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理自律我能行”

2015-07-20陈健丽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住校生心理辅导学校管理

陈健丽

【摘 要】农村小学住校生管理策略主要是从学校管理、心理辅导、主题综合活动三方面去探究,以制度建设来规范,以课外活动为载体,更合理地安排住校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品质。

【关键词】住校生;学校管理;心理辅导;主题综合活动

山区小学,由于师资合并等原因,出现了很多住校生。这些孩子从星期一早上到校一直到星期五下午放学,五天时间内,除了吃饭、上课、睡觉,还有相当多的时间属于他们的课余时间。在这些时间里,除了老师布置的少量课外作业要完成外,大多数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除了少数学生利用一些时间看看书,做做作业外,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没有目标,没有实效的。因此,丰富住校生的课余生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成了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学校管理

住校生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住校生每天的生活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中度过的,因此,寝室管理是重点和难点。

(一)规范管理系统

1.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

学校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得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为此,我校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值周教师——生活指导老师——班主任——值周学生干部——寝室长”组成的这样一套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各部门职责明确,打破了以往只是单纯地由生活指导老师来管理的传统工作局面,使得住校生的管理工作变得很清晰,保证了工作效率。

2.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住校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涉及纪律、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纪律方面,出台了谷来镇中心小学《住校生出入校管理制度》、《门卫制度》、《住退宿审批制度》、《作息制度》、《住校生会议制度》、《寝室长会议制度》;卫生方面,出台了《住校生内务整理制度》、《卫生值日制度》,明确规定卫生打扫的常规要求及标准;安全方面,出台了《安全管理制度》、《课余活动管理制度》,明确了《分管校长职责》、《值周、值日教师职责》、《生活指导老师职责》、《寝室长职责》。为更好地对住校生进行管理,学校还建立了住校生健康档案,全面掌握住校生的健康状况,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如,五年级有一男生有梦游症状,学校要求其通学,但因路途较远,通学比较困难,学校就和这位学生的家长签订了特殊学生住校安全承诺书,承诺在熄灯后到起床时间这一时间段内如发生意外,家长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与学校无关。

(二)注重师生互动

小学生天生好动,自控能力差,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和管理。在落实制度上,我们是这样做的:

1.每天由生活指导老师和寝室长一起在早、晚对寝室进行纪律卫生文明检查,并在第二天早上公布。

2.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学校配备了男女生活指导老师。每天安排一位值夜教师,在学生到寝室后就到岗到位,夜间巡视至少到十点钟,巡视五次左右,以确保学生安全,让学生有事可以随时找老师寻求帮助。

3.实行住校生外出请假制度。住校生离校必须写请假条作出书面说明。住校生临时外出或离校住宿由家长出面请假,相关教师留请假单或短信,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签字同意。

4.生活指导老师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低年级的住校生一开始往往会有哭闹的现象,有的半夜哭爹喊娘,想要回家。生活指导老师就从每天的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吃饭入手,事无巨细,一一指导,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

5.实行学校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行政领导包干联系1个学生寝室,经常查看寝室卫生环境是否整洁、文化氛围是否浓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并解决苗头性问题。

6.学校每周在周前会议上由生活指导老师把住校生存在的情况及时告知各班主任,合理进行指导教育。星期一升旗仪式上,由上周值周教师进行总结,表扬住校生好的方面,指出问题所在,提出努力方向。

(三)强化竞争机制

以每天的检查记录为主要依据,列出每个寝室的得分,依据得分多少,评出“文明寝室”及“优秀住校生”。

(四)实施双重管理

生活指导老师与学生同住,实行纪律、习惯上的严格要求和生活上的耐心指导悉心关怀相结合。同时,注重学生自我管理,高年级和中、低年级配对安排床位,学生大带小,大爱小,大管小。选好寝室长,加强培养,协助生活指导老师搞好管理。

(五)实行考核制度

学校把住校生管理工作纳入教师安全工作考核、班主任考核,体现在绩效考核上,以竞争机制来激励人,鼓舞人。

二、加强心理辅导

(一)人际交往指导

在心理辅导室、在办公室,从学生的来信或倾诉中,可以知道他们在和朋友相处时常常闹矛盾,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可以诉说,或者友谊破裂等等。朋友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必要的,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只有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才能获得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经验和技能,才能发挥和发展自己的价值观。住校生中有的学生非常任性,与同学相处也是如此。作为老师,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到同学间的交往是双向的,友谊是共同浇灌的花朵。

(二)自我欣赏指导

有的住校生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身体原因会郁郁寡欢。如六年级有一女生,小姑娘发育较早,身体胖胖的,成绩不错。她有时不吃晚饭,目的是减肥,还跟同学说:“太胖了,有时想死的心都有。”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及时地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告诉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有缺点就否定自己,而应开心地接纳自己。为此,我们还给所有住校学生上了一节心理辅导课,以《小马过河》为例告诉学生首先要了解真实的自己,又以《骆驼和羊》为例告诉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三)特殊个体引导

【案例1】有这样一个住校生,有点调皮,但学习成绩一直很不错。听说他来住校,老师们比较吃惊,因为还只是一年级,太小了,根本照顾不了自己,父母怎么舍得让孩子来学校自力更生呢?在一次早读课上,班主任发现他手上拿着课本却一直没有翻页。后来,班主任发现他这样发呆的次数越来越多,上课时是,有时下课时也看到他发起呆来。他,究竟是怎么了?

班主任电话联系了他的父母,又向了解他的同村人打听,得知了他父母离异的消息。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而是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对于父母离异的孩子,会有更多心理上的问题,这也在他的身上体现出来了,我们老师发现了他晚上有梦游的现象,开始是一个月一两次,后来竟然连续两个晚上发生,这让老师们很揪心。怎样才能让他重新做回那个阳光的男孩呢?老师们尝试着用自己的关爱去温暖他的内心。每天放学后,尽可能地留出时间跟他聊天,问问他一天有什么收获?这一天里有什么开心的事或是不高兴的事?平时和同学相处得怎样?老师们还会和他聊聊喜欢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喜欢吃什么菜会做什么家务,有时会做可口的饭菜和他一起享用,让他感觉就是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慢慢地,他的话也多起来了,也愿意和老师讲他的心事了。之后,他明显变得开朗多了,晚上梦游的现象也渐渐消失了。

【案例2】住校生袁××,学习成绩差,卫生习惯差,也不怎么循规蹈矩。父母从小对他缺少管教。母亲是外地人,改嫁到当地,在家养猪。父亲老实巴交,外出打工挣点小钱。这样的他在很多人的眼里都不怎么样,任课老师批评他成绩不够好,拖班级的后腿;同寝室成员嫌他衣着邋遢不讲卫生,使得整个寝室的卫生状况不尽人意,对他百般挑剔,不愿意和他接近。

怎样让他重拾信心,改变他在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作为住校生管理者的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天,我在用铁锹铲寝室前面的雪,雪块很沉,没一会儿,就觉得胳膊酸疼,不想继续了。这时,他拿着一个扫把过来,在我身边默默地开始清理散雪。没一会儿,他走到我身边说:“陈老师,你的铁锹借我用一下,你帮我拿一下扫把。”我不解地把铁锹递给他,他接过铁锹后马上开始铲雪,十分卖力,这架像是成人。我怕累着他,就说:“还是老师来吧!”他说:“不。我看你累了。”一时间,我的鼻子酸酸的,这个寒冷的雪天,就是这个众人眼里不怎么样的学生给了我感动和温暖,谁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怎么样呢?我在他的班主任面前对他大加表扬,并在学校光荣榜的好人好事一栏上登上了他的大名。之后,我又提醒他的任课老师能在课堂上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给他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还会叫他帮我搬搬桌子拿拿本子,给了他自己是老师的小助手的美好感觉。这样,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觉得自己是可以的,是个有用的人。我欣喜地看到他不但不乱丢垃圾还能弯腰拾起地上的果皮纸屑,他开始注意起个人卫生,指甲剪短了,衣服干净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渐渐地进步了,很少听到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了,同学们也渐渐走近他了。

三、注重实践活动

课余时间不能成为空白时间,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时间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形式灵活的教育,培养课余技能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开展“快乐住校”活动

学校积极开展了“快乐住校”活动,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的做法,努力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校的生活,乐于住校。

2014学年,“快乐住校”工程(每月一主题)九月份:落实制度,净化美化寝室;十月份:“我心灵手巧”之折被子比赛、小制作比赛;十一月份:“歌舞月”之合唱、兔子舞比赛;十二月份:欣赏名著、编小报; 一月份:“运动月” 之乒乓球、踢毽子比赛。三月份:落实制度,净化美化寝室;四月份:“我爱篮球”之运球障碍赛、原地投篮、男女对抗赛;五月份:童话故事欣赏、讲故事比赛;六月份:诗意“校园”之古诗欣赏、古诗接龙比赛、古诗填空比赛。

(二)开展住校生社团活动

住校生活动主要分成两个时间段:

7:30—8:00 晨间活动

主要引导住校生晨读、晨练,学校定期推荐一些经典诗词、名著,开展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如:乒乓球、篮球。

16:00-16:50 社团活动

这样,以活动为载体,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不为了活动而活动,突出了“热闹”后面的教育因素。

(三)开展思想养成教育活动

针对住校生的主体特性,我们还开展思想养成主题教育。主题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结合,内涵丰富,涉及爱国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2014学年,我校设立的活动主题有:九月份的民族精神代代传、十月份的我和祖国共成长、十二月份的文明礼貌我先行、一月份的廉洁教育在我心、三月份的为民服务立功劳、五月份的红五月里我当家、六月份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等。

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住校生活的温馨和快乐,做到了“用活动来凝聚人,用活动来提高人”。活动的开展也使部分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健康、积极的轨道上来,体会到了喜悦,树立了的自信心,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住校生管理的实质是加强对住校生的思想引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大量闲暇时间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把“校园”当作“家园”和“乐园”,增加学校和老师的凝聚力,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版

[2]《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4版

[3]《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裴衣敏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猜你喜欢

住校生心理辅导学校管理
住校生管理方略初探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点建议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