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2015-07-19迟海燕
迟海燕,蒋 艳
(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安徽合肥23005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迟海燕,蒋 艳
(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安徽合肥23005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以有效提高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是取得先心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心脏缺损,先天性; 残疾儿童; 栓塞,治疗性; 手术期间; 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及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脏及血管各种畸形,常以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多见[1]。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封堵术大大提高了CHD的治疗效果,部分取代了创伤较大的开胸手术,已成为诊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2]。由于患儿年龄小、心理情绪不稳定、耐受力差、不能自我表达等特殊性,手术的风险大且术后并发症多,对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小儿CHD患者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115例CHD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14岁,平均(5.6±2.9)岁;PDA封堵术24例,ASD封堵术18例,VSD封堵术18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14岁,平均(4.5±2.5)岁;PDA封堵术22例,ASD封堵术17例,VSD封堵术1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诊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疏导、感染预防、术中生命体征检测、术后饮食干预、并发症预防等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具有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方法 (1)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指导:向患儿和家属介绍封堵术的原理、方法、疗效以及不良事件的应对措施,消除患儿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对于学龄前患儿,以诱导方式给予患儿玩具、唱歌、画图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与患儿多作交流,取得其信任,提高对接受手术的依从性[3-4]。(2)术前常规准备:责任护士帮助患儿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同时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术前检查的目的。严格做好术前药品及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叮嘱全身麻醉患儿术前禁食8 h,禁水4 h,局部麻醉患儿禁食4 h。
1.2.2 术中护理方法 (1)病情观察:术中应设专职护士,仔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报医生,同时做好记录。(2)制动:手术过程中,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向对其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对不配合者应用约束带,必要时给予镇静剂,以保证封堵术的顺利开展。
1.2.3 术后护理方法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详细记录,防止封堵器脱落等不良情况导致的微循环灌注不足和组织缺氧。另外,要持续心电图监护,并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介入术后常见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5]。(2)穿刺部位的护理:术后护理绝对卧床,髋关节呈水平位制动12~24 h,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宜采用1 kg盐水袋压迫7 h,适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伤口出血、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现不良情况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3)饮食护理:结合患儿自身情况调整患儿的饮食结构,应指导患者逐步由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食,提高患儿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患儿术后恢复。
1.2.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过核实校对后,运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15例CHD患儿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 3~13 d,平均(5.0±3.2)d;对照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5~16 d,平均(7.0±5.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5例(8.33%),1例术后一过性发热,2例出现穿刺处血肿,2例心律失常;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14例(25.45%),术后发热4例,心律失常4例,机械性溶血3例,心包积液3例,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 论
由于CHD的介入治疗术后常出现术后感染、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瓣膜损伤或关闭不全、空气栓塞、机械性溶血和心脏压塞等并发症[6-8],护士要严密观察术后患儿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患儿穿刺部位有无液体外渗,掌握并发症征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术后疗效。本文观察组出现5例(8.33%)并发症,1例术后一过性发热,2例出现穿刺处血肿,2例心律失常。发生术后发热的患儿,先行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该患儿最终体温降至正常;出现血肿者,调整弹力绷带松紧度,加压包扎并用沙袋压迫止血,静脉穿刺处压迫4 h,制动12 h,动脉穿刺处常规压迫6 h,制动24 h;1例ASD患儿出现房性期前收缩,经观察自动消失;1例VSD患儿发生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缓解。本研究对照组有14例(25.45%)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发热4例,心律失常4例,机械性溶血3例,心包积液3例,给予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本研究结果与李华娟[9]报道结果相符。据杨翠琼[6]报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本文关于住院时间的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有关。观察组综合患儿生理、心理及外在各种因素,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还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干预,对提高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术前耐心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紧密配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发症情况、饮食上结合患儿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结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毕玉兰,覃丽君,吴鲜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特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97-198.
[2]孙秀春,李玲,肖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36-237.
[3]Silversides CK,Salehian O,Oechslin E,et al.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2009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congenitalheart disease:complex congenital cardiac lesions[J].Can J Cardiol,2010,26(3):e98-117.
[4]汤文英,梁秀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2,20(4):740-741.
[5]Koyak Z,de Groot JR,Van Gelder IC,et al.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therapy in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who is at risk of shocks?[J].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2012,5(1):101-110.
[6]杨翠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148-149.
[7]卢昌碧.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在ICU的护理[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3):169-171.
[8]崔陵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0):48.
[9]李华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3(5/6):26-2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0.056
B
1009-5519(2015)20-3174-03
2015-07-03)
迟海燕(1975-),女,安徽颍上人,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E-mail:slyypz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