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5-07-21赵婷婷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4期
关键词:学时应用型竞赛

赵婷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赵婷婷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根据三本院校的培养目标,本文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详细阐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课程群;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实习基地

据调查,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然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已经完全失衡。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次发言:“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显然,600多所高校的转型势在必行,而这种转型又必须从每个专业做起。电子信息技术本科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既有研究型,也有应用型,而后者的社会需要应该是大批量的。因此,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摆在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将继续明确,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型定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断加深对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

1.具体改革内容

(1)制定注重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贯彻“理论够用、基础厚宽、加强实践、重视应用”的基本原则。

(2)压缩学时,进一步加大实践比例,针对三本专业学生,撰写合适专业教材,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工程。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核心课程设置改革,拓展专业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为贯彻培养方案加强实践、重视应用的基本原则,加大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学时比例,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之比,达到6∶4。

3.实施方案

(1)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应用性与工程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正在于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并制定适当的学分及奖励政策。课外科技活动包括校级及以上科技活动,成立各种科技创新小组,开展科技讲座,举办科技作品竞赛,公开发表论文等。学科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TI”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课外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等。参加这些竞赛,能提高三本院校学生专业实践操作素质,及科研开发与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基地

实践能力的加强,不仅靠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还要辅以各种实践基地的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训练学生组装焊接与调试收音机的能力,专业教学实习训练学生组装电视并会排除电视故障的能力,PCB设计训练要求学生学会使Protel设计电路与制板的能力,考虑到电子辅助软件设计的训练,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渗透了EDA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3)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计划

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保证在46周。培养计划落实了加强实践的原则,修改原培养计划(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7:3),新理论教学(选修课除外)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周数之比,达到6∶4,计算如下:

四年理论教学周数=(16周∕学期)×6学期+8周(第七学期)= 104周

四年理论教学中的实验学时折合成实践教学周数=274学时∕20学时=14周

四年实际的理论教学周数=104周-14周=90周

四年实践性教学环节周数=46周,故

90∕(46+14)=6:4

4.总结

针对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背景,积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确立五个课程群。积极与有关企业和生产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形成重点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研究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学科平台。明确四层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并以院内省级精品课程为重点,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之比,达到了6∶4。

猜你喜欢

学时应用型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学习不是“刷学时”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