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探寻言语形式的秘密

2015-07-21郦光女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兵马俑随文神态

郦光女

叶圣陶先生说:“国文课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学习。这两种学习,彼此的关系很密切,都非得从形式的探究不可。”可见,对于语文学科,学习言语形式比了解课文内容更本质,更关键。而从语用学来说,阅读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语用”,为学生所用,成为学生言语生命的真实表现和存在,而“写”最能体现这种表现功能。随文练笔这种形式,就能带领学生在阅读课上去揣摩课文例子的结构和表达,以写作的状态进入阅读,学习语言表达,训练语言表达。下面笔者就随文练笔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做法。

一、找点扩词,丰富画面

教材中有很多词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挖掘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进行画面的联想和充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秦兵马俑》中“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抓住省略号来引导学生关注还有许多不同的兵马俑呈现不同的神态,而通过每一种神态可以想象兵马俑的内心世界。然后抓住关键词“神态各异”让学生随文练笔,想象画面,用“有的……好像”来进行练笔,习得方法。学生写出了诸如:有的兵马俑微闭眼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有的兵马俑手持长刀,咬紧牙关,一副无懈可击的模样,好像正待冲上战场与敌人厮杀;有的兵马俑右手遮额,举目远眺,好像身在兵营,心已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神态各异”的画面被学生描绘得栩栩如生,而描写上加以想象的写法也相得益彰,运用自然,这在平常的肖像描写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又如《穷人》这篇课文中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一整段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桑娜矛盾又自责却坚定的心情,抓住“忐忑不安”,让学生也来随文尝试心理描写,桑娜断断续续的思维和矛盾心理给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学生写道:“语文老师正在报成绩,我的心忐忑不安:这次语文考试好几题没把握,会得多少分呢?九十分以上,那真是谢天谢地了!……哦,可是不会有的。八十几分,那这星期只有听妈妈唠叨了,肯定又说我上课不认真啊、不求上进啊……若是八十分以下,那惨了,要受到爸妈的联合夹击……或许,爸爸还会揍我一顿,那我也活该……”这段描写把学生报成绩时的忐忑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练笔集理解、想象、表达于一体,促进了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抓住特征,提升内涵

练笔目标设计应充分挖掘文本的价值,从思考文本独特的写作方法来提高运用语言的高度,教师要选取与文本相符的目标来指导写作。如《一面》中关于鲁迅的外貌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描写人物的外貌尤其是肖像描写应抓住特征,而学生在描写时不知道抓特征,写人常常“千人一面”:圆圆的脸蛋,红扑扑的小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巴,笑起来露出个小酒窝……抓住文中具有特征的外貌描写来进行教学,这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教学契机,可以设计以下环节:(1)幻灯出现鲁迅的肖像图,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鲁迅;(2)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读一读,让学生与自己的描述作对比,他们自然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准确和简练。(3)课文中几处描写都提到瘦,但无论是直竖的头发和隶体“一”字的胡须都体现了鲁迅精神抖擞,从而引导学生明白从其外貌描写中突出了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这种形神具备的描写是我们所欠缺的。(4)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同学或家人,能抓住特征来进行描述。学生练笔:(1)小悦胖嘟嘟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仿佛总在询问着:“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这是一个特别乐于助人的孩子。)(2)看,辰辰抱着篮球跑进教室,满脸通红,额头上沁满汗珠,头发像雨淋过似的,瘦长的身体显得特别有精神,浑身散发着运动的气息。(同学热爱运动的性格就渗透在外貌描写中了。)这样的练笔体现了“写外貌为写人服务”这一独特的写作价值,发挥了学习片段写法和提升思想内涵相结合的双重作用。

三、仿写句式,迁移表达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课文中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句式仿写来加强段的能力训练。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用三个分句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鲜明地突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了解此段的形式后,笔者趁热打铁安排随文练笔,有学生写道:“春天的雨真细啊,细得像一条条线织在天空中;春天的雨真轻啊,轻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到来;春天的雨真奇啊,落在地上长出了一朵朵小蘑菇!”通过练笔,在单元习作中有学生写《家乡的山》时,很自然地就运用进去了:“家乡的山真高啊,高得让你抬头看不到它的顶峰;家乡的山真绿啊,绿得仿佛像被染过似的;家乡的山真美啊,仿佛让你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仙境!”课文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结构,都向学生渗透着最精准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随文练笔加以模仿借鉴,将其转化为自己能灵活运用的技巧,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不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明确文本形式要素或写作技巧要素,避免含糊笼统的“请你仿写”。

四、理清主线,领悟技巧

每篇文章都有一条主线,抓住了主线,就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和统筹安排的能力,也引领学生走进了文章,走进了丰富的语文世界。《颐和园》这篇文章条理清楚,过渡自然,是写游记的典范之作。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为了让学生领会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过渡运用得自然清晰,于是我安排学生随文用过渡型的几个句子来提纲式地写写我们的校园。学生写道:“一走进我们的校园,便看见右边的墙壁上镶嵌着金光闪闪的几个大字——大侣小学。……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花坛里“希望之星”的雕像。……花坛的左右两边是A、B幢教学楼。……我们的教室在B幢教学楼。……教学楼的后面是一个红绿相间的塑胶操场……”看似简单的练笔,却为以后的游记理清了一个简单的行文线索。接着再让学生领悟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第一自然段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发出感叹总结全文,衔接自然,首尾呼应,总分总的结构段式也在学生心中清晰明了,这样读写互动,言意并举,使学生对文体形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运用。

从读到写,随文练笔,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倾听文本细致的声音,探寻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行文有路,行文有法,迁移和延续写作方法,顺着“言语形式”的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兵马俑随文神态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兵马俑修复:为你,千千万万遍
中国出土2100年前的迷你兵马俑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社会版(五)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写给一群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