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气的隐语

2015-07-20

雨花 2015年1期

■ 王 建

节气的隐语

■ 王 建

节气,是大自然的潮汐,轮回司空见惯,人们早已熟视无睹。人生,是宇宙生命的四季,生生死死,悬念也所剩无几。对规律的敬畏呢?对天地的崇仰呢?对自然的膜拜呢?人心不古,不古在根呵。

立春的声音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昨夜翻书,偶遇辛弃疾的《立春日》,忍不住吟了起来。想想天亮的日子恰好“立春”,顿觉一股诗意的缭绕充盈心间。

不知不觉间,春天来了。

也许还下着雪,也许还透着寒,但春风已带着解冻的任务来了。

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伴随着人类的成长,符号般贴满了岁时对我们的暗示,这种暗示往往含蓄而又不容置疑,简单而又深奥,充满了谶语一样的悬念。

立春,对我们的暗示是什么呢?

是天道。金木水火土,上下五千年,日月轮回,阴阳互动……天道朗朗,谁敢无视?谁敢践踏?

是自然。树荣草枯,风雪雷电,昼去夜来,人走茶凉……自然自在,谁敢摧残?谁敢扭转?

是规律。春夏相衔,秋冬相偎,四季更迭,冬冷夏热……谁敢挑战?谁敢更改?

是敬畏。茫茫宇宙,朗朗乾坤,玄机四伏,首尾融契……可敬可畏,谁敢轻佻?谁敢潦草?

岁时,在中国,是天道的一个隐喻,一个巨大的表达。

人,懂得天道,懂得自然,懂得规律,懂得敬畏,才会顺天道顺自然顺规律,知敬畏,才会深知“和谐”的深邃,才会悟通“科学发展”的内涵。

立春的声音,清晰而又响亮,你听见了吗?你听懂了吗?

雨水:为什么呢?

雨是水之父?

水是雨之母?

雨、水互为前提,还是互为因果?

知识越来越成为“知道”的年代,“十万个为什么”却仍然时时刻刻浮现在眼前。

类似的问题还有:

在圣诞节时不能吃肉馅饼。—英国的法律规定。为什么呢?

模特儿。美国最不受欢迎的工作有10种,模特儿名列其中。为什么呢?

新《劳动合同法》问世后,告老板的“刁民”多了。为什么呢?

“周老虎”之后,又有人称在神农架看到了传说中的野人,“浑身深色,一雌一雄。”眼球经济时代,谁都试图成为左右别人眼球的人。为什么呢?

43岁的圣何塞男人迈克尔·伯克,39岁时接受了变性手术,成为女人。近日,他又接受了第二次变性手术,再次变回男人。为什么呢?

“领导,你快骑上去呵,那样你就比牛还牛了!”—内地游客争爬华尔街公牛雕塑,“牛”一把再说。为什么呢?

人来了就好。—《亚洲周刊》主编邱立本说《色·戒》中这句话是老一辈人很喜欢说的一句话。甚至有影迷评价说该片最有意味的台词只有这一句。为什么呢?

“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说‘那不是罗京吗?’可是没有人敢过来。要是看见毕福剑,肯定很多人会跑上去喊‘老毕’。”我们和罗京一样纳闷:为什么呢?

“看了《色·戒》,觉得女人不可靠;看了《投名状》,觉得兄弟不可靠;看了《苹果》,觉得男女都不可靠;看了《集结号》,觉得组织不可靠。”这条短信正在流行,你明明不太赞同,却还跟着转发……为什么呢?

雨是水,又不是水;水是雨,又不是雨。雨水的时刻,忍不住想问,今日雨水—为什么呢?

惊蛰:春雷响了……

从“立冬”就开始期待这一天呵,惊蛰。

桃花冬眠太久了。

李花冬眠太久了。

绿意冬眠太久了。

爱情冬眠太久了。

惊蛰,听乍动的春雷在呼唤:桃花、李花、绿意、爱情……都醒来吧。看,亮翅的鸟儿早起床了。

惊蛰。

让冬眠的肢体起床!无精打采的一冬真的养成了不少的坏毛病。打开尘封已久的窗,透一点明亮进来,透一点明丽进来,透一点明白进来。让冬眠的双眼好好打量一下惊蛰的天空,让冬眠的耳朵好好聆听一下惊蛰的雷声,让冬眠的双脚好好丈量一下惊蛰的回响……

惊蛰。

让冬眠的灵魂起床!还沉醉在圣诞的烛光里吗?还沉静在新年的钟声里吗?还沉缅在除夕的酒杯里吗?昨夜的月已消逝,今晨的风已吹来。风景次第演绎,观众蜂拥云集,主角早该登场。

惊蛰。

让冬眠的智慧起床!曾经的收获不值得自豪,曾经的成功不值得骄傲,曾经的痛苦不值得珍惜。冬眠是为了苏醒,智慧是为了迸发。不是所有的贮藏都有意义。贮藏智慧无异于虚度人生。

惊蛰。

春雷响了,

该起床了……

春分:竖蛋的哲学

今天,全世界爱玩竖蛋游戏的人都期待今天的到来。

因为,今天,是玩竖蛋游戏最容易成功的一天。

竖蛋的玩法是:选一个光滑匀称的最好是刚生下四五天的鸡蛋,想办法让它在桌面上“站立”起来。

“春分到,蛋儿俏。”这一天竖蛋,最容易“竖”成。

为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最公认的道理是:春分日,意味着“昼夜平分”,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日子。此时此刻,是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正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最有利于竖蛋。

现在,取一枚蛋来,在办公桌上竖一下吧。

你身边的同事成功了。你却失败了?

那好,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哥伦布竖蛋的故事:在一次庆功宴上,有人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很不以为然。哥伦布什么也没说,却提议大家把桌上的蛋竖起来。

没有人成功。

哥伦布顺手磕破一个蛋,竖了起来。众人愕然。

哥伦布说:这就是我的发现,的确十分容易,但是,你们为什么不会?

今天,失败的你,有没有想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让手里的蛋竖起来?

也许,明天—已不是春分日的明天—你却又把蛋竖了起来,你会不会深思:它为什么又被自己竖立起来了?

你并没有把它磕破,却真真切切地竖起来了。为什么?

这一次,哥伦布不会告诉你了。

你能告诉我们吗?

清明:等待被别人思念

一束白菊、一个鞠躬、一声祝福……今天,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拉近天堂与人间的距离。

这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绝不仅仅是一道银河隔开的。

心灵深处的思念之灯,常常只在今天才匆忙点上。

每天都脚步匆匆的我们,常常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今天才恍然大悟:和我们常常忘记思念的人,在同一个地方。

今天,洁白的今天,时空为我们架起了天梯,让我们有机会爬上去,听一听亲人久违的叹息……

今天的空气,是最有人情味的导体,将人间和天国的情愫粘合在了一起。

和目光一起攀上天梯的,还有那一颗感恩的心。

思念的绳系着感恩的心,感激我们平凡生命中的介子推。就像那个人人皆知的春秋时期的介子推。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遇到身边的介子推。

而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直到他们的背影已远,才泪水涟涟。

这时的泪水最珍贵。因为它源自内心,情不自禁!

滚滚红尘,此情最真。因为它不需要表演—观众不在眼前。

缅怀,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情感—瞬间的感怀,可以引爆灵魂的巨变。

在被别人缅怀之前,试着做一个他人生命中的介子推吧。常常为别人雪中送炭,在天国独处的日子才会格外的温暖。

是的,学会思念别人,才会更长久地被别人思念……

谷雨:听布谷声声

当蝶伞还不见出门

蛙鼓还没有动静

你便从神农的古黄历里

一路按节气飞来

……

捧读余光中先生的《布谷》,忍不住推开窗子,向远处眺望,目光尽处,仿佛真的有布谷在明丽的阳光下滑翔;耳畔,也仿佛真的传来布谷那婉转清丽的啁啾。

这样的时刻,突然想起一个人的一段话。

她说:“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

说这话的叫王彩玲,她是顾长卫的电影《立春》中的女主角。

事实上,每个春天,都会发生一些事情,比如流感来了。

事实上,也有人不像王彩玲,他们希望春天里什么事情都不要发生,只要夏天紧跟着来了就好。

有人对季节的更迭敏感,花开花落的微妙都体察得到,有人对季节的转换淡漠,草枯草荣的巨变都视而不见,还有的人,在这两者之间,有时敏感有时淡漠,或者对有些季节敏感对另一些季节淡漠。

比如余光中先生写诗、王彩玲女士说话……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活着。也许,正是人们多元的选择和判断,才创造了世界的丰富与生活的多彩。

是的,春暖花开。也许会发生什么,也许什么也不会发生。

发生了,怎样?

不发生,又怎样?

在“怎样”和“不怎样”之间,仅仅是一个“又”字的有无之分吗?

呵呵,不管怎样,先独守田野,聆听一番布谷声,听!真的有弥天漫地的布谷声……

立夏:用左手温暖右手

出差回来,路过初春时在郊外植下的花草树木,一片葱茏之中,最高大最繁茂的那株樱花树却空留枯枝,让我颇觉意外。

仔细想来,便又释然:达尔文早有断言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能生存者,适者也。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强者、大者。

在有生命状态的人类和万物之中,适者,往往是大多数,他(它)们,是这个世界真正的占有者和主宰者。眼看着比自己或强或大的同类夭折或倒下,适者的愉悦暗藏心头。

强者、大者往往是冲破常理和常规的先行者,而适者,往往是守护常理和常规的拥趸者;强者、大者往往是敢于冒险、直面竞争的勇士,适者却常常是拥抱中庸、八面玲珑的凡夫;强者、大者往往是孤独—那种令人刻骨铭心的孤独,适者却大多陶醉于如鱼得水的快乐而很难与孤独为伍……

适者的愉悦,无从诉说。

强者、大者的孤独,又向谁诉说?

想想郊外的那一片花草和树木,活着的和死去的,谁更愉悦?谁更孤独?

强者、大者却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原来于事无补,因为在它们强或大前,结果早已注定;适者原来还惴惴不安于可能被淘汰,但强者或大者的出局却使自己脱颖而出。

强者、大者和适者的存亡告诉我们:生命的辩证法不仅有加减,不仅有乘除,还有立方,还有开方……无论强者、大者还是适者,一生的旅程都只能用左手去温暖右手。孤独是他们共同的过程和归宿。

小满:时间在哪里?

曾经用眼球细心寻找,却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你在哪里?时间。

有人说你在海绵里,有人说你在餐桌旁,有人说你在睡梦中……你在月与日的间隙,还是在分与秒的传递?

你充满了空间,却又让人琢磨不定。看不清你,也抓不住你。宛若,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当你曾经模糊的面孔变得清晰,泪滴就是你的遗嘱。

终于,我在正在饱满的麦穗里找到了你,在急驰地震灾区的飞机上找到了你,在奔跑如飞的担架上找到了你,在一双双刨出血痕的手掌里找到了你……

你,藏在生与死的瞬间、藏在阳光与黑暗的瞬间、藏在绝望与希望的瞬间……

你是青春的证据,你是奉献的证据,你是牺牲的证据。无数的人与你赛跑,我找到了—已经输了的你。

是谁解答了我久存的疑问—“时间在哪里?”

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以来的“日历”—不,是“秒历”—完美解答了。

时间,在千千万万人的伤口里;时间,在千千万万人的守望里;时间,在千千万万人的祝福里。

时间,在人民的瞳孔里,定格;

时间,在中国的表情里,定格。

芒种:仰望星空

在这样的一个晚上,仓皇逃出城市的掌心,躲到一片即将被连根割净的麦田里,仰望星空。无垠的麦香却仿佛并不知晓自己天亮时的命运,也和我一样,虔诚地睁大双眼,仰望。

头顶,并不是繁星闪烁的天空,海蓝海蓝的云团静止着,织成童年以来从未见过的天,深不可测的背后藏满了秘密。

地,和地上的麦子们也都不知所措。看得出来,它们和刚从城里逃出来的我一样,从没遇到过表情像今天这样的天。

只有流星,自讨没趣地飞过,自讨没趣地淹死在无边的海蓝之中。

火星在哪里?

木星在哪里?

银河在哪里?

织女在哪里?

金木水火土。尘世之外,还有多少人在为它们而操心?

2006年夏天,冥王星被除名于九大行星之外,它为什么被逐?天上的事难道却要地上的人做主?

日食,月食,彗星坠地,金星凌日……奇美的风景背后,谁是导演?谁又是演员?

在芒种前一天的晚上,独自来到麦香阵阵的田野,仰望夜空,叹口长气,操点闲心……

脑海里,蓦然浮现《圣经·启示录》中的一句话: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星空不眠。

人岂能眠?

夏至:给地球鞠个躬

地球,真是宇宙间最神奇的一个球了。

她和我们一样,有心跳,能呼吸,会思考……更主要的,是她承载了我们,养育了我们。

可是关于她,我们却知之甚少。虽然我们也都学过地理—一门关于她的生理和道理的学问,但对她的了解连皮毛也谈不上。

好在有一个结论倒是形成了共识:地球,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球。昼夜轮回、风雪雷电、树荣草枯……一切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情可系。

而活在地球上的人却并非都是讲道理的人。

比如收割的人,往往并不是播种的人。

比如分析让庄稼呈现成熟状态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会忘记—阳光、空气和水,对这些千万年来持续不断滋养人们身体的因素,对这些让人类得以存留的基本因素,人们常常会漠然或者淡忘。因为它们尽管浩大而且必需,但却总是沉默。

夏至的日子到了,它是吹响丰收前奏曲的使者。丰收是人们劳作的结果,更是地球哺育的产物。

在迎接成熟和期待丰收的时刻,不要忘了给地球鞠上一个躬,感激她的厚泽和宽容。

不要忘记,地球是最讲道理的。

在尽情享受化妆品、空调机和碳酸饮料的时候,不要忽略了自己对那些浩大、必须而又沉默的因素的损害。在地球某一日无奈地发出怒吼的时候,不要怪罪她的粗暴和失礼。

因为,地球是最讲道理的。

小暑:让人生多些空白

小暑日近,家里家外的男人女人们,留给自己和他人的空白,也越来越多了。

—当然是以环保的名义。

遥相呼应。今年北京举办的“BQ空白展”主题也没离开环保。其中名为“空白天气”的作品尤其引人瞩目。

空白。环保。有关系吗?

有。

所谓的环保,就是尽可能“没有”—让不该有的尽可能没有,让不该发生的尽可能不发生—不就是让该空白的空白吗?

其实,何止环保需要空白,人生又何尝不需要多留些空白?

在人生的角角落落,很久就没有空白了吧?肠胃里奔腾着酒精和咖啡的混合,脚下甩不净的垃圾和泥泞,耳朵里除了耳屎,还塞满了谎言抑或誓言,头发里裹满了红尘和绯闻,口腔里时时被喋喋不休抢占,脑海里的幻想更是堆积成小山……

空白呢?空白在哪里?

没有人在自己的人生列车上,给空白留个座位。

空白左冲右突,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有一天,人们如梦初醒:空白呢?

空白在不远处,等待被找到。

空白兴高采烈,和找到它的主人一样,兴高采烈。

你一直没有离开吗?主人问。

是的。空白回答。

为什么?

为了你容易找到。

主人笑了。

空白告诉主人:我并不能挽救什么,但我可以改变什么。我并不能寻找什么,但我可以等待被寻找……

大暑:晴朗与梦幻

他是这么想、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

那就是凡是别人拥护的他就反对,

凡是别人反对的他就拥护。

—谁是他?

达利。

1989年,84岁的他就已寿终正寝,今天,在巴黎第九区一家名为达利艺廊的博物馆里,人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

那撇两端翘如山羊角的胡子成为他与众不同的logo,晴朗与梦幻是他对时间和记忆的定义。他说: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所以,达利成为二十世纪画家中最好的作家,“超现实主义就是我”。他沉醉于梦想与幻境之中,认为“只有梦才能真实地、准确地、有意义地表现自己”。

大暑之日,过分的晴朗使司空见惯的人间景象格外不真实。梦幻在指间流淌,攥出一把的汗来也捉它不住。就像达利眼中的上帝—达利说:“上帝既不在天上,也不在地下;既不在右方,也不在左方,上帝恰恰在有信仰人的心里。”

梦幻丛生的夏天,宁静杳无音讯。

晴朗疯了,疯得让人看着不像晴朗;

梦幻疯了,疯得让人看着不像梦幻……

只有达利仍然醒着,鱼一样穿梭在晴朗与梦幻之间。

“我与疯子的惟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

他真的没疯?

他真的疯了?

立秋:做自己的“证明人”

最近,一个关于李斯的职场秀正通过《流血的仕途》流传开来,让亚健康的我们突然有了一丝亚快乐。

当然,亚快乐中也有一丝真快乐。

真快乐源自李斯的一句话。

公元前254年,楚国最小的公务员—上蔡郡一位看守粮仓的小文书,毅然辞职,远赴都城,拿青春赌明天。

离行前,妻子忧心忡忡,问:万一事情不成呢?

李斯答: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去试一试。就算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

后来,李斯还说过另外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大丈夫于人世间,有两个问题必须问自己:活着时怎样站着?死去时怎样躺着?

是呵……男儿当持三尺剑,立不世功……笑傲于苍生,无愧于天地……心如满月弓,志似穿云箭……

立秋次日,也就是明天,北京奥运的大幕将由全世界体育英雄的双手共同拉开,更高更快更强的号角响彻云霄。

他们,要在人类文明的竞技场上,证明自己。

他们,要在世界进步的大舞台上,证明自己。

证明。

青春需要证明;收获和放弃需要证明;牺牲需要证明。

活着的姿态,每时每刻……

都需要,证明。

诚如李斯所言:就算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

证明,就应该是活着的过程和方式。而自己,就是自己的“证明人”。

处暑:让“借口”走开

总有一些记忆,让人突然想起。

此时此刻,想起的是一个关于大象的故事。

在印度的某些地方,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驯象师就会时常把它拴在一棵树桩上。小象想要自由玩耍,于是便使劲挣,可力气还小,终究不得挣脱。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后,小象终于学会了放弃。

等到小象长成大象,挣脱树桩对它来说已经是易如反掌,但小时候屡试屡败的经历早已在意识深处形成了思维定势,使它丧失了再试一次的欲望和勇气。它开始想当然地认为,那棵树桩是它永远也逃不脱的宿命了。

总有一些故事,让人突然联想。

此时此刻,联想的是一些关于人的故事:

在中国的某些地方,当大人还是小孩的时候,就被反复告诫:你不是吃这碗饭的料!长大了,面对那碗垂涎已久的“饭”,却再也没有了动口的念头。却从未想起问自己一句,我为什么不是那样的“料”?更不曾大胆地鼓励自己,就吃它一回又何妨。

是什么东西在作怪?

是借口。

印度的大象,为自己失去自由找到了“借口”;中国的大人,为自己失去机会找到了“借口”。

借口,害了印度的大象,害了中国的大人。

是的。借口,总是天底下最容易找到的东西。

总有一些现象,让人提出忠告。

我的忠告是:许多“寻找”都值得珍惜,但只会找“借口”却从来无益。“尝试”才会有收获,让“借口”走开!

白露:聆听的映像

看风景时,心情和心态就是一架隐形的显微镜或放大镜。

抱着不同的心情或心态去看风景,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办公室里新放了一个鱼缸,只放了几十尾通体透红的同一品种的鱼,每天下班后,一个人坐在鱼缸前,盯着那些慢慢晃动的红彤彤、鲜亮亮的生命,突然觉得心平气和,眼前和胸中都充盈着从未有过的宁静与美好。

是的,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单纯而具体的愉悦了。

最值得愉悦的,是此时此刻的聆听—在欣赏之外,聆听那些鱼儿呼吸的声音,抑扬顿挫地敲击出它们身边的水波,开出一朵朵灿烂无比的水花,一簇簇,一缕缕,温柔动听。

如果还有时间,便会更加耐心地聆听。

聆听那些鱼儿交谈或者争吵的声音。它们有时,也像人类一样喋喋不休,也像人类一样奔突冲撞,也像人类一样进退攻防……矛盾、危机、生死都在水中一幕幕上演,暗渡陈仓或者惊天动地。水,还是那一池水;鱼,还是那几尾鱼,生存或者毁灭,在鱼缸外的人看来,都是风景,都是音乐。

再说一遍,看风景时,心情和心态就是一架隐形的显微镜或放大镜。

此时此刻,面对那一池飞扬腾跃的鱼儿,我的聆听映像就是这样。

彼时彼刻,面对那一池同样飞扬腾跃的鱼儿,我又会聆听到怎样的story?

秋分:拼命打闯方快乐

“人生0岁出场,10岁快乐成长,20为情彷徨,30基本定向,40拼命打闯,50回头望望,60告老还乡,70搓搓麻将,80晒晒太阳,90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

秋分日前,正遐想着老家稻田里那一株株活得英姿飒爽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另一种生命,红红火火的一生正待辉煌却瞬间被腰斩,不得不为另一种生命的延续以身殉职。心里头涌出几许莫名的感伤。也正在这样的时刻,突然发现手机屏幕上迸出了这条短信。

此时地里的稻子,也许正是拼命打闯的年纪,但累累的硕果自己却无权享受,甚至连欣赏的机会也十分短暂。更别说晒晒太阳了,挂在墙上供人瞻仰的机会更是渺茫。

人呢?

属于拼命打闯的,也就只有十年八年。没有这一段拼命打闯的经历,50回头望望,又有多少值得回头的?又有什么风景可以望望呢?

从出场到成长到彷徨再到还乡到搓麻到床上……前半生的快乐是因为无知,后半生的快乐来自无畏。但大抵都还算是快乐。

拼命打闯是快乐吗?

也是,是痛并快乐着。

丢掉了无知,还没有拾来无畏,所以只能痛并快乐着。等待100岁时挂在墙上。

100岁时挂在墙上,有人只被挂在灵堂的墙上,十天半月;有人却被挂在心灵的墙上,一世珍藏。

前者有前者的快乐,后者有后者的苦恼。

关键是:活着真好!活着就好!

寒露:“黄色飞行”与人生之旅

国庆节前,去广州出差,专门抽出大半天的时间,“潜入”广东美术馆。那儿,正在举办“第三届广州三年展”。

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是一项名为“黄色飞行”的艺术计划、装置。作者是吴山专。中国人。

背景是:1995年的某一天,吴山专制定了一个狂热的飞行计划:从北京出发,在世界上所有的国际机场转机,最终抵达香港。

在这次狂想的旅行中,香港是被不断推迟的欲望。重要的不是抵达,而是转换。在最终抵达之前,是无穷无尽的中转站。这个旅行计划把他流放在机场这个“国际空间”之中。在此,国际是一个断续又连接的空间,它同时存在于每个国家的外部和内部,是内部的外部,是国内的国际。它不但是身份政治围猎之所,也可以是一个身份自由的漂流场域。

“黄色飞行”留给我们的问题是:这场从北京到香港的“国内”旅行是如何成为一次环球旅行的?这场从1995年开始的途经全世界的旅行最终是否会抵达香港?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艺术之旅”,也就是说艺术家吴山专,首先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这样的“非艺术”之旅。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环球之旅”是“纯艺术”的。

为什么?因为他放弃了许多可能的“捷径”。

“捷径”是什么?是直达目的地的最短距离。

一个人放弃“捷径”总应该有至少一个理由,否则,便非愚即蠢了。

所以我说,“绕弯之旅”是弧线优美的“艺术”之旅,“捷径之旅”才是见血见泪的真实之旅。

“黄色飞行”—在我们的人生际遇中,飞,也不行;不飞,也不行;是的,那是我们真实的人生状态—黄灯状态:飞也违规,不飞也违规……

霜降:你的“搜商”高不高?

Web2.0时代的互联网,越来越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和工作。见面时,人们热衷的谈资,早已不是老掉牙的智商,抑或灰溜溜的情商了,而是鲜嫩欲滴的两个字:搜商。

搜商?

我的定义是:一个人驾驭和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加以整合运用的学习能力。

如果说,互联网是海,那搜商就是船;如果说,互联网是山,那搜商就是梯;如果说,互联网是森林,那搜商就是路标;如果说,互联网是真的网,那搜商就是撒网的双手……

秋天,是人类的收获季节。互联网时代,一定有你洒下的汗水,一定有你耕耘的足迹,一定有你思索的印痕……你也许早已“晋升”为VIP级“网民”,可是,你有没有作一次认真的盘点:我从网上收获了什么?无数次“摆渡”之旅将你“丢”到了哪里?

所以,你总是为“搜”所累。

大多数时间,你的“搜”是漫无边际的,是急功近利的,是杂乱无章的,是莫名其妙的,是可有可无的……你是不是总是迷失、迷惘、迷茫:我“搜”谁?为谁而“搜”?

是的,在“网城”的每一个十字路口,路标都形同虚设,仿佛陷阱。你义无反顾的日夜兼程的穿行,结果却往往是精疲力竭,无功而返。

曾经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曾经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网时代的自己“搜商”咋就这么低呢?

真理是:网上冲浪也能淹死人。

另一个真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搜商”高。

立冬:90%×90%×90%×90%×90%=?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结果是:59%。

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但又是一道不简单的人生考题。

在许多的时间和地点,我们常常会用90%的比较理想化的结果来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100%太难太完美,60%太草太敷衍,90%—似乎对谁都有个交代。

看了这道题,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原来,一个又一个90%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并不是想象中的平均值90%,而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可怕的数字:59%。一个不及格的数字!

这就是常识中的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有人说,人生是由意料之外的事情组合而成的。就像烧制陶器一样,制陶工根本无法预料窑里的陶器烧出来是什么样。有时候能收获很多精美的礼物,有时候只能收获一窑炉灰。

所以,有人说烧制陶器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无法预料结果,又会有意外的惊喜。

我说,其实也不尽然。制陶工的经验同样表明: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可控、不到位,都会使结果大相径庭。那“意外的惊喜”又是多么的“不可靠”。

只有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符合100%的规程和要求,才最有可能收获100%的“理想状态”。

如果说,制陶工在一道道90%的工序传递中还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那它得到这“惊喜”的代价也太大了,那是一窑窑炉灰堆起来的。

而人生和理想如果总是永远在90%状态延续的话,收获的可能只会是59%、53%、47%,甚至更少。期待中的“意外的惊喜”一定会出现吗?

小雪:别在金矿上种卷心菜

于丹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初到纽约的日子过得格外艰难。哥哥还有做泡菜的一技之长,而弟弟却什么也不会。

没办法,哥哥来到加利福尼亚,买了一块廉价的土地,种卷心菜,成熟后腌制泡菜,养活了一家人。弟弟无奈,只得在纽约边打工边求学。四年后,学习地质学和冶金学的弟弟毕业了,来加州看望哥哥。

在菜地里转了几圈,挖了土,在脸盆里漂来漂去。然后,弟弟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叫:哥哥,你们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种卷心菜!

哥哥呆了:金矿?我守着金矿种卷心菜?

大多数时候,我们和哥哥一样,自然而然地会认为:作为一块土壤,上面只可以种粮食种菜。没有人会去追问或者探寻,这块土地的下面是否埋葬着金矿。读着这个故事,不由想起一位中国伟人说过的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初闻此言,以为唯心色彩颇重。胆量和产量若成正比,那还要科学技术和阳光肥料干什么?

弟弟的发现警醒了我们:伟人说的那片“地”里说不准正藏着这样的金矿哩。

所以说,经验思维害死人、经验主义害死人。经常地,正是这样的被经验和常规拴着的思维,束缚了我们的心智和行动。

而这一切,竟然是可以在瞬间被改变、被颠覆的。

问题是:为什么迟迟不开始这样的尝试?

大雪:认识一朵花

前一阵子,有幸参加《见证:徐州60年》大型图片展的筹备工作,那一张张与云龙湖有关的摄影作品,最令我怡然畅想,十分地享受。一抹闲荷、一丛雏鸟、一卷舒云……一番和谐、安详的图景,尽呈眼前。

从没有过这样的时刻,让我真切地认识和体味到:大自然中的一切,竟和我们的生活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鸟语花香,如此真实地浮现在身边,真实得如同身边亲人和同事那熟悉的表情。

不经意地一瞥,或是用心地端详、凝视,心领神会地互动交流之后,原本熟视无睹的环境,竟给了自己如此震撼的美好体验!

我开始学会以一种敬畏的姿态,融入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

“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果认识了这朵花,和这朵花建立了情感,才比较容易和他谈这朵花的保护”。对一位“大自然主义者”的这段表白,我曾经不以为然。现在,我明白了:人们在享受一朵花带给他们的生命绽放之美的同时,是多么的必须—必须承担起自己对于自然的责任。

自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应该只是个文学性的存在。风花雪月,不应只是爱情诗和情感剧中的点缀,而是构成我们心灵美好感的核心要素和物质砝码。

为了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的美好感,有许多错误应该修正、有许多误区必须提醒、有许多习惯值得改变……让我们先学会认识一朵花,并和这朵花建立情感。

冬至:春天在哪里?

和这个冬至并肩而至的,是在人们心中早就刮起阵阵凉意的另一个“冬至”。

12月1日出版的《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推出了一项调查,它的主题就是:“这个冬天怎么过?”

共有6942人参加了调查。“收入减少”和“生活质量降低”者的比例占到了49.68%,57.46%的人已经缩减的生活方式是:下馆子、泡吧、派对。面对这个不期而至的“冬至”,78.84%的人选择“捂紧钱袋过冬”。

于是乎,“回家吃饭”、“只看电视”、“善于网购”、“少换手机”、“简单婚礼”、“注意小钱”……成了这个“冬至”来临之际最大的时髦。

有意思的是,曾经的时髦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高昂的代价,而如今的时髦却是看谁付出的代价最小。

都说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金融危机又是谁惹的?

“冬至”来了,冬天也就不远了。但生活在冬天里,就一定是寒冷的吗?

也不是。有人可以活得很温暖,“冬至”未至时,他们也许还感受不到这样的温暖。

哪些人?

当然是那些“死不辞职”的人、“自己动手”的人、“用打折卡”的人和“乐活主义”的人。

所以说,“危机”永远都不是针对所有人而言。有一些人在“冬至”时忧心忡忡,而另一些人却庆幸“冬至”的莅临,会让那些忧心忡忡的人学会一些过冬的本领。

冬天刚刚来,春天难道不远吗?

小寒:减压就像裸泳

前不久,在北京798艺术社区的Artkey车间,一场以“心灵越狱—城市精英人群心理减压”为主题的时尚派对公开上演。主办方推出了“美食区”、“睡眠区”、“娱乐拍照区”、“调节身心区”及“视听感受区”五种不同的减压模式,让前来参与的“高压人群”体验减压生活。

派对时间自然是短暂的,但减压的效果却相当地明显,不少参与者称,忘却工作和负担,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简单。感受最自然舒展的身心状态,仿佛回归到了原始的快乐之中。

除了这五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减压秘笈:有的人用吃香蕉减压,因为香蕉里有一种可以加速新陈代谢的物质,有利于释放压力;有的人睡觉时把一滴精油滴在手帕或纸上,然后放在枕头下面,精油可以起到使人放松的作用;还可以在白天的时候让枕头晒晒太阳,晚上满枕头都是阳光的味道,这种感觉也可以让人放松;还有的人压力大的时候狂购物、狂睡觉、狂吃东西,或是破口大骂一番……

方法各有不同,目的都很一致。那就是巧妙实现“心灵越狱”—压力大多来自内心,自己把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才是真正的解脱。

22岁的广州女孩杨婷说得好:减压就像是裸泳,抛弃所有束缚,自由地去畅游。

大寒:漫天飞雪最温暖

一泡尿的功夫,憧憬便已作古。

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灿烂的只有阳光。春的躁动、夏的骚动、秋的驿动……一一掩面退去,留下空荡荡的篮球场、绿草坪,留下寂寞的石凳、街巷……漫天的飞雪飘起,弥天漫地,却一点也望不到狂野的背影。

心中泛起的,竟是一股莫名的感动。岁月的印痕一一掠过,如这一场初雪漫卷诗书,一齐迎向百感交集的你我,旧炉上依旧老酒芬芳,流浪猫早已醉得不行。国产山寨美学大行其道,该死的时尚居然还有时间招摇过市。

谁都梦想让时间为自己而死去,然后用满眼的苍白为时间立传,却不知赵忠祥的话外音充满了悲怆:“今年春天,生命中第一次有一头母熊拒绝了他的求欢,他老了……”

老了?就这样老了?

青春苦短,大雪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