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词的不同情感
2015-07-20盛露露
盛露露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
1.满怀憧憬的少女时代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她赏景作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烩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最能表现她的早年生活情态的当推《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写了年少的李清照的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层次分明,曲折而多变,把一个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显示出词人的才华。
另外还有她的《如梦令》两首,当也属她早年的作品,无不反映了她如歌如梦,略带浅愁的少女时代。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2.幸福甜蜜的婚后生活
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当时的太学生赵明诚,而赵明诚也是才华横溢,对金石美术很有研究。他们结婚以后,把整个生活都建筑在艺术的基础之上,他们夫妻二人诗词唱合,研究金石美术,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赵明诚外出为官,因此,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有甜蜜也有离愁。
在《渔家傲》中,我们可以找到新婚欢愉的情调: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词人在新婚时期,还处于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氛围之中。
二、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
然而,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首先遭遇不幸的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被罢官并遣返原籍。受此牵连,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作者抒发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的词作。她以“眉头”、“心头”与“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自然会给词人带来一时的喜悦,一首,《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
春到长门青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另一首《庆清朝慢》则通过咏牡丹委婉地表达了她继承父志、光耀书香门庭的意愿:“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带东君。”
仍然好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则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缕”(《点绛唇》)。愁肠满怀的词人,在屡屡尝试了朝廷争斗的苦果后,对其已是痛恨不绝:“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王孙》)。她也替赵明诚的出仕感到悔悟:“多情自是多沾惹”(《怨王孙》)。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对赵明诚来说是失意的十年,而对李清照来说却是因祸得福的十年,它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综上所述,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屏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山》。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李清照在南渡后的情感与心境
金兵的入侵,毁灭了他们的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和他们为之倾心的艺术追求。徽、钦二帝被掳,朝廷南渡,他们二人也只得走上了流亡的道路。可是,没多久,赵明诚又染病而死,这国破家亡的打击几乎使李清照落入绝境,她只得无依无靠地流浪在异乡,最后,在江南孤独地死去。她是一个离乱时代的受难者,她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李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这时的李清照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结合起来。流亡江南也使得她的眼界大为开阔,她的作品的风格也大有所变。如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词就一反过去那种清丽婉转、幽怨凄恻的风格而变得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作。不仅如此,在这一时期,她还写了一些诗作也同样表现这一特点。如《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失题》中的“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都是这一思想和风格的体现。
另一首颇有豪放气的《鹧鸪天》也抒发了词人的不平之心: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词中李清照所赞叹的“自是花中第一流”,是对自己才华的肯定,“梅定妒”三句也是词人非常自信的表现,而最末两句则无疑是借为桂花鸣不平,而实则为自己的怀才不遇鸣不平了。
面对这国破家沦的处境,李清照的心情也格外沉重,如此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逝,这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孤雁儿》)。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经过一段“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的日子,李清照病例了,“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摊破浣溪沙》)。随着病势的日益加重,在“欲至膏盲,牛蚁不分,灰钉已具”(《投内翰綦公崇礼启》)的时候,一个内心险恶的小官吏张汝舟上门来花言巧语地向她求婚。一无所靠的李清照被迷惑了:“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末肯枯”(《瑞鹧鸪·双银杏》)。她“信被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投内翰綦公祟礼启》),匆匆改嫁了。可谁又曾料想,新的生活不仅没有把她重新带上天堂,反而将她推下了地狱。原来,张汝舟迎娶李清照的真正目的是觊觎她手中的文物,骗婚得逞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极尽折磨之能事。李清照为了解除这一婚姻,不惜玉石俱焚,以绝决的态度亲至官府讼告张汝舟妄增举数人官。有司判张有罪,被沼除名,编管柳州。李张的百日婚姻至此结束。但依宋律,以妇告夫,“虽得实,徒二年”。李清照因而被判入狱,后得綦祟礼等人营救方才幸免。此事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她“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海雨”(《青玉案·送别》):她“断香残酒情怀恶”(《忆秦娥》):对什么都感到绝望:“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词泪先流”(《武陵春》):她的愁情与日俱增,已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即便到了最为热闹的元宵佳节,面对“落日熔金,暮云合壁”的美景,她仍然要问“人在何处”(《永遇乐·元宵》)?因为她忘不了那可爱的故乡,思乡之情时时萦绕在她的心头。曾在“中州盛日”的元宵佳节里,“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的才女,却“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元宵》),今昔的反差何其大也!透过李清照晚年的词作,我们仿佛看到了孤独而年迈体弱的女词人终日以泪洗面的身影,这与她早年词中的自画像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正是凭借她独具的才华,真挚的感情,高洁的志趣,清丽的境界,塑造了从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婆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集中展现高智商高情商而又高洁哀婉的知识女性的画廊。这是李词艺术上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李词对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总之,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
真挚朴素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性的语言,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构成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五雷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