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科数学课堂

(河北省卢龙县下寨乡部落岭小学066400)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

丁 俭

(河北省卢龙县下寨乡部落岭小学066400)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催化剂,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的产生是学好某一学科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取得创新和优异成绩的基础。

在最初走入学习殿堂的学生,对任何一个学科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其他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某些学科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殆尽。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尤其到五六年级,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这也是多数学校小学五六年级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那么,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教师,应该如何使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保持浓厚的兴趣呢?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保持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注重导入环节

教师要充分把握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学,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激发点,吸引他们用心去探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事实证明,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新奇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在教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本《量一量找规律》一节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找到的材料(皮筋、木板、木棍、线绳、铁块等)制作出自己的简易秤。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后让学生往秤盘里加书,并记录下每加一本书皮筋的长度,并完成统计图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这正像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一样,五六年级时数学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努力加强课堂的新与奇上下文章,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这样才可以真正干扰学生、吸引学生,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无法割舍的学习欲望。

二、教学要求新与求实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力求简洁明快的同时,做到求新与求实,使小学数学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无限魅力,保持其生动性和趣味性。

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内容都是非常贴近于生活的,同时又具有着非常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所以说,教师必须认真分析五六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培养学生最为持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在课堂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与参与意识。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节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把搜集来的各种物体拿出来,大家一起来辨认、区别分类,从而找出规律,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以及认识观察角度与看到物体形状的关系。而后让他们动手进行组装拼接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卡通等形象。在整个教学中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主动投身到探索与学习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索之中,并让他们亲自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五六年级学生细化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老师的帮手,一起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便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必须做到精简炼洁、风趣幽默,同时注意教学中语调的变化,注意板书设计的新颖奇特,而教师本人的知识与阅历则应该更加丰富,才可更能与学生形成沟通与共鸣。

三、教师必须随时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的课改指导思想就是“指导教法,渗透学法”。在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的每个章节内容编排上也安排了一些“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等栏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法、学有所得。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从兴趣教学入手,则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培养学生解题前的读题能力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在数学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大的实际应用题,有好多的文字语言叙述,让学生一见到应用题就头疼,就有了为难情绪,所以培养孩子们的读题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首先,应该教会他们假想自己就是这个实际应用中的主人,比如存款问题自己就是那个百万富翁或者慈善家,经济问题,自己就是那位企业家、厂长等。这样身临其境地对于应用题中的部分语句删繁就简,找到有用的词语以及关键的点,问题就在不断的发现和亲身体验的欣喜中慢慢解决了。

(二)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

教师每节课都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在讨论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注重他们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图形和实验的观察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当然他们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在观察中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边教学生观察边强调观察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培养观察能力。教学中观察的结果要各自记好笔记,便于小组交流,这样在交流中凸显自我,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四、培养课后小结的习惯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一节课的知识点讲学的时候,学生记忆的学习的情况是很好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教会学生做好课后的小结至关重要。在实际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自己每节课后都主动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小纸条张贴或者小组间互相总结评比等多种形式进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知学、爱学、乐学,保持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教师要勇于开辟第二课堂

并能够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使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都得到激发,挖掘出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些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和创造力。

总之,教师如何利用好新的小学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当然,每一个执教者的体会也不尽相同,这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学科数学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