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使语文课堂提问更具艺术性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变色龙苏州园林艺术性

(河北滦南县倴城镇初级中学063500)

如何使语文课堂提问更具艺术性

吴 蕾

(河北滦南县倴城镇初级中学06350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效率,而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的尤为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将制约着学生形象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然而,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深入领会教材,不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对学生而言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比如在没有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涵的情况下一开始就问学生“课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写作特色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只能启而不发,因问他们对课文内容好没有全面的感性认识,怎么能一下子就答的上来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的教师提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即作答,这样只会使课堂更沉闷,因为学生还没有答案。4.提问没有新意,篇篇都是雷同的问题。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只能使自己的教学令学生生厌。5.提问对象过于集中,问题的设计不注重学困生,而提问只偏重学优生,很容易使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差。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生机,还会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下降,还谈何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语文教师特别应该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深入研读文本,进而根据文本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涵,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诱发他们思考的兴趣点来问,使课堂提问更具启发性与兴趣性。

一、从文题入手,设置激活点,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对文本的研读与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尤其是说明文。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文本,抓住突破口,特别是从文题入手,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他们能感兴趣的问题,当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大门便打开了。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题目中的两个“死”有什么含义?“死”与“不死”矛盾吗?死海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特征呢?这一番关于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的问题,势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文本进而探寻答案。当他们从文中找到两个“死”的含义时,死海的特征也就能够概括出来了。进而逻辑说明顺序及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等知识点就不难把握了。本来一篇看似枯燥的事理说明文,学生却能学的饶有兴趣。类似的还有《苏州园林》,可以就文题设计这样的问题“中国的园林建筑很多,为什么叶圣陶老先生要特别为苏州园林作文?”“苏州园林有哪些特别之处呢?”而这两个问题答案正是苏州园林的特征,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读课文势必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见从问题入手提问对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性。

二、层层深入,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需要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问题,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把难理解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便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如《变色龙》一文,可以先就标题提问:“变色龙”在自然界中指什么?本文把谁比作变色龙?学生通过查资料就可知变色龙本来是爬行纲的一种动物,表皮能随时变换不同的保护色,因而被称作变色龙。文中作者把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在此基础上提问: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有什么相似点呢?学生很容易答出“善变”的特点,再提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呢?”学生这时肯定会情绪高涨,从文中能找出相关语句作答,比如一些动作描写句,神态语言描写句,进而提问“像他这样的人我们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的性格特征呢?”这时就可启发学生说出“欺软怕硬”“见风使舵”“奴颜婢膝”等词语,这样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化难为易,学生便领会了这篇小说的重点问题即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而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这正是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重点。所以层层深入地设计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整个课堂教学也显得井井有条。

三、问题设计中融入情感熏陶,问题触及学生心灵,使他们和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很多文本内容是讴歌社会人间真情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设计能够触及学生内心世界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通过思考无形中收到了思想教育,提升了思想境界。如讲授《哦!冬夜的灯光》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读全文哪段情节令你感触最深?学生可以各抒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就“一向很节俭用电的农家却开灯为我出诊引路,开灯送我回家的情节”让学生去联想,进而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文中的这位医生当时你会想些什么?用第一人称进行一段心理描写,然后联系结尾的诗歌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学生和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整个过程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又渗透了德育教育,艺术性的提问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注重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提问结合文本特点,巧妙设计问题,思考过程中总结阅读的方法,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如,对于文章《驿路梨花》的开头:“山,好大的山啊”“一座挨一座……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第一段中,是否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所处的地点?从那些词语中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根据“山”“暮色”可知地点是山路上,时间是傍晚。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从这个问题中你总结出怎样的阅读方法?学生就会明白根据文中关键词总结记叙文相关内容的阅读方法。以后学到《桃花源记》便能从“落英缤纷”一句中知道作者创设的写景意境是暮春时节的景象,而从《石壕吏》一文“暮投石壕村”一句便很容易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傍晚。知识技能得以迁移,达到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表达水平不断提高。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总结,通过课堂提问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各有特色,更加吸引学生。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变色龙苏州园林艺术性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神奇变色龙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