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亲爱的》对故事原型的解构与建构

2015-07-20

戏剧之家 2015年15期
关键词:解构建构

王 甜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浅析电影《亲爱的》对故事原型的解构与建构

王 甜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 要】电影《亲爱的》以“拐卖儿童”社会现象为题材,将真实的故事进行解构,以不同的人物视角分析问题,对故事原型进行新的建构,从悲剧中发掘希望,反映社会问题的同时给受众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故事原型;解构;建构

电影《亲爱的》是由陈可辛执导,赵薇、黄渤、佟大为等主演的一部以“打拐”为题材的电影,主要讲述以田文军为代表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寻找孩子的辛酸历程以及养育被拐孩子的人贩子妻子李红琴如何争取抚养孩子的故事。导演和编剧以社会新闻事件为素材,改编成具有纪实风格的道德伦理电影,在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的同时,也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且具有戏剧性,并且对“拐卖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对原型人物的再塑造

电影《亲爱的》改编自一个发生在深圳的真实故事,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对应的人物原型。西方文艺美学“原型批评”理论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认为:“原型具有假设性质,并非代表性模式,而犹如生物学中的‘行为图示’。”①如赵薇饰演的李红琴这一角色,不同于现实中的原型高永侠,电影中的李红琴一直以为自己不能生育,出狱后,为争取杨吉芳的抚养权甚至与人证发生关系而怀孕。改编后的李红琴这一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少了几分逆来顺受,多了一丝坚强和执着,尤其是影片最后,当她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将电影推向了高潮。

电影中张译饰演的韩德忠原型是孙海洋,电影中的韩德忠被塑造为一位富商,妻子的再次怀孕使他们最终放弃寻子,而现实中的孙海洋并不是富商,也没有放弃寻找孩子。电影中韩德忠的放弃是在经受多年的精神折磨之后所作出的痛苦的抉择,而此时选择“放弃”比“不放弃”更艰难,与田文军的经历对比起来,他的故事更富于戏剧性,但也在情理之中。

从电影自身特点以及受众角度来分析,电影对原型人物的再塑造基于原型。关于艺术,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它不是对实在的模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②对人物原型的改编不仅丰富了电影的故事情节,也表现出了主题思想的多元化与深刻性。

二、由新闻报道转向情感叙事

(一)叙事结构中的情感表达

电影《亲爱的》不同于新闻的叙事报道方式,是采用顺序的叙事结构,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事。

《亲爱的》虽然是按照顺序的方式叙事,但却有一个明显的时间点将电影分成了两部分,这个时间点就在田文军找到儿子田鹏之后。电影的前半部分以田文军寻子为主,后半部分以李红琴争取杨吉芳抚养权为主,前半部分主要表现的是丢失孩子的父母,后半部分表现的则是人贩子的妻子,这两个看似对立的双方却有一个紧密的相同点,就是他们都真心爱着孩子。就是这份相同的情感将电影这两部分串联起来,从社会事件到电影,从新闻报道到情感的表达,电影的内容比真实事件更加丰富,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却能更清晰地表现主题、抒发情感。

(二)纪实风格中的心理演绎

新闻报道无论从呈现方式还是视听效果来看,远不及电影表达得丰富多样。《亲爱的》通过长镜头、自然音效等运用,增强了电影的纪实风格,表现出独特的纪实美学特征。

隐藏在长镜头背后的是电影的情感,电影中多次运用到长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也表现出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如李红琴被告知怀孕的长镜头,她的内心情感是从不相信到震惊,再到手足无措与悲痛……

电影中的自然音效也是影片纪实风格的一个重要表现:雨声、脚步声、汽车声、蛐蛐的叫声……,同期声录音展现了自然环境,使故事情节富有质感,渲染了环境气氛,也起到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比如在韩德忠放弃找儿子倚窗痛哭的长镜头中,淅淅沥沥的雨声若有若无,雨声不仅交代了自然环境,也烘托了他内心痛苦无助的情感。

三、对故事原型内在精神的构建

(一)对故事内容的重组

电影对故事内容重新进行了改编、组合,将故事分成两部分来叙述,站在处于对立位置的两类群体的角度,以都关心孩子为契合点,将故事连接起来。

纵观类型片的发展演变过程,随着社会和时代的演进,类型人物必然在经典类型人物中融进那时代的特色,改造传统类型人物模式的人物形象,在保持类型人物基本形态的前提下,施以变化,发展。③现实生活中的高永侠并没有找律师争取抚养权,也没有为了让老乡作证而和他发生关系。电影将高永侠的故事重新整理组合,使电影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节更具戏剧性。改编后重新组合的故事内容更能反映此社会问题,引导受众看到事件的两面性。

(二)对“悲剧”的解构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从而使人们饱受压抑的情感得到一次集中的宣泄和释放。《亲爱的》中田文军丢失孩子这是一个悲剧,当他找到孩子之后却面临另一个悲剧:儿子对他并不亲近。田文军第一个“悲剧”的结束却是李红琴悲剧的开始,先是失去两个孩子,然后入狱半年,出狱后却怀孕。对于正常家庭来说,怀孕是件喜事,而对于李红琴来说,怀孕不仅意味着她之前无辜背负“不能生育”的悲剧,也是她将失去杨吉芳的悲剧。

《亲爱的》让观众感受到,即使是“悲剧”也可以不用浮夸的剧情来展现,并且更真实感人。这是基于真实的故事原型,对真实悲剧的解构,在表现悲剧的同时又给人以希望。

(三)对伦理道德的表达

电影以“拐卖儿童”为题材,希望唤起人贩子的良知,也希望人们能够换位思考问题。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艺术教会我们将事物形象化,而不是仅仅将它概念化或功利化。”④《亲爱的》通过关注特殊人群的生存状态,不仅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也是对伦理道德的宣传。于情而言,李红琴是最适合抚养杨吉芳的人,但于法而言,不利于国家法律宣传,会助长人贩子的拐卖行为。当李红琴在地铁站被失去孩子的父母殴打的时候,她当着众人的面下跪磕头道歉,这个可怜的女人此时此刻一无所有,我们也应该站到她的角度思考,其实她也是失去孩子的受害者。

四、结语

《亲爱的》打破国产电影对喜剧的热捧,改走家庭伦理路线,反映和揭示社会问题。对故事原型的解构与建构使电影的内容更丰富,在解构与建构中升华了电影的主题思想。

注释:

①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②④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③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道新.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史可扬.类型电影和大众心理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153-02

作者简介:

王 甜,女,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在读,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广播电影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解构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解构“剧本杀”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解构德里达的语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