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干预股市的原因需反思
2015-07-21苏培科
曾被称为“疯牛”的A股市场自6月中旬以来便开始下跌,调整速度和跌幅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上证指数下跌近30%,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40%,很多股票已被腰斩,场外配资纷纷出现爆仓。
目前看,当务之急是市场上下都应该冷静地进行反思,尤其监管部门要反思这次对形势的误判和对杠杆风险的认识不足,未来要尽量减少用“逆周期调节机制”来行政干预市场,别把控制风险变成制造风暴。
曾被称为“疯牛”的A股市场,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便开始下跌,调整速度和跌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据统计,上证指数已经下跌近30%,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40%,很多股票已被腰斩,场外配资纷纷出现爆仓。
对此,管理层也迅速采取了组合拳对市场施以援手。
事实上,这轮股市的快速变脸,除了市场自身需要调整的意愿之外,也与滞后的行政去杠杆和IPO加速供给有直接关系。证监会对两融管理办法的调整,不仅是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其实也是明确承认此前行政干预市场的错误。
在股市连续下跌的时候,大量卖盘使得强制平仓异常困难,这直接威胁到了券商、信托、银行等配资机构的资金安全,这也是管理层和各政府部门联手稳定市场的主要原因。
只是,此前的稳定策略是否对路仍然值得商榷。货币政策在股市有财富效应的时候才能传导进股市,人们争先恐后逃离股市的时候,自然不会再去贷款或搬存款接盘;养老金入市,对提振市场信心是一种潜在的可能,但养老金是养命钱;放松杠杆的行政管理措施,虽然是对此前行政干预市场行为的认错,但目前很多人的信心和预期发生了改变,谁敢轻易再加杠杆买入?证监会取消了强制平仓线,但券商不会取消,否则券商的安全和利益如何保障?显然,这些稳定市场的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现在的市场情绪。
况且,这次股市的急速调整是集聚了多种因素而爆发,而股指、期指被人为巨量做空是市场加速调整的助推力。
理论上,股指期货和期权作为套期保值和引导现货价格预期稳定的衍生工具,是想让机构股票加期指对冲的操作策略,来锁定风险和应对系统性风险。但是,国内好赌的机构往往在股市上涨时在期指上开多单,然后动用另一部分资金拉指标股,将期指打到高位赚暴利,再在跌的时候反手先建空单,狂砸指标股、ETF,让期指跳水再赚暴利。
显然,目前的市场焦点已经不在场外配资的被动平仓这么简单,风暴眼已经转移至中金所的股指期货市场里,这也是证监会在两融管理办法里取消了130%的强制平仓线和允许杠杆展期的原因。
强制平仓线、涨跌停限制,往往成了空头充分利用的制度软肋。
如今,证监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证监会发言人在上周四已经明确表示,根据交易所异动情况报告,证监会决定组织稽查力量开展专项跨市场核查,并表示符合立案标准的,“立即立案稽查”,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查办”。
证监会的表态,已经说明市场里有一股跨市场恶意做空的力量,现在需要出手打击了。这一招如果真能落实到位,对市场的“裸做空”力量自然是一个震慑。不过什么叫作恶意跨市场做空?哪些做空行为涉嫌犯罪?目前,A股并未限制“裸做空”,现货、期货双空算不算违规也很难界定,但窗口指导是一定会有的,此招虽然可以抑制空头的循环做空冲动,但想让股市涨起来也没那么容易。
据了解,上周末管理层召开了紧急会议,推出1200亿元的平准基金、暂缓IPO等,但是还要防止用药过猛,导致市场需要自我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防止未来留下更大的隐患。
目前看,当务之急是市场上下都应该冷静地进行反思,尤其监管部门要反思这次对形势的误判和对杠杆风险的认识不足,未来要尽量减少用“逆周期调节机制”来行政干预市场,别把控制风险变成制造风暴。应该尽快完善和修补市场的制度漏洞,比如适当限制股指期货市场的“裸卖空”行为,让股指和期指等衍生品回归套期保值和避险的功能,以及加强补充现货市场的融券做空机制。
其次,投资者也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尤其是新股民和使用高杠杆的投资者,要借此次调整学会控制风险,一定要敬畏市场。
另外,媒体应该整体反思,要尊重市场规律。市场的魅力恰恰在于分歧,统一口径的“舆论牛市”,只会制造灾难。
作者简介:
苏培科,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并兼任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曾在各类经济媒体发表经济、金融、股市等批评性和建设性文章数百篇,最早以《江苏琼花:中小企业板里的“罂粟花”?》质疑、揭露江苏琼花隐瞒国债投资上市黑幕,在证券市场掀起“琼花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