸润在非良构的复杂问题域和真实的社会情境中才会发生。深度学习发生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并非是单节课堂中的教学可以习得的。遗憾的是,学校情境提供的知识大部分是经过筛选的、结构精良的知识,往往脱离社会真实问题和学习者的经验,学生学习后很难迁移至社会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把简单知识综合化、复杂化的能力,巧妙地把要教会学生的一些知识揉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自我建构。

二是信息化的深度学习需要注意从支持个性化学习转向营造学习共同体上。我们通常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笔者也一直这样认为,但信息化的深度学习其实远可以做得更多。在以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理论指导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的社会性交往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习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大多都是通过交往来完成的,因此信息化的深度学习需要为营造学习共同体努力。教师必须合理地将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以提供认知支架,如提供问题、组织辩论、引导学习者进行因果推理等。以英语写作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Wiki或GoogleGroup自行搭建社群学习平台,实现学生之间协同式的英语写作以及作品的相互鉴赏、评价,创设出面对面交流与网络交互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三是信息化的深度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同意识。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监督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渐构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同时还要向内反观自身,不断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注自己与别人交往中的问题和角色定位,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清晰认识,接纳自己。

2.技术发展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式更加多样

一是多媒体与学科知识融合。利用教学软件的辅助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屏幕上批注、绘画、设计动画、变更知识点,把用语言描述不清的内容显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开放资源库中的教学和学习素材供教师与学生使用,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是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使用要科学适度。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都要合理运用,再好的信息化教学都不能代替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网罗过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像看电影一样目不暇接,没有机会交流、思考、动手操作,导致教育资源在课上泛滥,占用了正常的学习时间,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益。

三是信息化教学要体现师生“合璧”。先进的学习方法缩短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搭建自学的平台,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提出观点进行辩论,提供机会同伴之间互助学习,提出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则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启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网络学习等载体寻找答案,角色也由传授者转型为参与者和引领者。

3.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有效地评价

评价激励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注重信息化评价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也要借助信息手段进行评价。

一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为学生展示才能提供了多样的空间。河南南阳市西峡一高的课堂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互动、合作等内容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积分评价,不只是教师评价,而是把学生互评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蕴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烈、好奇、求知、质疑、参与、主动,这种“草根”评价非常具有感染力、说服力,生生之间激励性更强,实效性更好。

二是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及时评价。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会很在意教师对其学习态度、能力提高的肯定。对于全班学生的评价,知识掌握的正确率,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和效果都是很重要的,教师要以评价来牵引着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学习,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既能够得到,又不轻易得到,使课堂充满挑战。

三是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仅是课堂,也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课上评价除了他评和自评外,还安排课外评价,让家长来评价自己的孩子,最后按照一定的评价内容和要素,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追赶目标。

4.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多彩

教师要适应新变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冲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要整合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环境。在学习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加大学习容量。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课文学习后,再找出一篇内容相近的文章让学生比较学习。找出异同,增强对人或事物的理解。特级教师马芯兰老师针对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把知识分成若干板块,找出当中的内在联系,学生能在短时间内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如果将信息化学习引入,使学生之间通过自主编写习题进行交互式学习,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将更加深入。可见,运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信息化的课堂中等于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金钥匙,让学生的学习大放异彩。

二是将学习空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信息化学习手段的核心之一就是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资源共享,在确保课堂上学习的同时,让课外学习成为课堂个性化学习的有益补充。在教给学生信息化学习手段的同时,利用家校共育的平台,让家长认识到信息化学习的好处。美国“可汗学院”的创办者萨尔曼·可汗立志运用互联网让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免费教育,他在学校教育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使这一概念逐渐变成主流的教育思想。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组成部分,翻转课堂在我国比较贫困的地区和家庭还无法实施,但这一理念告诉我们,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为学生做好服务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是教师要敢于冲破牢笼让学生尝试现代技术学习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通过免费的语言通讯和朋友圈,交流会更加方便快捷。通过“微信”这个新生事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问题质疑,使师生交互做到随时随地、校内校外无缝链接。浙江省杭州市春蕾中学英语教师何元宵利用微信语音对话的方式,选择有意思的主题让学生们周末在家先把话题聊起来,用语音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对话加入到课件中,上课时播放给学生听,开辟了教学的新模式。微信群内学分享,微信圈里巧沟通,微信帮新教师树威信,更能成为家校沟通的新模式。微信也只是现代技术学习的一个缩影,信息化教育不能够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只有通过合理疏导、引领,开展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才会让学生学会博采众长,天马行空,把有用的知识为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铺路石,是人梯……

5.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而是要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生存的本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基本技巧只是培养目标之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主流价值观,适应国情和社会,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教师又一重要的目标。学会甄别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等手段汲取营养,这样的学生即使上不了大学,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途径,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

实践告诉我们,面对教育的新常态,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点,找到与学生交流的契合点。与学生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海淀区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深度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