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学习机制研究

2015-07-21郭峦蒋亚珍

创新 2015年1期
关键词:知识系统

郭峦 蒋亚珍

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学习机制研究

郭峦蒋亚珍

[摘要]交互式学习机制是旅游创新系统产生和扩散旅游创新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交互式学习主体、交互式学习客体、交互式学习渠道和交互式学习过程四个方面。旅游创新主体的交互学习过程存在知识流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三个阶段。知识流动是旅游创新的基础条件,知识创新是旅游创新的核心环节,知识应用是知识创新在旅游中的应用结果。这三个阶段存在紧密联系、相互链接的关系。

[关键词]旅游创新;系统;交互学习;知识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创新被认为是多种主体的交互式学习过程,创新系统被认为是区域持续创新的根本基础和保障。创新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旅游创新系统也广泛存在于旅游实践中。如桂林市的“两江四湖”工程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木龙湖升船机是我国第一个载客观光用垂直升降升船机,丽泽桥是我国第一个自锚式柔性钢桁梁悬索桥等。这些都是规划、环保、地质、园林、水利等政府部门,中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规划设计机构,企业和旅游者等交互式学习的结果。因此,交互式学习被认为是旅游创新系统的内在机理,是旅游创新产生的关键所在。

随着创新研究的深入发展,旅游创新系统研究也成为旅游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Mattsson (2005)、[1]Flagestad(2006)、[2]Sundbo(2007)、[3]丁焕峰(2002)、[4]阎友兵(2009)、[5]宋振春(2012)、[6]郭峦(2013)[7]等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目的,对旅游创新系统的主体、关系结构以及交互学习的重要性、主体和客体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是有关旅游创新系统运行机制中旅游创新主体的交互学习过程的系统性研究不为所见,使得旅游创新过程解释模糊,难以对旅游创新实践给予指导。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探讨,旨在丰富旅游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并为旅游创新系统的实践提供借鉴。

二、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式学习机制

旅游创新系统是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旅游者等旅游创新主体,为促进旅游创新,相互协同作用而组成的网络系统。旅游创新系统的功能是实现旅游创新,旅游创新实质上是知识创新的外显化。知识创新以及新知识的外显化是通过旅游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尤其是交互式学习机制来实现的。

旅游创新系统中的交互学习机制是一个主体更为多元、渠道更为多样、过程更为复杂的学习机制。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式学习机制包括交互式学习主体、交互式学习客体、交互式学习渠道和交互式学习过程四个方面。

交互式学习主体就是旅游创新主体,它由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旅游者等构成。通常,科技中介机构常常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旅游创新是以服务创新为主,以及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的特点,使得在旅游创新主体中缺乏专门的科技中介机构。

交互式学习客体是知识,知识按照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表述,容易理解和传播;隐性知识是难以表述,只可意会。旅游创新以无形的服务为主,隐性知识在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知识按照存在形式,可分为个人知识、组织知识和系统知识。个人知识是属于个人所有并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组织知识是在组织成员中分布和共享的知识,如组织的规章制度、惯例等。系统知识是在系统成员中分布和共享的知识,如系统的惯例、共同行为准则等。

交互式学习渠道是旅游创新主体之间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交互关系。正式的交互关系主要是旅游创新主体之间在创造价值活动过程中结成的长期、稳定的关系。如旅游企业间的市场交易关系;非正式的交互关系是指旅游创新主体内部社会个体(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依赖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形成。通过这些关系,旅游创新主体得以学习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

交互式学习过程是组织或个体(人)之间交互式的知识流动、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过程,或换言之,它存在知识流动、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三个阶段。在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的交互式学习中,知识流动是基础条件,知识创新是核心环节,知识应用是知识创新的外在表现。交互式学习过程是旅游创新系统学习机制的核心所在。

三、旅游创新主体的交互学习过程

(一)知识流动阶段

知识流动已经被学者普遍认为是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但是知识流动表现的只是知识在创新系统中的流动状态,它能够提高创新的机会,提升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却没有很好的诠释创新的产生过程。旅游创新主体在知识流动中获得知识后,再创造知识,才能最终实现旅游创新。因此,知识流动是旅游创新的基础条件和前提保障。

1.主体间的知识流动过程

知识流动通常是知识在两个主体间的流动。旅游创新系统内部的知识流动是发生在政府部门、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团体、旅游者等任意两个或者多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为明晰知识流动的过程,我们先分析两个旅游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两个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知识搜寻、知识获取、知识吸收三个阶段。知识搜寻阶段是指旅游创新系统中有知识需求的主体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本身的知识结构有目的、有方向地寻找知识供应源、所需知识以及知识传递媒介的过程。知识获取过程是有知识需求的主体选择适合传递的途径和媒介获取所需知识以及知识需求方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知识吸收过程是知识需求方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实际情况,剔除知识杂质,并在知识源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和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直至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的过程(见图1)。

图1 两个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

2.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

当然两个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只是旅游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一个片断。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是多种旅游创新主体参与、多方向、多层面的知识流动。从旅游创新主体交互学习渠道的网络结构来看,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流动可分为核心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支持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和社会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核心网络层的知识流动主要包括:旅游企业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知识流动;支持网络层的知识流动包括政府、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知识流动以及其与旅游企业、旅游者之间的知识流动;社会关系网络层的知识流动表现为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人)之间的知识流动(见图2)。

注:箭头表示知识流动方向图2 旅游创新主体系统的知识流动图示

3.知识流动的主要形式

建立在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上的交流与互动。由于企业存在竞争关系,企业之间相互频繁地学习产品、管理模式、营销方式等。企业间合作的形式可以是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的合作形式,如旅游集团内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紧密联系,也可以是战略联盟等松散的合作形式,如建立在共同营销基础上的企业合作。它们都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

官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交流与互动。官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是旅游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知识流动形式之一。政府、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的内容包括联合研究、合作开发、共同营销、联合培养人才等。

旅游者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企业请旅游者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如聘请旅游者使用或体验企业的产品并提出意见。企业一线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直接与旅游者接触,并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都能促进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知识流动。此外,还存在俱乐部、会所等专业性社会团体为纽带或平台建立起的各种企业与旅游者的交流和互动。

人力资源的流动。人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人力资源在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从而实现了知识在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在旅游创新系统中人员的流动主要包括企业之间人员的流动,政府部门、大学及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向企业输送人才等。

(二)知识创新阶段

知识创新是旅游创新系统中交互式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众多的学者从知识创新的主体、目标、过程等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创新进行了定义。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创新包括了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过程。本研究所指的知识创新是个体或组织创造并拥有新知识的过程,侧重于知识生产或创造环节。它是交互式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旅游创新产生的关键所在。

1.某个旅游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过程

某个旅游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即组织的知识创新,是指某个政府、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或社会团体等旅游创新主体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创立新知识的过程。组织的知识创新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对原有的知识和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野中郁次郎(Nonaka)[8]在《知识创造的集群企业》中首次基于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所提出的SECI模型受到了广泛接受和认同。他认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默会知识和明晰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并称其为知识螺旋。为弥补SECI模型忽视外部知识的输入的缺陷,耿新[9](2004)提出了知识创造的IDE-SECI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的完整过程包含外部引入、传播共享、解释内化、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七个阶段。

2.旅游创新系统的协同知识创新过程

协同知识创新是旅游创新系统进行旅游创新的重要形式,也就说旅游创新系统的系统知识创新并不完全是单个主体完成的,更多的是多个主体、多个层面共同实现的。

当某一类知识在两个旅游创新主体之间传递的时候,知识的接受主体在接收到外部的知识后,都会经历一个SECI的过程,进行知识创新。当它将该类知识传递给下一位旅游创新主体时,知识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的知识,而是已经包含了创造的新知识,该类知识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但这样的知识创新过程只是旅游创新系统中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旅游创新系统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数量众多的,知识传递方向也是多样化的,可以向前或向后,可以传递给个人、组织或系统。这使得以上的知识创新片段在旅游创新系统中广泛存在,当它们前后链接在一起,经历了多次默会知识—明晰知识—默会知识过程,最终形成了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螺旋。在这个多主体参与的协同知识创新过程中,该类知识得以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系统化,并从个人知识逐渐实现组织共享,甚至系统共享,最终成为不断提升的知识螺旋(见图3)。也正是这种不断上升的知识螺旋促使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创新能力明显优于单个旅游创新主体的知识创新能力,更具竞争优势。

图3 旅游创新系统的知识螺旋模型

(三)知识应用阶段

知识应用阶段是交互式学习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有关新知识在服务业,尤其旅游业中应用过程的研究不为所见。本文的知识应用是指知识应用于旅游的过程,它是知识创新外显化的过程。

1.知识应用的三个阶段

知识应用过程包括概念模型阶段、实验阶段、实施阶段三个阶段,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递次转化过程。

概念模型阶段是知识应用的起点,是旅游创新主体在所掌握的新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旅游创新的概念性思维,并将其显性化,制定成旅游创新构思的文字材料,如规划方案、实施方案的过程。因此,它是知识创新转化为旅游创新显性化的探索阶段。

实验阶段是旅游创新主体在旅游创新构思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初步形成新服务或新事物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知识应用通常是在小范围进行的,并存在较高的失败概率,需要经历多次实验——失败——再实验的反复过程,而且知识应用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这个阶段是实验阶段和实施阶段的中介,也是知识创新转化为旅游创新的关键过程。

实施阶段是已经成型的旅游创新得到了实施或运用,并获得市场或实践的认可,开始实现其价值,从而最终完成知识应用,实现旅游创新。因此,实施阶段是知识应用的终点,也是旅游创新的目的。

例如,旅行社在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时,旅行社的相关人员将原有知识和所学习的新知识重组和整合后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并经其显性化制定出新旅游线路的实施方案,此后旅行社的相关人员根据方案,反复实践,初步形成现实可操作的新旅游线路,并小批量投放旅游市场,获得反馈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后才正式投入旅游市场。

2.旅游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应用

在旅游创新系统中,知识应用过程不完全只发生在某一个旅游创新主体中,常常由多个旅游创新主体共同推动的。例如,某一个新旅游产品或商品的构想或者设计可以是旅游研究机构来完成,旅游企业则进行实验和最后的生产。多个旅游创新主体的协同知识应用过程实际是旅游创新系统知识螺旋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外显化。

知识应用的三个阶段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的中断,都意味着知识应用的失败和旅游创新的失败。由于旅游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各个旅游创新主体目标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成为推进旅游创新主体协同进行知识应用的关键所在。

(四)交互式学习三个阶段的内在关系

旅游创新主体交互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不是孤立的和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链接的。知识流动为知识创新提供机会和条件,知识创新是旅游创新的本质,知识应用是知识创新的外在表现,知识在旅游中的应用形成旅游创新。这三个阶段也并不完全是单向流动,个人或组织知识创新后,也会直接被其他个人或组织学习并获取,产生了知识流动;知识应用过程中,遇到创新困境的时候,也会再出现知识创新;有些个人或组织也将在知识流动中所获取的知识直接应用于旅游中。因此,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学习机制也是一个在旅游创新主体之间经历多次知识流动、知识创新、知识应用过程的,不断上升的旅游创新螺旋。

四、结 语

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式学习机制包含交互式学习主体、交互式学习客体、交互式学习渠道和交互式学习过程四个方面。其中旅游创新主体的交互式学习过程是旅游创新系统交互式学习机制的核心所在,包含知识流动、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三个阶段。

旅游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是多种旅游创新主体参与,多方向、多层面的知识流动。从学习渠道的关系网络结构来看,可分为核心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支持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和社会网络层面的知识流动。

旅游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新是多种旅游创新主体参与,经历了多次默会知识—明晰知识—默会知识过程,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不断系统化的知识创新螺旋。

旅游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应用是一个包含概念模型阶段、实验阶段、实施阶段,连续不断的递次转化过程。

从整体来看,旅游创新系统的交互式学习机制是一个多种主体参与的,经历多次知识流动、知识创新、知识应用过程的,不断提升的旅游创新螺旋。

[参考文献]

[1]Mattsson J,Sundbo J,Jensen CF. Innovation Systems in Tourism:The Roles of Attractor and Scene-Takers[J].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5,(3).

[2]Flagestad A.The destination as an innovation system for non-winter tourism[C].Innov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ourism,2006.

[3]Sundbo J,Orfila-Sintes F,Sorensen F.The innovative behaviour of tourism firms—comparative studies of Denmark and Spain[J].Research Policy,2007,(36).

[4]丁焕峰,陈烈.大城市边缘山地旅游创新系统初步研究[J].山地学报,2002,(3).

[5]阎友兵,王志凡.基于三重螺旋模型的旅游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4).

[6]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李允强.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

[7]郭峦.旅游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研究[J].创新,2013,(1).

[8]Nonaka I,Toyama R. A Firm as a Dialectic Being: Toward the Dynamic Theoryof The Firm[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2,(11).

[9]耿新,彭留英.企业知识的分类、分布与转化机制研究——系统化视角下对SECI模型的一个扩展[J].管理科学,2004,(4).

[责任编辑:陈展图]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16(2015)01-0026-05

[收稿日期]2014-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创新系统建设研究》(08CJY053)

[作者简介]郭峦,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广西南宁,530004);蒋亚珍,广西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猜你喜欢

知识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半沸制皂系统(下)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都市新女性主义小说的崛起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