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品编有二十四卷

2015-07-18文武

读者欣赏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代著录名画

文文武

藏品编有二十四卷

文文武

收藏之外,庞莱臣更以编辑《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历朝名画共赏集》《中华历代名画记》而闻名遐迩。其著录图文并茂,一改传统的纯文字表述,是中国书画著录书籍的进步。对于收藏心得,他在《虚斋名画录》自序中道:『搜罗渐及国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未尝蜡等。每遇名迹,不惜重资购求,南北收藏,如吴门汪氏、顾氏……争出所蓄,闻风而至,云烟过眼,几无虚日。其间凡画法之精粗,设色之明暗,纸绢之新旧,题跋之真伪,时代各异,面目各不相同,靡不唯日孜孜潜心考索,稍有疑惑,宁慎毋滥,往往数百幅中不过二三幅,积储二十余年而所得仅仅若此。』庞莱臣的收藏眼光远胜于当时的鉴藏家,他真正做到了『嘉惠学林,资源共享』。

光绪二十五年(1899),35岁的庞莱臣开始在南浔东栅修建园林,名曰“宜园”。宜园既是庞莱臣的私家住宅,也是他收藏历代名画之所。园中建有“半画阁重楼”,楼中有室,名曰“虚斋”,此后庞莱臣即以此自号。抗日战争爆发后,庞莱臣担心藏品被战火所毁,决定带去上海,在上海成都北路世达里寓所重新设藏画之室,并且沿用南浔宜园中的旧名,仍称之为“虚斋”。凡是他收藏的书画,都会盖上“虚斋”钤印。

《虚斋名画录》

历代著名藏家多有为藏品进行编目著录的习惯,虚斋收藏有此成就,并非庞莱臣一人之功。为了对数千件收藏书画进行甄选、整理和归类,他前期聘请了陆恢、张砚孙、张唯庭等书画家,后期的藏画管理与整理工作,则主要交给张大壮、吴琴木、邱林南等人。在陆恢等人组成的“鉴藏团队”的帮助下,庞莱臣为虚斋藏画编印过5种图书,刊录其藏画精品九百余幅,令人叹为观止。

《虚斋名画录》出版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著录有虚斋所藏历代名画538件,共16卷。它仿清代高士奇《江村销夏录》的体例形制编辑而成,在编撰体例上有严格的限制:“一、不是家藏,非经披沙拣金所目者,不录入册;二、书画合装珠联璧合,并出名家,而且又是前人所配合者,为了不失其原式,并录入册;三、世间显赫名迹,虽经前人编录,仍然首尾登载,使人知道此真迹尚在人世;四、画中跋诗文如与街坊本有异同的,仍然录原题,以存庐山真面目;五、文字损坏模糊不能辨认的,均以方框代之,不作臆改;六、书画的印章均用楷书依文录之,并下注朱文、白文,以便后人按图索骥,于此可考。”全书编撰体例严谨,以家藏为收录对象,编入了庞氏虚斋藏品的主要名迹,详细记录尺寸、来源、收藏时间,既有作者对藏画真赝的深入考辨,也有绘画内容、历史大致情况的简短评介记录和鉴赏体会等,保存了基本的绘画史料。

庞莱臣请著名学者郑孝胥为这本书题写了扉页及题记:“虚斋主人收藏甲于东南,仿《江村销夏录》之体,著《虚斋名画录》,其所录者,只以家藏为限,而积书至十有六卷,虽江村、荷屋以亲见入记者,犹未能与之抗。噫,亦诚足以豪矣。诸家以著书为务,故并未录他人所藏以矜博览。虚斋以收藏为主线,唯录秘玩所蓄以广流传。旦夕摩挲与云烟过眼者为真鉴,此岂可相提并论者哉。虚斋所阅既移,心得益深,然谦慎不另评鹭,则其书之质谨严尤为可贵。”

著名画家陆恢在《虚斋名画录》的结尾亦有题跋:“予客虚斋今几二十年,谈艺甚恰,有持名迹至,必邀与赏析。而是录登载,出入间亦兼糅刍言,故能习之其性情而津津道之。虚斋爱人画而自能画,画既精能抉古人之精,浸润涵濡久,遂具此正法眼藏。故书画之来,虽糅杂纷纭,真假歧出,一见能决其是非。迨能归箧笥,复时时重加比对,遇稍不惬意即挥而斥之,致入录者无遗憾焉。”阐述了庞莱臣对入录名画的严格把关,从中也可看出庞莱臣鉴赏书画的精审深入和严格,为治美术史者留下了详实的鉴赏、收藏记录。

庞莱臣在自序中道:“搜罗渐及国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未尝蜡等。每遇名迹,不惜重资购求,南北收藏,如吴门汪氏顾氏、锡山秦氏、中州李氏、莱阳孙氏、川沙沈氏、利津李氏、归安吴氏、同里顾氏诸旧家,争出所蓄,闻风而至,云烟过眼,几无虚日。期间凡画法之精粗,设色之明暗,纸绢之新旧,题跋之真伪,时代代易,面目各不相同,靡不唯日孜孜潜心考索。稍有疑惑,宁慎毋滥。往往数百幅中不过二三幅,积储二十余年而所得仅仅若此。欧阳子曰:‘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余不敢有力自居。唯好之耽笃,积之既久,别凡历代有名大家,盖于是略备焉。’”

《虚斋名画录》所著录的历代藏画中,唐、宋、元三朝名迹约占1/3,多为历代收藏大家,如项元汴、赵孟頫、贾似道、徐渭仁、安岐、梁清标等豪门旧物,又有三希堂、《石渠宝笈》乃至宣和、政和时代的宫中之物。此书著录其收藏历代名迹,最著名者有:唐阎立本《锁谏图》、唐韩幹《呈马图》、五代赵驸马《神骏图》(赵文敏书合璧)、五代董北苑《夏山图》、宋赵佶《雪江归棹图》、赵佶赐郓王楷《山水》、宋李龙眠《醉僧图》、宋米芾文《楚山秋霁图》、宋陈居中《羌胡出猎图》、宋赵大年《水村图》、宋赵千里《春龙出蛰图》、宋马钦山《列女图》(宋高宗书《女训》合璧)等,其中任何一件都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绝品。

《虚斋名画续录》

民国十四年(1925),庞莱臣根据后来陆续所得,又编《虚斋名画续录》4卷,著录历代名画206件(含补遗的6件)。《续录》收录的历代名画中,宋元两代的名画有32件,占其整个藏画的15%,其余85%的藏画都是明清的绘画,其中“吴门画派”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卷轴有44件,占明清名迹的1/4,清初“四王”的卷轴、册页占1/5。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佶的《鸲鹆图》、赵子固的《水仙卷》等,其数量虽不能和上一部书相比,但质量毫不逊色。

书前有朱孝臧序,庞莱臣亦自序言:“迩年各直省故家名族因遭兵乱,避地来沪,往往出其所藏,或作题襟之助,或为易米之思。以余粗知画理,兼嗜收藏,就舍求售者踵相接。余遂择其真而且精者稍稍罗致,然披沙拣金,不过十之一二,因思古人所作,殆精竭思,原冀流传后世,历久勿佚。余自问生平无得意事,无胜人处,唯名迹之获,经余见虽属云烟过眼,而嗜痂成癖,所得在是,所胜似亦在是。彼苍苍者,殆不欲名迹湮没,特令余褒集之以广流传耶。”当时正值中国军阀割据,故庞莱臣在自序中称:“生不逢辰,适更国变,从此杜门谢客,日以古人名迹为伴侣,品藻山水,平章真赝,亦聊以消磨岁月,遣送余年而已。”

《虚斋名画录》与《虚斋名画续录》不仅详细记录了画作的质地、尺寸、款式、印记和作者题识,还将他人的题跋内容、印鉴甚至跋纸的尺寸、画中抄录的典籍都一一照录,可谓近代书画著录之最。为了实现“彼苍苍者,殆不欲名迹湮没,特令余裒集之,以广流传耶”的目的,庞莱臣在著录书画时非常严谨,对自己的藏品精审选择,用心考辨,“稍有疑窦,宁慎毋滥,往往于数百幅中选择不过二三幅”,还专门邀请陆恢、张唯庭、张砚孙等专业人士帮助其刻书校雠,故书中择取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人能匹。

《历朝名画共赏集》

《历朝名画共赏集》出版于宣统元年(1909),共3册,收录历朝名画36幅,由庞莱臣的外甥张弁群负责编辑,著名学者郑孝胥题写书名,上海的世界社和有正书局同时在国内外发行。此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著录,还通过当时最先进的珂罗版影印,将著录的名画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印行《历朝名画共赏集》的主要目的是让西方人认识中国书画艺术,了解虚斋收藏,并配合张弁群、张静江兄弟开设在法国的通运公司开拓欧美古玩字画业务。此书当时印数不多,现存世者极少,故几乎不为人知。

《中华历代名画记》

民国四年(1915),庞莱臣为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又由上海商务有限公司专门印行了装帧精美、中英文对照的《中国历代名画记》。

《中华历代名画记》实为软精装一册,封面深蓝烫金,题名竖写“中华历代名画记”,下双行小字:吴兴庞氏珍藏 陆恢题签。其中收入古代画作共76件,包括手卷20件、画轴52件,及“名笔集胜册”4件。从画目看,藏品质量相当高,《虚斋名画录》著录的有唐周昉《村姬擘阮图》、五代周行通《牧羊图》、宋何尊师《葵石戏猫图》、巨然《流水松风图》、陈居中《羌胡出猎图》、赵大年《水村图》、赵千里《春龙出蛰图》等40多件;《虚斋名画续录》著录仅有一《宋人名笔集胜》册页在列,而并无旧说的苏轼《凤尾竹图》。卷轴类总计包括唐五代作品7件、宋代27件、金元17件、明代14件以及清代7件。

此轴是恽寿平50岁时所画,可以说是展示作者较高绘画水准的代表作。全图构思巧妙别致,给人以清逸秀爽、恬静润雅之感。

庞莱臣在自序中云:“唐宋迄今,千有余载,代远年湮,真迹日少,赝鼎日多,若非于笔法、绢素、着色三者辨别精审,易以鱼目混珠。余搜求三十余年,自辛酉庚子丕变,内府秘本流落人间者,既获快睹购置,而南北鉴藏之家,间有二三名迹,余皆不惜重值,罗而致之。然必再三研究,务求确当,故历时虽久,而所得不多。及考之记载,则大半经前人有名收藏家刊入话录矣。近岁以来,泰西各国提倡画学不遗余力,尤注意中华古代美术。凡西友之过沪上者,问余庋藏之夥,时相约索观,颇承推许。其嗜古之笃,鉴别之精,余亦衷心悦服。兹适遇友人有赴美赛会之役,爰于鄙箧中检得唐五代宋元明清六朝著名巨迹数十种,顺便携往陈列,并另编画目一卷,其图画姓名事实暨尺寸长短与每种之下略记大概,以供遐方外域博雅好古之士一欣赏焉。”

庞莱臣印行《中华历代名画记》主要是为了推介虚斋藏画给西方人,但从《中华历代名画记》中著录画作的流向可知,此书更像一本销售图录。

《名笔集胜》

此外,庞氏亲属庞冰履(秉礼)、姚子芬、樊伯炎等人还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合编过珂罗版精印的《名笔集胜》5册,每册收入名迹16幅,共计80幅。

编印缘起中云:“六法流传,代有名作。所得稽考者,学者每以未能窥见古人真迹为憾,近自科学昌明,有摄影制版之术,始得传布名迹用为模楷。吴兴庞虚斋先生鉴别精审,藏庋宏富,名闻寰宇。凡所收藏,虽有《虚斋名画录》及《续录》凡二十卷刊本流传,而真迹未尝影印。编者有鉴于此,爰商恳先生慨然许可,出其珍秘,摄影制版,分期印行,复详其纸绢、尺度、作者传略、简短说明并译以英文,供海内外人士探讨。更不惜物力,力求印刷精良,俾学者得观摩之助,而鉴赏家亦得披览参考,为艺林增一巨著,庶不负先生嘉惠来学之盛意……”

从《虚斋名画录》《虚斋名画续录》到《历朝名画共赏集》《中华历代名画记》《名笔集胜》,从纯文字表述到图文并茂,其优点自然毋庸置疑,为近代书画著录之最,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这几部书现已成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考证及作品研究方面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和古代书画鉴定的标尺。

《虞山十景图》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其时画家已75岁高龄,而笔墨工致,敷色绚丽,“全无老年面目”,为其精心之作。

《虞山十景图》画的是江南古老的文化名城——常熟虞山的十处名胜古迹。《虞山十景图》册共十页,其中设色六页,青绿二页,浅绛一页,水墨一页。每幅均有画家本人所书画题并铃印,最后一页《藤溪积雪》上题款:“右虞山十景为式臣年亲翁画,壬子春,王鉴。”下铃朱文“鉴”一印。

在王鉴所绘的虞山十景中, 有反映千古遗迹的《昭明书台》《维摩宝树》,有赞美田园风貌的《桃源春涧》《吾谷丹枫》《藤溪积雪》,有描绘当时繁华的宫、观、殿、阁的《西城楼阁》《云护龙祠》,有抒写自然风光胜景的《拂水层峦》《湖桥夜月》和《大海回澜》。

此两页从左至右分别为:《桃源春涧》《西城楼阁》《云护龙祠》《湖桥夜月》。《桃源春涧》是一幅幽美的桃源胜景图。桃源涧又名桃花涧,在虞山北麓,据传是元代儒生徐洪的隐居处。此地遍植桃花,每逢春雨,落英缤纷随流而下,桃花涧的名称由此而得。此处画家用重青绿设色点染春雨初霖的桃源风光,画中长松落落,青翠葱笼,溪径迂回,溪旁有桃花数株,一位儒服文人临流静坐。

在《西城楼阁》中,王鉴着重描绘了华丽的古代建筑,采取画尽意未尽的艺术手法,有繁有简,重点突出,安排了众多的建筑群。左上角最高处一段城墙蜿蜒而下,掩映在松树丛中。城墙内,从山腰到山顶有四处亭台楼阁,其中三处只有少许外露,藏而不现。中间一片草地,缓冲了群山环峙的窘迫。前殿拱形山门高大庄严,两旁长廊一式方形漏窗,庄重朴素。苍松杂树环列在殿宇周围,气象庄严宏伟。

此作是王时敏为答谢友人吴含素所赠菊花而作。自题:“甲辰九月,含素以佳菊见赠,写此奉答,王时敏”。

画面中山峦重重叠叠,草木繁复蓊郁,有千岩竞秀、万壑藏幽之势。山下至山间的溪桥、曲径连通三片屋舍区,依崖拥翠。画面中间,似有山寺掩映于密林中。画境宁静绝尘,与大自然和弦共律。在笔性墨法上,此画的树石勾皴松秀、洗练酣畅、苍润互得、虚实并发,颇有黄公望的笔意;山石师法董源,多以长披麻皴、落茄点法写出。

黄公望的作品目前存世极为稀少,南京博物院竟有幸藏其巨迹两幅(一为《水阁清幽图》,另一幅即《富春大岭图》),不能不说是历史的眷顾。《富春大岭图》乃画家为好友邵亨贞所作,重峦叠嶂,山巅晓雾迷遮,若隐若现。山脚两岸相接,兀石环抱,坡上丛树槎丫,繁茂峥嵘。画中山径蜿蜒,盘伸幽谷,行间可见小桥、茅屋隐落。远处深涧,飞瀑帘挂,缓缓下泻,给人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超脱感。画作构图紧凑,视野聚中,用笔细秀温润,墨迹淋漓,有一种“山碧林光净,江清秋气凉”虚和淡雅的幽境之感。值得一提的是,此图以生宣纸绘制,这在元代绘画中鲜见。透过水墨交触的笔道,仍可见墨韵淫淫的湿润感,故清张庚评论云:“纯用湿笔连皴带染而成,是以得深沉浑厚之敬,浮岚霭霭欲滴,杜诗元气淋漓障犹湿,可移美也。”

猜你喜欢

历代著录名画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著录格式执行GB/T7714-201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常用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2021版)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历代画谱类编》
当名画变胖以后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