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层次体系
2015-07-20李清侯荣理��
李清++侯荣理��
[摘 要]从系统论方法看,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包括职业伦理原则、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礼仪规范三个层次。因此,在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应该依据这三个层次各自的地位和功能,各有侧重,从而达到整体性功能成效。具体来说,职业伦理原则的精神实质需要馆员理解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健全和落实;职业礼仪教育需要加强。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15)01-0029-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职业道德研究在深度和思维层次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1],加之2003年《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准则》”)的颁布,都对我国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图书馆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图书馆职业伦理建设效果不尽如人意”,“图书馆职业伦理建设效果不佳,影响图书馆行业形象,阻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3]。为此,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探讨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的层次体系,以期取得整体性成效。
1 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体系的层次结构
在中国,伦理的涵义是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道德是指符合一定道理、规律的益于己又利于人的思想行为,它既包含着道德原则和规范,也包含着个人品性修养。
比较而言,伦理主要是秩序、道理,指的是社会的规则和社会关系的道理,是一种理性的社会存在,具有更多的理性特征,如强调“规格”“规矩”“标准”等。道德则比较复杂,若指社会,则强调“道”的含义,类似于伦理概念;若指个人,则强调“德”的含义,主要指个人的品德。道德更具性情特征,如强调“精神”“心理”“内心”等[4]。
礼是表示敬意的统称,为了表示敬意而举行仪式,称为礼仪。在现代社会,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以建立和谐交往关系为目的、以表达敬意为主要内容的符合约定俗成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礼仪的属性是“德”。它包括“礼”和“仪”两个基本方面。“礼”是精神内核,是思想基础;“仪”是行为表现,是外在形式。
由上可知,伦理道[JP2]德体系分三个层次,即伦理、道德、礼仪。它们之间的关系为:道德与伦理都是指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但细致分析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伦理是整体,其涵义有二:人际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及其应该如何的规范。道德是部分,其涵义仅一:人际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在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理论中,“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5]。另外,“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主体、个人、个体的意味。“伦理”更具有客观、客体、社会和团体的意味[6]。礼仪则是道德的外显层、表象层,是伦理精神与德性及德规的载体与呈现。[JP]
上述这种伦理、道德、礼仪之间的关系,也内涵于作为行业的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礼仪关系中。具体来说,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体系从职业伦理到职业道德再到职业礼仪,是一个由本质到现象,由内在到外在,由实然到应然再到必然,由本体到主体再到载体的层次结构。三者之间具有决定与被决定,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并构成一个层次、地位、作用不同又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系统。职业伦理所内含的实然之理与应然之责就是职业伦理原则、价值体系及职业精神,它作为内隐层,是道德、礼仪的内核,起着不可动摇的根基作用;职业道德作为中间层起着架构、维系、支撑的主体作用;礼仪作为职业伦理道德的外显层,承载着职业精神与价值,彰显职业道德素质,其效果更直接、更直观。三者的层次、地位、功能、特点各不相同,相互关联,相互决定,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伦理道德体系,调节和维护着和谐有序的职业伦理关系。
2 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规范的层次结构
从上述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礼仪关系可以进一步推知,与这种层次结构系统相伴随的还有一个规范系统,即“伦理原则—道德规范—礼仪规范”。从准则规范角度说,伦理原则、道德规范与礼仪规范的关系也是总与分、内隐与外显、本质与现象、精神实质与承载的关系。
职业伦理指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7]。调节原则即伦理原则,也就是道德原则。伦理原则是一种道德标准,道德规范也是一种道德标准。比较而言,原则是大标准,准则是小标准、具体的标准。伦理原则可以被看做是最一般的、抽象的、普适性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由伦理原则所派生、推衍和决定,而道德规范可以被看做是具体的伦理原则。不存在离开道德规范的伦理原则,也不存在离开伦理原则的道德规范,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礼仪规范则是道德规范在言行举止上的具体化,是伦理原则的最后落实环节,更为具体、明确、直观。
[JP2]具体来说,在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职业伦理原则是总纲,起着主导作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可视为最一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职业道德准则是职业伦理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多样性;道德规范更偏重于实践行为中的各种要求。因而,职业伦理原则反映了深层次的职业理念,它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是整个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精髓。它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馆员整体服务行为的价值原则,规定着各种职业道德关系的基本类型,是职业活动中进行道德判断、选择和评价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可以说,职业伦理原则就是最高的伦理道德规范。而图书馆职业礼仪规范是承载职业精神与职业伦理原则的、直观的、外显的表象规范。三者之间层次、地位、功能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规范系统,对职业行为活动起着引导、规范和约束作用。[JP]
3 图书馆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层次结构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总体功能不等同于它的各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它具有各组成部分功能所没有的功能;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其各组成部分及系统结构共同决定的[8]。据此,在道德规范系统建设中应该从职业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三个层次同时展开,而且,依据各自的层次地位和功能,各有侧重。通过这种全面而又有差别的构建方式,达到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的整体效果。具体来说,职业伦理原则因其根本性地位,重在馆员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掌握;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可操作性的规范,重在规范的健全与执行;职业礼仪规范作为职业精神与道德素质的外显,重在养成行为习惯。
3.1 理解掌握图书馆职业伦理原则
伦理原则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理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等道德现象背后所蕴藏着职业伦理关系之必然之理与应然之则,包含着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原则与价值目标,它是职业活动最终的和最高的判断标准和尺度,能够帮助馆员在纷繁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评价和选择。当道德规则相互间发生冲突或道德原则与道德规则发生冲突时,以它为最终依据进行衡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需要掌握的职业伦理基本原则为:知识自由原则、平等服务原则、公益原则、尊重原则、最大化利用原则、满意原则。
知识自由原则,要求馆员尽可能客观公正地为读者收藏提供各种信息资源,不设置障碍;尊重读者自由获取权利、选择权利,保持立场中立。图书馆是一个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场所,图书馆员理应确立在职务活动中捍卫知识自由的行为准则。
平等服务原则,即人们在权利与人格上平等,享受知识获取与利用的服务中普遍均等,无差别、无歧视。就是要求馆员普遍服务、平等服务、公平服务。
公益原则,就是向社会公众普遍开放、免费获取。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公共性已成为世界图书馆的共识,是图书馆员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之一,规定并影响馆员职业活动的基本目的和方向。
尊重原则,指尊重知识产权,维护读者隐私,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具体来说,馆员在对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许可制度,注重传输与复制的合法性,保护来源作品的知识产权,尊重与保护读者使用信息内容的隐私,不得任意公开或提供给其他人。
最大化利用原则,就是把科学、准确、合理、快捷、方便、优化、共享的理念作为职业伦理的理想诉求,贯穿在服务各个环节,调动馆员的积极能动性,尊重一切形式和层次的求知欲望对所有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
满意原则,是馆员服务目标与最终标准。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读者需要为中心,以读者满意为目标。为读者提供及时、方便、优质的服务,并接受读者的监督与评价。
3.2 健全和落实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
鉴于《图书馆服务宣言》属于倡导性的图书馆服务准则,《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面对全国图书馆员而制定,其具有普适性、指导性。所以,《准则》的序言中说:“准则的贯彻落实,有赖于图书馆员的自觉行动、图书馆馆长的具体指导、图书馆组织的引导激励、图书馆间的积极合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与监督。”[9]
首先,图书馆各级各类主体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自身的职业角色,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取得道德准则的功效。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体制多元,条块分割,地域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同步,图书馆建设整体参差不齐。西部地区,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发展比较薄弱,一些图书馆没有制定具体的《准则》实施细则,以致《准则》流于形式。多方面的不利条件(因素)使得《准则》的执行任务十分艰巨[10],而《准则》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严格执行。所以,各地各馆必须根据其现实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为馆员提供可操作性的道德准则。
其次,应重视道德规范落实的长效机制。这需要积极探索道德监管奖惩机制的措施。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道德制约机制,违背职业道德者得不到惩罚,先进得不到表彰,那么职业道德建设难以持久。同时,职业道德建设成效的巩固,也离不开社会的督促与评价。“要把自律规范变为自觉行动,社会性的支持、理解与监督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外部约束与外部动力。”[11]馆员服务质量如何,评价主体应该是读者。所以,必须将服务工作置于读者及社会的监督之下,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为此,在制定措施中,应增加设立“读者监督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建立监督机制,公开读者监督途径,接受读者评价。
3.3 培养良好的馆员职业礼仪习惯
图书馆员职业礼仪外显和承载着职业伦理原则、职业精神、价值理念。它从表象上彰显馆员的精神风貌、职业态度和道德素质,从实质上反映和贯彻图书馆职业伦理原则与精神,从效果上提升职业服务活动的品质与水平。馆员需要在服务过程中,通过礼仪表达对读者的“敬”与“爱”,体现图书馆职业价值理念。换言之,即尊重读者、关爱读者。具体就是,自尊自重自律,不卑不亢;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讲礼貌,有礼节;耐心热情,真诚守信,谦逊宽容;举止优雅、服饰得体、仪容整洁、语言文明礼貌。
职业礼仪主要表现在馆员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当中。这看似简单,但与个人认知、教育背景、日常习惯等有关,如果不加强教育、训练、培养,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风范。《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由于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缺少职业准入制度作保障,相当一部分馆员的素质不高,言行举止不合规范。所以,仍然要重视职业礼仪教育,制定文明礼仪规范,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提升馆员的整体服务素质,从而塑造图书馆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于厚海.图书馆职业道德研究的时代跨越和理念升华——新世纪10年我国图书馆职业道德研究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建设,2013(2):13—15.
[2] 关于颁布和实行《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实施意见[EB/OL].[2014-11-21].http://www.lsc.org.cn/c/cn/news/2006-04/03/news_306.html
[3] 沈光亮.我国图书馆职业伦理建设反思[J].图书馆,2011(2):20—21,29.
[4] 尧新瑜.“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J].伦理学研究,2006(4):21—25.
[5] 余仕麟.伦理学要义[M].成都:巴蜀书社,2010:9.
[6]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
[7] 朱贻庭.应用伦理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539.
[8] 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441—446.
[9]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98.
[10] 东 方.《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4(2):53—55.
[11] 李国新.《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解说[M]//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12.
[收稿日期]2014-11-21
[作者简介]李 清(1966—),女,硕士,副研究馆员,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侯荣理(1967—),男,本科,副研究馆员,西安石油大学图书馆。
[说 明]本文系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当代图书馆职业伦理研究”(课题编号:13100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