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丁·艾米斯《怀孕的寡妇》中的女性解放观

2015-07-21左燕茹

山花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基思米斯寡妇

左燕茹

马丁·艾米斯《怀孕的寡妇》中的女性解放观

左燕茹

当代英国著名后现代作家马丁·艾米斯以其大胆的小说形式和叙事手法以及对暴力、大屠杀、核战争等时代大主题的反映而备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到90年代为止,他已成为英国所有小说家中最受人尊敬、最为人所模仿和最让人质疑的一位。”2010年,艾米斯酝酿数年的长篇小说《怀孕的寡妇》出版,该小说再次回归曾为其带来声誉的性、喜剧和英国社会主题,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马丁的回归之作。

《怀孕的寡妇》的小说背景设定在20世纪70年代,“其时性解放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它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每个人都沉溺其中”。吸毒、滥交和嬉皮士似乎已经成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时尚。二十岁的基思和一帮年轻人在意大利的一个城堡里度假。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基思阅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诗人。然而,在时代变革洪流的影响下,基思的纯真和书生气逐渐被消磨掉了。在和女友莉莉同居的同时,他被山鲁佐德的美貌所吸引,为了与其约会,他从小说中获取灵感,用药物麻醉女友莉莉。然而,在这个女性奋力追求性自由的疯狂年代里,基思阴差阳错地和性欲狂格罗利亚走到了一起。这次经历所导致的慢性性障碍使他在随后的二十五年中备受折磨,并经历了三次毫无幸福感的婚姻。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感情、婚姻和命运都烙印上了时代悲剧的色彩。

年过六旬的艾米斯在《怀孕的寡妇》中,对“已逝青春” 的回忆平添了一丝反思和睿智的基调。马丁版的“致青春”将对青春的回顾和反思置于性解放运动的时代大背景下,轻快而发人深省地刻画了迷失在性解放运动中的一代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反思了性解放运动带给人们身体和精神的永久性伤害,是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和戏剧性解构。通过检视以作者为代表的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作者指出性解放运动并未带给女性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它遗留下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最终使性解放运动变成了一个“怀孕的寡妇”。

性解放运动的狂欢

在六七十年代的欧美国家,“男人和女人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着某种事情,一场革命或者巨大变革”,这场巨大变革就是性解放运动。在性解放运动的狂欢中,女孩子们都想“像男孩那样举止行为”,这可是当时的流行元素。女人们身体的时尚感在升级,女性着装趋于多样化,更随意更松散,躯体的外露越来越明显。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身着超短裙、透明衬衫、比基尼等外露明显的服装,甚至在一些公共娱乐场所袒胸露背并以此为美。“裙边上来了,道德下去了”正是对当时这种社会风气十分贴切的写照。小说中曾经穿着平底鞋、带着眼镜、做过社区服务并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山鲁佐德,在性解放运动的洪流中蜕变成人人侧目的金发美女,“在露天泳池边毫无顾忌地往胸部涂抹橄榄油”。

除了发型和着装的变化,年轻人的道德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女性思想变得自由和开放起来。19世纪以前,清教徒的道德观念制约着大多数女性的行为,而今的“新女性”挑战传统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像男子一样公开谈论性自由,随意更换性伴侣。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都有着不止一位性伴侣,同性恋者也公开招摇过市。媒体的大力宣传和“全美妇女协会”等组织的推波助澜,让女人们热血澎湃地投入到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中来。然而由于对女权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引导,在性解放运动的洪流中,女子们肤浅地以为模仿男性、酗酒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两性关系就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人的虚荣心让她们觉得美貌能取悦于人,智慧则一无是处。男子们则趁机劝诱女人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借此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他们来说,临死前盘点自己一生中有过多少女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推翻男权、追求女性自由的口号成了人们道德颓废和堕落的遮羞布。

作为7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见证人和亲历者,艾米斯目睹了那些纯真的少男少女如何迷失在反对性别歧视、平等和自由等颇具鼓动力的宣传中,这些标语口号的神力使他们近乎盲目地投入其中,使性解放运动成了一股放任泛滥的洪水。女人们盲目地以为像男子那样拥有婚前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就意味着女权的提高,对自己作为女性主体的身份缺乏认知,在谴责男权禁锢的同时却以男性视角界定自身的女子身份,这种身份的迷失导致女性迷失了自己的本真,将自身流于欲望支配的次等生物。

性解放运动的后果

小说伊始,作者便提到这是一部关于性创伤的小说,一个假期“断送了基思二十五年的大好时光”。2003年,53岁的基思突然发现,性解放运动这场“天鹅绒革命”并非没有流血和牺牲,而是男女双方都深受其害。时至今日,人们普遍认为性解放运动以“随心所欲”为旗帜,过度追求欲望的满足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双重创伤,还导致了伦理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生态的颓废。

基思饱受身体创伤的折磨,肯瑞克和以作者的妹妹萨莉为原型创作的维奥利特等都是这场革命的牺牲品,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身体畸形综合征等疾病折磨着他们的身心,无法实现的生育梦想困扰着小说中的女性。 丽塔曾经幻想着要生十个孩子,结果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从未实现为人母的愿望,“我好像忘了这回事。我已经错过了。”而基思的妹妹维奥利特则因酗酒和纵欲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成为这场运动中最惊人的牺牲品。维奥利特的影子在小说中若隐若现,提醒着读者女性在这场运动中付出的惨重代价。

性道德的巨大变革导致了伦理道德观的日渐沦丧和人们精神生态的颓废。在这场革命的洪流中,女子开始像男子那样不在意婚前性行为,“感情与思想已然分离。感情与性业已脱节”,混乱的感情生活导致了婚姻的极端不稳定,“离婚很容易,结婚却是非常困难、痛苦、昂贵和令人厌烦”。爱与不爱也不再重要,1970年的爱情已被“歇斯底里的性所取代,人们当然不必再为不负责任的性行为道歉”。人们爱的只有自己。“在这个新的世界里,莉莉爱不爱基思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莉莉爱不爱她自己”。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有过不止一次婚姻,这表明婚姻关系不再稳固,人们没有勇气去承担爱和家庭的责任。艾米斯在接受美国知名网络杂志Slate采访时曾说,色情将改变人性,无处不在的色情已令性远离爱。在《怀孕的寡妇》中,无处不在的性让爱退居其次,让婚姻和家庭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性解放运动喧嚣过后,大量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两性交往越来越频繁并呈低龄化趋势,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离婚率居高不下等现象非常普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缺陷问题增多,青少年犯罪率大幅上升等,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性解放运动深刻地改变了爱与性的本质,它所导致的伦理道德沦丧的后果难以估量。

“怀孕的寡妇”的启示意义

《怀孕的寡妇》是艾米斯对性解放运动所做的记录和深沉的反思,是作者对“生命中最剧烈的社会变革”的深度思考和再认识。“怀孕的寡妇”这一书名来自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的论文集《彼岸来信》,它表达了赫尔岑对欧洲革命命运的深切担忧。“令人恐惧的是旧秩序的灭亡留下来的并非是一个新生儿,而是一个怀孕的寡妇。在新旧秩序的更替之中,暗流涌动,还要经历混乱和荒凉的漫漫长夜。”艾米斯以“怀孕的寡妇”来喻指性解放运动,实际上是他对性解放运动和女性解放的质疑和反思,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读小说,我们发现小说人物几乎全是年轻人,成人的缺席使性解放运动缺乏正确引导和有力监管。小说中作者不止一次地追问“警察在哪里?”“你们的父亲在哪里?”回应他的只有沉默。女人们怀着炽热的心情和满腔热血投入到为女性解放而激进的奋斗中来,但失去理智的她们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而陷入迷茫。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艾米斯认为女性要取得真正的解放必须要有社会和家庭的关爱和引导,要让女性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样她们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意识,才能在思想上获得真正的解放。《怀孕的寡妇》中成人和家人的不在场无疑表明社会和家庭在青少年性教育中的缺席。反观当今社会,少男少女同居、未婚先孕、弃婴乃至杀婴等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社会、学校和家长是否尽到了他们应尽的责任呢?

其次,小说所呈现出的性别失范现象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女性从着装到道德行为都向男性特质看齐,她们希望走出男性为她们界定的身份,但由于缺乏对自身主体性的认知,结果造成了严重性别越界和女性性别失范。“现代的大谬误是一切以男子为标准,即妇女运动也逃不出这个圈子,故有女子以男性化为解放之现象。”。这种性别失范表明女性并不具有一种主体性的生存样态,并未保有身体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这显然不利于实现女性的真正解放,只能带给女性更多的迷茫和困惑。

“怀孕的寡妇”这一书名表达了艾米斯对女权主义前途的担忧,“因为女权革命带给我们的只是一个怀孕的寡妇而非新生儿。在新生儿到来之前,我们还要经历几次更大的震撼”。因此,作者认为,“思想意识并不是用一个手指头捏着就能发生革命变化的。性解放运动,我认为我们仍然在途中,并且它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结 语

在小说的叙述声音中,我们发现有一个超然物外的“我”在审视着一切,“我”曾经和基思“非常密切,可是后来却因为一个女人而闹崩了”。在这个改变基思一生的夏天里,“我”始终对这些少男少女们的行为持迷茫和质疑的态度,“我”在小说结尾又重新和基思合为一体。这里的“我”其实是基思意识的一部分,“我”的看法正是作者对性解放运动那段历史的思索和审视,这种理性的思考象征着未来的两性关系将会走上一个新的征程。在当今社会,女性解放运动在每个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调查,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性革命”,它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行为与观念上的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未婚先孕、弃婴和犯罪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构建和谐社会,而妇女解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如何避免西方低级庸俗文化对女性的精神污染与腐蚀,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独立人格和健康精神生态的新女性,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怀孕的寡妇》对女权主义的形而上的解构告诉我们,在两性关系中,男女双方只有自尊、自爱和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女性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才能构建一个两性和谐的社会。

[1]John G. Rodwan. Martin Amis, Funny Man [N]. Open Letters Monthly, July 2010.

[2]Malcolm Bradbury.The Modern English Novel 1878-2001[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hc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3]Martin Amis.Martin Amis: Talking About a Revolution [N].The Independent, February 5, 2010.

[4]Martin Amis.The Pregnant Widow [M]. Alfred A Knopf,New York,2010.

[5]Tim Adams. The Pregnant Widow by Martin Amis [N]. The Observer, January 31, 2010.

[6]蔡曙光.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对青年人的影响[J].青年研究,1983(4).

[7]李春梅.周作人女性解放思想的独异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1).

[8]左燕茹.关注人类痛苦,表现滑稽人生——评马丁·艾米斯新作《怀孕的寡妇》[J].外国文学动态,2010(4).

青岛农业大学2013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维视角,理性透视——评马丁·艾米斯近作《怀孕的寡妇》”,项目编号为613Y38。

左燕茹(1974— ),女,硕士,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基思米斯寡妇
古代的寡妇
大腰怪是不是真的很可怕
大权在手
不能量的秘密
冷冷冷,握握手
遗忘理论视角下《坠落的人》
小城风云(十二)
幺叔
小城风云(六)
小城风云(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