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河北省行唐县口头镇牛下口小学05060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牛令俐

(河北省行唐县口头镇牛下口小学05060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深化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内容。要求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结合语文本身的特点,在字、词、句、段、篇等基础教学中得到培养,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言训练当中加以巩固。具体来说,注重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带着情感朗读,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通过肢体表现,提高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多观察,巩固创新能力。

创新观察演示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深化语文教学进行改革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要求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结合语文本身的特点,在字、词、句、段、篇等基础教学中得到培养,在具体的听、说、读、写语言训练当中加以巩固。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思维的创新特征在于它的独创性和思维性,利用前所未有的新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观念来审视客观事物,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在这一句中的“撒”字用得相当好,与这个字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还有扔、放、投等,那么在文中为什么用“撒”呢?因为“撒”的意思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有的学生就会说:“意思也是扔,那为什么不用‘扔’呢?”因为扔的意思是“挥动手臂使拿着的东西离开手”。然而课本的插图中,学生可以认真地观察进而发现,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因为离我们又那么远,看上去像一颗颗的豆子一样,撒在天空。这里把天空比作碧玉盘,把星星比喻成珍珠。这让学生产生一种无限的遐想,这样美丽的天空是那么美妙、那么神奇。这种利用文章中的插图,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充实了说与写的内容。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关键。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到与作者同呼吸的氛围中,课前教师准备了周总理的画像、录音带等,在目视着周总理的巨幅画像的同时,耳边响起那千万人民送总理的低沉而又悲痛的哀乐。此刻教室里也好像出现了寒气袭人的场面。全体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情感上与本文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学生个个泪流满面,他们此时也好像在目送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好像站在了那1976年1月冰冷的长安街。所以说一堂好课,就在于有一个好的气氛,有了情感信息传送、反馈、再传递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得到感染,心灵得到升华。

三、带着情感朗读,培养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学生在独立阅读《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把文题中的“飞”和“夺”进行联系,红军战士不仅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泸定桥,还要和敌人赛跑,要把红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读出来,强调一个“飞”字。到达泸定桥后,由于桥下水流湍急,桥上木板被抽走,现在的敌人十分嚣张,这里有一句是对敌人的语言描写,“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在这里阅读时要把敌人的得意和不可一视读出来,因为敌人自恃前有大江天险,后有援兵马上就到,红四军要想过桥,不会“飞”绝不可能。同时在这里也暴露出敌人妄想把红军战士消灭在桥上的险恶用心。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力地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自觉地学习课外书,有利于对语文课文的学习。如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此教师可以不断地向学生强调自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利用古人、伟人等自学成才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能的,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如果有了这种自学的自觉性,就会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自学精神,他们会更加刻苦,从而取得十分理想的学习效果。

五、通过肢体表现,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习新的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大部分学生敢表演的特点,让学生结合文中内容上台表现一番,通过实际演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爱动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演一演,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而且也达到了动中促思维、玩中长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秋天到了》一文时,其中有一句话:“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句话中的“落”字,可以让一个学生来上台表演一下,当教师读到“落”字时,让学生张开双臂从上到下表现出落的样子,落的时候要慢一点,这时所有的学生也不自觉地张开双臂,做着树叶向下飘落的动作。学生的动作准确、优美。他们一边读着,一边做着动作,随后便是满课堂的笑声。有趣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又把知识牢牢地掌握了。

六、指导学生多观察,巩固创新能力

观察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如果学生学会了观察,就能从现实生活中学到很多知识,就会写出更多生动、形象、逼真、感人的文章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局限,教师要选择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指导观察,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真观察,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玩具、文具、小动物等,在观察这些事物的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这些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用途等方面去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认真观察,发现疑点,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觉观察习惯,在实践中要多利用文中插图,因为插图是课文中的视觉形象,是课文内容的生动说明,学生通过对图的观察理解,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的插图在文中则是一个“特写镜头”它通过图画展现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故事的高潮所在。在实际教学中,常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画,把它作为领会全文内容的捷径。如在教《登山》一文时,在指导学生看图后,讲出列宁同志所处的险恶环境:他的身后是陡险的高山,脚下是狭窄的小路,小路旁边则是万丈深渊……这时指出一名学生口述列宁的高大形象:列宁左手拿着帽子,右手放在胸前,尽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心翼翼地移动着碎步。这时我提问,列宁在自觉地跟眼前的“害怕”作斗争,表现出一个革命导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这幅图也正是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