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2015-07-19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音准美育节奏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学065200)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

吕春梅

(河北省三河市第四小学065200)

音乐美育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一种音乐活动。音乐之所以具有美育功能,是由音乐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音乐的物质媒介是音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曲式等,在艺术分类上属于听觉艺术和表情艺术,它能非常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精神得到愉悦和放松。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熏陶、享受,是一种典型的美育教育,学生或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任思绪自由飘飞;或通过歌唱有深远含义的歌词,跳风格各异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心声……总之,学生们可以在音乐课上,感受音乐所创造的美,理解音乐所创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音乐的熏陶,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编创能力,还可以让自己的品行、修养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来实施美育教育,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地感受音乐之美

教师可以把音乐教室美化一下,让音乐教室有一种音乐气息。如张贴音乐家头像、生平介绍,挂一些音乐挂图在墙上,让学生感觉来音乐教室上课真的是走入了音乐的殿堂,和普通教室明显不一样;座位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在教学中可常用多媒体设备,调动学生学习音乐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之美。

二、让学生通过视唱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在音乐课中,不管是演唱歌曲,还是聆听歌曲或乐曲,学生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视唱基础,否则就不能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所以,视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变得尤为重要。所谓的视唱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地把乐谱转化成有声的歌唱的能力,让那些空洞平凡的音符变成一曲美丽的旋律。视唱教学一定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节奏、节拍、音准、识谱四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要利用游戏,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所有的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无节奏或节奏混乱,只能是噪音,而不是音乐。要让学生有节奏感,首先得激发他们感知节奏的兴趣,从简单的游戏开始。

记得教一年级音乐时,有一次上课,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快慢,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听两段音乐,来分辨他们的快慢、时值的长短,而是在课件上做成了游戏,哪个同学答对了,课件中的小人就会笑起来,如果答错了,课件中的小人就会哭,学生参与这个游戏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还有在教学一年级第一首歌《你的名字叫什么》时,单让学生跟着音乐唱,有些学生兴趣就不浓厚了,但是让他们拍着手走到自己喜欢的同学跟前唱时,他们唱得就特别起劲。

所以说,把感知节奏融入到游戏当中,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确实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地感知节奏、掌握节奏。

(二)音准训练是提高音乐视唱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个没有音高概念的学生来说,音乐再美,也是对牛弹琴,因为他感知不到,体会不到,更创造不出音乐的美。所以,我们对学生,必须要加强音准训练。

1.首先要进行音阶练习,把握音准。在课堂上,每次唱歌前要稍微练一练声,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口型、换气方法来唱上行的音阶r、m、f、s、l、t、d′,唱完再反过来唱下行的音阶,让学生学会用科尔文手势来找音高。

2.其次对学生要进行识谱训练。只有学生的识谱能力提高了,才可以去感知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所以,让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意义,准确辨认出乐谱的调与拍子、音高与时值、音的强弱等,就很重要了。

例如,教唱《两只老虎》这首歌,在反复聆听中学生已建立了初步的音高感,教师再让他们看歌谱,说说歌谱中的数字要唱成哪些音名,学生再把记住的这些音名随着伴奏套到歌曲里唱,慢慢地,学生就能自己视唱歌谱了。识谱训练没有好的办法,只有多听多练,熟能生巧。

三、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之美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自我示范,榜样的作用最大,学生模仿力来源于教师,教师足够优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师的示范要贯穿整个音乐课堂。课堂导入后,教师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部分的示范是对学生错误的纠正和指导;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总结。

四、让学生通过朗读歌词来感受音乐中渗透的文学之美

一首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讲求声律和格律,富有深远的意境、诗意,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小学音乐课本里的歌曲不仅具有容易为儿童感知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达到了内容美、文学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深入细致地分析、体会、吟诵,可以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学起来也会变得轻松。

例如,教学一年级歌曲《跳绳》时,我发现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读起来很带劲,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先拍着手,按照节奏来反复朗读歌词,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一场朗读比赛,结果,学生个个读得绘声绘色的,两段那么长的歌词很快就记住了,然后再反复听几遍歌曲伴奏,学生就能轻松地唱出此歌。我曾在同年级的一个班试了试不读歌词直接用听唱法让学生学唱歌会怎样,结果效果不好,到下课还有不少学生不会唱,歌词总也记不住。这就说明学生只有体会到了音乐的文学之美,学习音乐才能变得容易。

五、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肢体语言演唱,抒发音乐美

教师要给学生在课堂上尽情抒发情感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熏陶下,不断深入。表演唱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尽量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是小组、个人、男女生演唱或加入伴舞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让学生在编创活动中体会音乐的创造美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有助于优化人的心理结构。

所以,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重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创编歌曲或乐曲(主要是打击乐),通过表演、演奏等手段根据自己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对原有作品进行初步二度、三度创作的尝试,或尝试利用电脑等设备自己创作新的作品,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提高创编能力,享受音乐带给自己的快乐。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随便给学生一个音乐主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有的任意的物品或乐器,合作创编打击乐,结果收效显著,五年级的学生,有的组甚至还把自己创编的打击乐划分好了段落,加入一些引子,有强有弱,有快有慢,有时声势浩大,有时如涓涓细流,他们演奏完,脸上的愉悦之情都溢于言表,可见,学生确实能够通过创编活动体会出音乐的创造美。

综上所述,百尺竿头,还需更进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美育之花在音乐的课堂上绽放吧!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音准美育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YOUNG·节奏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