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修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探讨
2015-07-21张騄
张騄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甚至国外一些国家海洋经济跨越式的发展,人类往往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出现问题,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环境问题未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保护,以至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而且我国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就主要针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以及海洋生态修复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齐国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海洋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海洋生态修复发展的展望,以帮助恢复我国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生态修复的进程和发展。
关键词:海洋;海洋生态修复;港口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X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且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极其非常大的影响,其对我国乃至国际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也更是人类的宝藏和财富。然而由于我国海洋特别是近海海洋地区,海洋水体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以及对海洋的过度开发,造成我国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海洋各种资源开发开采过度,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海洋水体的污染、海洋生物非正常死亡、物种多样性降低、红树林逐渐消失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海洋、沿海地区以及近海湿地等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对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规划方针提出了挑战,海洋生态修复战略开展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1 海洋生态修复
1.1 海洋生态修复的概念
海洋生态修复所要修复针对的对象是已经遭受破坏了的海洋生态系统,已经遭到破坏了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其自身的自我修复中不能够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需要人工干预,在人工措施帮助下,原本遭到破坏了的海洋生态环境系统能够恢复到其原来的结构状态,并同样发挥原来所具有的生态功效。
1.2 海洋生态修复的分类
海洋生态修复往往需要利用人类的辅助,一般情况下,我们综合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情况以及需要的修复措施,对海洋生态修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修复类别:第一,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破坏较轻的生态系统需要的海洋生态修复为自然生态修复;第二,对一些海洋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的生态系统需要的海洋生态修复为人工促进生态修复;第三,针对某些海洋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的破坏甚至完全破坏所需要进行的海洋生态修复为生态重建。
1.3 海洋生态修复的意义
海洋生态修复是帮助海洋生态系统实现自我恢复的一种过程,海洋生态系统能够实现恢复后,便可以不再需要人工措施的干预即可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在海洋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在不断的转变,物种群落不断丰富,海洋生态系统结构更为复杂化,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在由简单逐步向复杂的功能多样化实现转变。海洋生态修复对海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洋生态修复也对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都有所积极的影响,对全球气候、经济发展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2 海洋生态修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生态修复在国内外的研究大约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开始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包括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中国在内,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得到了相关的关注,特别是欧美国家,在当时就已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在自然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海洋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相对而言开始的比较晚。由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很大的关注。我国从以往的四十多年里,对生态修复的研究中做了许多努力,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对水土荒漠化、河流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这些经验对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都有借鉴的意义。
相对于国内开展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国外所采用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同样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在国外,佛罗里达湿地、Louisiana滨海湿地等修复等等修复都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国外的生态修复的目标、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对修复后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得到一些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原则。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一般主要针对红树林、海水水体、滨海湿地以及沿海沙滩的几个生态系统方面的修复。相对于国外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我国的海洋生态修复在研究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上做的都还不是非常好,这些包括对红树林的消失、以及海洋水体污染的研究不到位,还包括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的措施与方法上不到位。
3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现状
3.1 红树林生态修复现状分析
我国红树林在我国的发展的同时,正在逐步缩减和消失,比如,在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初期,我国的红树林面积在4万公顷以上,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红树林面积已经逐渐的减少消失到了1.51万公顷。随着我国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视正度越来越高,国家也已经开展了许多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措施,比如在湛江建立起了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还有一些其他地方也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一项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生态修复实践工程,我国在采取红树林修复上,所表现的问题主要有,人工造林的红树林成活率比较低,而且还不能确保人为活动的破坏等情况,因此最终成活长大的红树林面积还要更少。其次,在进行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时候,我们往往还忽视了红树林自身的修复,而仅仅只是在简单的进行人工造林。同时,我国在对红树林修复的监测方面做的并不到位,对红树林修复的效果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评估。
3.2 水体生态修复现状分析
水体生态污染以及近海海水的富营养化都对水体生态修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工业污染,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带来的污染、以及对海洋的过度开发等问题并没有处理好,因此,致使许多陆地上污染物进入海洋,造成近海海水水体污染以及水体的富营养化。在进行水体修复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对动植物学方面的治理修复技术。我国在针对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进行许多研究,但对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3.3 沿海沙滩修复
在针对海洋生态修复中,沿海沙滩修复也是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修复工程。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而且海岸线也是非常的长,因此我国沿海沙滩也非常的丰富,而由于近年来人类过度的活动对海洋沿海沙滩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回暖,我国海平面在不断的上升。根据资料显示,如果我国海平面上升五十厘米,那么我国海岸线被侵蚀的面积将会达到1091583平方米左右,而且还对沿海旅游区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我国对沿海沙滩的修复开展的较晚,最早的修复工程是在我国香港岛南岸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在距离陆地较远的海洋海地进行挖沙,然后填补到近海海滩。
3.4滨海湿地生态修复
在海洋生态修复的实践中,我国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投入了许多的实践和研究。主要的修复措施有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针对滨海湿地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及时清理淤泥,逐步恢复被破坏掉的生态平衡。但是,由于我国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比较晚,因此,我国滨海沙滩修复的也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修复工程上。
4海洋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起步开展的较晚,在相关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海洋生态修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在进行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上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对海洋生态修复的评估较差,对海洋生态破坏的诊断不足,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监测不到位,以及对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投入较少。
一方面,由于我国对海洋生态修复起步较晚,而且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较少,这就导致出现了对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功能的忽视,从而表现在仅仅主要只采取人工修复的措施进行海洋生态的修复。
一方面,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对单一生物或者单一群落以及小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小方面的修复活动,而没有针对海洋生态系统整体的生态进行修复,同时也缺少对整体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
一方面,没有对海洋生态修复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态修复评价系统,对海洋生态修复的目标不够明确。其次,没有考虑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的根源性问题,在这方面的研究投入较少。
5 海洋生态修复的展望
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的问题,我国针对海洋生态修复应当注意几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诊断和研究,以及通过制定评估标准进行生态修复研究和实践。一方面,海洋生态修复需要联合各个机构,联合高校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在修复研究方面应当选取合理的示范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学习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海洋生态修复的技术,总结经验;并需要从海洋生态系统全局进行把握,制定海洋生态修复战略方针。
6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发展虽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相信我们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王淼,胡本强,辛万光,戚丽.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与治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 马绍赛.海洋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新进展[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1
[3] 冯美霞.大型海藻对富营养海域的生物修复及对赤潮的防治[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
[4] 王治国.关于生态修复若干概念与问题的讨论[J].中国水土保持,2003(10).
[5] 陈克亮,王金坑,戴娟娟,颜利.我国海洋区域功能恢复的基本对策和措施[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01).
[6] 周志强,孔飞.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09).
[7] 蔡云川,冼凤英,姜志勇,刘付永忠.加强广东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研究[J].中国水产,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