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信息

(河北省平山县世纪中学050400)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石平娟

(河北省平山县世纪中学050400)

信息素养在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特别丰富的社会里,已成为一项必备的素质。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丰富,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不懂得如何获取、筛选和利用信息,现在的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就不会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益。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

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无论是从设备到人员,还是从内容到方法都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学生也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教育的起点

信息素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来提高,信息技术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在电脑前上网,因此,学生都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信息海洋。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浏览校园网中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可以了解到生活的各个常识,他们明白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人类利用计算机干的事越来越多,人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及网络。如何在这个广阔的信息海洋中利用信息来丰富自己的学问?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互联网能让人们很方便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但是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应避免进行网络原理类的学习,注重应用方法的学习。

三、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对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有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会使用常用的任何一款工具性软件,培养强化信息意思,利用网络和现实信息为教学服务,创设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学、学习环境,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多媒体手段,认识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时常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收集信息的素养

听到上课的铃声,你知道该上课,所以上课的信息是通过铃声来表达的,蛋糕的甜味是通过味道来表达的,在生活中要注意让学生认识信息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利用身上的感觉器官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1.网上资料查询法。通过搜狐、百度等网站进行网上冲浪,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2.书籍报刊积累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习惯,还要提高对积累的知识不断分类整理的能力。

3.正确使用帮助信息。在各种类型软件中,几乎都有帮助的信息,通过“帮助”信息可以更好地掌握该软件的使用。

(二)获取信息的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希望学生能在信息的海洋里乘风破浪。首先,教师要让他们掌握驾驭轮船的本领。这本领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必须学会上网,通过键入关键词进行网上冲浪,进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其次,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资源库。但是,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教师事先要考虑学生提取什么样的材料,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资料。

(三)加工信息的素养

“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假信息和伪信息,只有通过认真地筛选和判别,才能防止鱼目混珠、真假混杂。收集来的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和孤立的信息,只有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排序,才能存储、检索、传递和使用。对分类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计算,可以使信息更具有使用价值乃至形成新信息。其实最简单的学习就是对信息的加工,通过对信息的加工获得了知识。

四、打造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经

教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以高度的学科责任感,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课

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要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来验证信息素养是否得以提升,要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面的能力。这些都要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体现。“多元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解决方案”的多样性,都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潜力,同时也为课堂实际教学环节增添了更多、更广、更深的动态生成问题。

(二)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想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转变为能力,就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兴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必需的一部分。

总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我们的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素养信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