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听障儿童人格行为的特点及其特殊教育

2015-07-18段登欢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自卑人格事物

段登欢

山东省沂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浅谈听障儿童人格行为的特点及其特殊教育

段登欢

山东省沂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听障儿童因受自身缺陷的影响,他们对事物认识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且多有自卑情绪,情感上不懂得回报与感恩,听障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我们在做特殊教育的时候,要鼓励听障儿童融入社会,克服不良心理情绪,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听障儿童寻找生活的乐趣,实施特殊情感教育,让听障儿童学会感恩。

听障儿童;人格;行为特点;特殊教育

在我国,因听力语言出现残疾的听障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终生处于“无声的世界中”,受到自身缺陷的影响,听障儿童往往在认知能力、智力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出现困难,他们的人格行为特点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不重视对听障儿童人格行为的引导和纠正,将引发他们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听障儿童更需要全社会去关心与呵护,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逐渐融合到社会生活当中。

一、听障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

听障儿童的人格行为,主要是指区别于普通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与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听障儿童的内心都比较封闭自卑,在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攻击性或对人充满敌意,这种与普通儿童差异明显的人格行为特征,对听障儿童正常学习、生活都产生不利影响,成为诱发听障儿童人格分裂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的讲,听障儿童人格行为特点表现为:

一是对事物认识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普通儿童是通过五官来感触这个世界,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语言表达受限,无法通过耳朵和嘴巴来接受外界信息,认知世界和表达自我认识的渠道变得十分狭窄,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大幅度减弱。因此,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不足,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状况,却没有能力进一步探究和感受事物的深层含义,导致他们对事物的真假不能辨识,也不能体会到事物所蕴含的情感。

二是听障儿童多有自卑情绪。听障是五大残疾之首,听障儿童通常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中,身边多数为身体健康的普通儿童,言语和听力方面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快速的融入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而且长期的压抑导致他们对自我认识和评价出现偏差,缺乏自信、容易悲观失望,逐渐将自己封闭在单独的无声世界,这些都造成听障儿童在心理与性格上方面的问题。

三是情感上不懂得回报与感恩。听障儿童作为一个值得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与周围世界的交流很少,社会和人们总是尽心尽力的关系和爱护他们,久而久之,听障儿童认为这种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懂得怀有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只喜欢收获而不懂得付出,真正体现了听障儿童在情感方面的冷漠。

二、对听障儿童进行特殊教育的思考

对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除了要训练他们的基本生存能力之外,还要对这些生存在无声世界的儿童进行情感的熏陶,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确保他们能够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到应有的权利与快乐,让他们心底充满灿烂的阳光。

(一)鼓励听障儿童融入社会,克服不良心理情绪

听障儿童之所以会在人格和行为方面表现的如此封闭自卑,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肯真正的融入到周围当中,失去了与周围进行交流和学习的时机。因此,鼓励听障儿童尝试去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让他们能够和身体健康的人有更密切的接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能和普通人一样去看待世界和生活,克服因自卑带来的不良情绪,让听障儿童的人生也充满“动听”的音符。

(二)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提高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

常规教育对听障儿童并不合适,对于听障儿童的教育方法是充满智慧的,需要在不断地总结和摸索中积累经验,让科学恰当的特殊教育真正为听障儿童服务。虽然听障儿童失去了听与说的权利,但他们具有超出常人的观察能力。因此,在对听障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手语和生动的表情,来传递知识和思想,能够起到与语言一样的教育效果。由于有些听障儿童属于多重残疾,比如脑残、自闭等,对这些儿童要因材施教,投入更多的耐心来进行个性化的辅导,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正常儿童的教育权利,提高这些儿童的认知能力,对改善他们对事物认识也有重要作用。

(三)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听障儿童寻找生活的乐趣

在传统的特殊教育中,听障儿童的生活是单调的,是缺乏色彩和想象的。现如今,特殊教育强调听障儿童的个性成长,寻找快乐成为特殊教育的根本。其中,活动是对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听障儿童快乐的源泉,适合听障儿童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赛跑、绘画、舞蹈等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改变听障儿童的生活方式,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听障儿童寻找生活的乐趣,让他们的身心在文体活动中得到全面放松。以听障儿童的趣味运动会为例,接力跑、拔河比赛等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起听障儿童的参与兴趣,除了体会到妙趣横生的运动快乐之外,还能培育听障儿童的争先意识,让他们对团结与竞争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实施特殊情感教育,让听障儿童学会感恩

实施情感教育是听障儿童特殊教育的当务之急,不懂得感恩与回报的特殊教育,将失去人性与人格教育的内涵意义。我国传统文化为听障儿童特殊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特殊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会听障儿童“懂得爱、学会爱”的重要途径。比如,孝浓缩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只有让听障儿童学会孝敬长辈,才能让他们对真善美有进一步的了解。鉴于此,从最平凡的孝入手,让听障儿童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倾听故事中感受父母所承担的压力和艰辛,最终懂得回报与感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听障儿童数量庞大,而造成听障儿童在人格行为缺陷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都成为我国特殊教育所面临的巨大考验。通过教育来干预听障儿童不良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正常生活圈,这对听障儿童将来过上正常的生活有积极影响。听障儿童虽然身体残缺,但从他们的角度开展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可以保证他们能够拥有与常人无异的学习与生活权利,这一过程很艰辛,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1]戴秋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特殊教育的数学教学工作之我见[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01)

[2]刘爱珠.做一个守护幼苗的天使——聋哑儿童教育之我见[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0)

猜你喜欢

自卑人格事物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美好的事物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另一种事物(组诗)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自卑的地方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