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调查研究
2015-07-20洪德军
洪德军
【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现代流行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的趋势日益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势在必行。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3类6种药物治疗心血管病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可分类为: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血管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药物[1]。对症下药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
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我院主要应用前3类药物。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出院病历200份,应用前3类6种口服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我院应用药物的合理情况及其流行趋势进行相应的了解,现将相关情况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12月的出院病历200份,所有病历中均使用了3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6种药物中任何一种。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与用药总量、用药目的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记录并作出分析[2]。
1.2 方法
1.2.1 确定限定日剂量(DDD)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并与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探讨,将给患者使用的3类6种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的限定日剂量进行确定。
1.2.2 计算方法将3类6种药物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这两项指标来对医师用药是否合理进行衡量,若DUI<1,表示用药是准确合理的。
2 结 果
2.1 本研究所抽取的200份出院病历来自我院的各个科室。其中80例患者来自外科,30例患者来自妇产科,25例来自心内科,20例来自五官科,18例来自普内科,17例来自神经科,10例来自消化科。以上病历中含有上述3类6种口服药的病例为55份(27.5%),其中心内科占28份(50.9%),消化科15份(27.3%),普内科和外科各5份(18.2%),妇产科2份(3.6%),无五官科的患者。
2.2 性别、年龄与应用心血管口服药的关系本组资料中男性患者120例,用药的患者为30例,用药频率为54.5%;女性患者有80例,用药患者为25例,用药频率为45.5%,用药频率在性别上是有区别的。各年龄段患者的用药频率分布:年龄≤18岁的总人数为40例,用药人数为5例,用药频率为9.1%;19~40岁的总人数为60例,用药人数为20例,用药频率为36.4%;41~60岁的总人数为55例,用药人数为18例,用药频率为32.7%;≥61岁的总人数为15例,用药人数为12例,用药频率为21.8%。
2.3 3类6种药品的使用频率经过相关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应用的6种药物中,使用频率高的例次为20次,应用的药物是硝酸异山梨酯,其次是应用15例次的,应用的药物为硝苯地平,最后的是应用5例次的,应用的药物是美托洛尔。研究还表明,男性患者使用药物的频率显著比女性患者要高。
2.4 3类6种药品使用的合理性调查结果显示,6种药物的应用还是比较合理的。
2.5 药物的副作用本文报道的病例中出现了2例用药后有副反应发生的病例。1例为女性患者,服药后表现为头晕、头痛、水肿、面红、失眠,伴有胃肠道不适、恶心、腹泻、便秘、皮疹、脉缓等过敏反应。在给药过程中静脉注射给药过量,引起了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低血压等类似维拉帕米的不良反应。另1例为男性患者,服药后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疲倦、失眠、多梦等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2例的不良反应均消失。
3 结 论[3]
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常按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大的分类,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强心药及洋地黄类、调血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心肌营养药等。也有按具体疾病的治疗药物选择进行分类:如降血压药物、治疗冠心病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抗凝抗栓药物等。不同分类各有其优点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对药、对病都要掌握,在诊疗指南的框架内,个体化治疗,最终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院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主要应用了硝酸酯类,包括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包括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钙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地尔硫,患者病情得以缓解。同时,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应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爱俊.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探讨[J].当代医学,2011,7(11):83-85.
[2] 侯忠玲,刘代娥.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1,9(29):30-32.
[3] 牛大力,杨立东,张永旭.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1,10(3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