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预后评价

2015-07-20冯素霞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窦性心室性

冯素霞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预后评价价值。方法 选择2013~2014年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非急性心肌梗死者30例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评估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TO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预后的评价价值较大,值得应用。

【关键词】窦性心律震荡;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Sinus rhythm turbulenc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的特点,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适当方式对该类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本院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HRT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2014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30例患者均接受心肌酶学、心电图等检查而明确诊断,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54.58±3.87)岁。选择同期本院非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13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52.85±3.86)岁;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平分为2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30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性诊疗和护理,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于有室性期前收缩且代偿间歇完全、室性期前收缩前2个及后15个心脏搏动均为窦性心律者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TO=[(R-R1+R-R2)-(R-R-1+R-R-2)]/(R-R-1+R-R-2)×100%;其中TO正常值为0,(R-R1+R-R2)表示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后第一个与第二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之和,(R-R-1+R-R-2)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前的第一个、第二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之和。TS正常值为2.5 ms/R-R间期,表示每个R-R间期的ms变化值;测量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完全后前15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用任意连续5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值作回归图,其中正相的最大斜率即为TS值。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TO及TS值比较:接受相应治疗后,在TO值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TS值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疾病转归患者TO及TS值比较:在观察组患者中,5例患者死亡,25例患者存活;死亡患者的TO值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事件与TO值和TS值均呈现显著相关(r=46.47,P<0.01)。

3 讨 论

HRT可检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状态,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显示,在TO值的比较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室性期前收缩后初始窦性心律加速状态心肌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功能状态异常;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存活25例,死亡5例;死亡者TO值明显高于存活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质量与TO、TS值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发现,TO、TS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存在的联系较为显著。目前,在临床上对HRT进行了众多研究,但其生理机制依然尚未得到明确。现阶段在临床上得到认可的生理机制主要为压力反射。认为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左室充盈不足,左室射血量明显减少,动脉血压下降,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因而发放抑制性神经电冲动,增强了交感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抑制了迷走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导致窦性心律加速[2]。室性期前收缩常常可致心律失常,因此自主神经的破坏预示着猝死的可能性增加,因此,HRT预测死亡率和预后具有相关的病理及生理基础。国。TS的预测价值较强,甚至强于左室射血分数,而TO与TS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最强的独立因子,不受限于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及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影响,对心梗后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3]。应不断加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 斌,倪风华,孙剑萍,等.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心电学杂志,2008,27(4):266-267.

[2] 贾耀勤.急性心肌梗塞窦性心律震荡现象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4):44-45.

[3] 吴志峰,祝善俊.心率震荡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1):63-64.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窦性心室性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