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德素质学科

(河北省沧州广播电视大学黄骅分校061100)

浅议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李文艳

(河北省沧州广播电视大学黄骅分校061100)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时期的教师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传承我们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很好的个人素质。

新时期语文教师素质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群体在我国教育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落实者,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各个教育学段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也是传承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身上的责任更大。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随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标准的要求也在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提高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完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实现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也对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那么,在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育本身是一项育人的伟大工程,它的成果虽然不能马上呈现出来,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常说:教育本身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实际上就指出了教师的师德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谁能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感,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界上是为了什么,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这番话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师德呢?所谓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具体来说是指师爱加责任,只有师爱和责任完美结合,才能构成师德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对学生的思想进步负责;对学生的学业提高负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潜能开发负责;对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负责。具体来说,它应该包括以下这两个主要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待遇是相对较低的,但对于责任的要求较高,所以要想做好教师首先就需要爱上这份职业,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真诚的热情,才会把全部的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

2.心里要有学生。教育效果的实现,最终是教育对象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够凸现出来,所以学生在我们教师教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心里真正装着学生,学生才会信任、尊敬教师,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激励自己做好教学工作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上进的精神动力。

二、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而伟大的育人工程,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而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只有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上我们才不会落伍。反之,如果我们总是固守着一种教育思想长期不变,那就很容易和社会需求脱节。据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下面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关注我们教育对象学生的实际需求。任何一种教育成果的展现一定是从我们教育对象的成长和进步中表现出来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有生本的理念,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仅局限在分数的高低上,忽略了学生积极情感的发展。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知识贮备,而是包括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呈现和情感认识生活多个方面,最终使学生实现综合性的提高。所以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书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能力。理论教学要向实践教学、结论教学要向过程教学转化。语文教学应充分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体会和掌握知识。以往把学习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新课改则认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教学的过程上。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对已有结论的认识,要引导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对结论产生的过程有真实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学到更多方法性的知识。

还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教师必须对以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语文的知识点,又用语文课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要有广博的知识

在教育上我们常说: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么教师就应该拥有一桶水。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生接触知识范围的扩大,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一泉活水,这样才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理论性知识。即语文课的课程知识、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一般教育教学法知识、语文教学法知识等;实践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组织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所需的其他学科知识。例如历史、地理、政治、外语、电脑、军事、艺术等,要把这些知识与语文课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师的知识越有厚度,在教学过程中教起来才更有信心、更得心应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不断进步。

教育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危机意识,要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师德素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超学科”来啦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