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7-20王力
王力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的临床效果,综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试验组共有22例显效和4例有效患者,占92.9%(3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能,试验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对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综合评价,其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股骨颈骨折;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A
股骨颈骨折主要以骨质疏松症为发病的基础,但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有时也与外伤暴力相关联。在股骨颈骨折的中青年患者中,其发病原因多是暴力引起的。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预后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加重了老年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1]。股骨颈骨折可按照骨折的解剖部位、骨折线方向及骨折以为程度进行分类。目前,随着我国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发生率的增加,又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添加了一大部分的青壮年人,此类人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即可有效治愈,又可明显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治疗方法。为此,本研究旨分析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能,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治疗的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确诊收治的。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33~87岁之间,平均年龄(58.3±11.2)岁。随机分成各28例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传统西医治疗,予以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3周。
试验组:以西医治疗为基础,辅以中药治疗,主方:熟地壮骨合剂。包括:当归、党参、牡蛎、牛膝各12 g,熟地黄、川芎、白芍、白术、木瓜、川续断、龙骨、茯苓各10 g,甘草6 g。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治疗,2次/剂,治疗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大致恢复。有效: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90%~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过3周的分组治疗后,试验组显效患者22例,有效患者4例,仅有无效患者2例,其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在应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治疗中,患者具有较高的显效率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高达71.4%(22/28)和92.9%(26/28),治疗前后大幅度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其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此路径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其原因主要是在西医单纯内固定的基础上,又配以中药制剂,辅助患者,增强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患者的病程[3]。另外,中药药剂的药理学功能对骨骼及切口有一定的辅助恢复功能,既加强患肢骨折的生长速度,并加快愈合伤口[4]。
本文的对照组选用单独西药治疗,在治疗的28例患者中,显效的仅占53.6%(15/28),并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说明其临床疗效一般,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根治。
综上所述,在股骨颈骨折治疗的过程中,选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是既有效又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中药用量标准的设定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应进一步研究其用量标准,提高治疗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陈行灿.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92-93.
[2] 王木生,张卫红.126例股骨颈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22-223.
[3] 高 丹.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1):60.
[4] 卢建斌,罗汉超,韦茂清,等.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3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