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讲授,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2015-07-21叶兰花
叶兰花
常常会看到如此“舒心”的场景:课堂上,教师一手拿着语文书,一手捏着粉笔,激情飞扬地讲述着课文,时而分析,时而板书。学生听着教师的讲析,满脸喜悦,甚至是享受。这看起来无疑是一堂“理想的课堂”。然而,静下心来思考,或者进行一下检测,才发现这样的课堂问题多多:教师过多的讲述,不但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更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思考空间给挤占了,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真空地带”。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与解决能力,将不可否认地遭受严重的影响。
对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限时讲授”的要求,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这对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解放,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解放,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自主高效的理想课堂”。
一、限时讲授:管住教师的嘴巴,凸显引领
限时讲授,无疑是为了限制教师在讲课中的随意性,让教师从“大讲特讲”转变成“精讲细讲”,把多余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沉到书本中去“熟悉水性”,与文本“亲密接触”,进而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思维。
限时讲授,减少了教师讲析的时间,但不能降低讲析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的备课等环节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要在“引领”上下工夫,让学生在教师有限的讲述中把握文本的信息,通过自我分析,达成教学效果。
例如《有趣的发现》一文中通过达尔文的有趣发现,教育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文中没有详写达尔文研究的过程,但我抓住其研究过程中的三个动词“捉、放、比”,引导学生自己体会达尔文的科学精神,我作了如下预设导学:
1.他捉了哪些昆虫?都是在什么地方捉的?根据课文内容和合理思考后选择答案:
①大翅膀昆虫在岛上捉( )
回家乡捉( )
②小翅膀昆虫在岛上捉( )
回家乡捉( )
没有捉( )
③没翅膀昆虫在岛上捉( )
回家乡捉( )
2.放飞昆虫时,他会考虑到下列哪些情况?为什么?
①在刮大风、小风等不同的天气下放飞。( )
②在小岛的不同地方放飞。( )
③在早、中、晚不同时间放飞。( )
其实,如此简单的问题,缺少教师的引领,学生可能考虑不周全,但教师过多地去分析讲授,纯粹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因此,抓住要点,对准难点,把问题抛给学生,甚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的讲授更能凸显教师的引领作用,也更能上出阅读课的真味。
二、限时讲授,放纵学生的思想,释放个性
阅读教学的课堂,除了以读促读,就事论事之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思想——在阅读中释放学生的个性。
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限时讲授,从表面上看,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事实上,这样的改变为教师减轻了压力,给学生提供了个性成长的空间。教师不需要为一个“点”而带领学生去绕圈子,也不必为了这个“点”而浪费口水,学生不同的解读,不一定都是在错误的行列。
例如:学了二年级《狼和小羊》一文,学生提出了两个质疑点。
第一个质疑点:狼为什么要故意找茬儿再去吃小羊,而为什么不直接去吃呢?
第二个质疑点:文章除告诉我们的道理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解读?
如果只从“教学参考书”的角度去面对这两个质疑点,教师为了说服学生,肯定要花时间去讲述那些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条条框框,最后不得不佩服老师讲述的精彩,更不得不钻进教材的套子。而听听学生的讲解,才真正感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于第一个质疑点:
1.作者遇见的狼就是喜欢找茬儿,说明他很狡猾。
2.狼是坏人,没有朋友,吃小羊前跟他说说话,也好打发无聊时间。
3.狼想看看小羊是不是很聪明。
4.作者为了把文章写长一点,就这样想,这样写了。
关于第二个质疑点:
1.我觉得不跟坏人讲道理是不对的,小羊怎么知道狼是坏人呢?
2.小羊的妈妈有责任,怎么能不陪他一起去喝水呢?
3.一个人到河边,即使不遇到狼,也会有危险的。
如此看来,限制教师的讲授时间,让学生从书本的笼子里钻出来,学生才会乐意动脑筋去思考他们自己的问题。
三、限时讲授,重视相互的合作,加强探究
合作学习与探究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不能避而远之。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里重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减少教师空洞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更多地合作采摘探究的果实。
当下阅读教学的课堂,合作探究喊得多,做得少,或者说形式多,实效少,原因就是没有时间,稍不留神,下课铃就响了。而限时讲授则很容易节省时间,可以让学生尽情互补,尽情探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蒲公英》一课,蒲公英种子远飞后,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大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教师很喜欢在“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上花气力讲解,其目的当然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沙漠与湖泊。但事实上如果放弃这段内容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则效果更佳。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引导:
1.相互交流:为什么沙漠和湖泊是金光闪闪与银花朵朵的?
2.相互探究:看到这样的沙漠与湖泊,你会怎么想?蒲公英种子会怎么想?
3.相互合作:演一演两种蒲公英之间的对话。
这样的做法,完全把教师的“地盘”让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相互搀扶着跳跃摘桃,另一方面真正把课堂带进学生的“圈子”,为高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限时教学不是绝对的,教师讲授的时间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而定。但“幕后”应该是限时讲授背景下教师最好的去处。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应当从当课堂的小主人做起,教师以平等、亲切的姿态,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时间与空间,阅读教学才能走向本真,走向自然,也会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