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5-07-17崔竹莲
崔竹莲
【摘要】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学生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82-0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据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科学检测,发现约有32%有心理异常表现。另有一项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也就是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不完全合格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缺陷的困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 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1、要减轻家庭对学生的压力。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希望子女考上重点学校,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工作。而重点学校的招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得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忧心忡忡的家长就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学校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老师要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家庭关系,减轻家长对学生过高的要求。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减轻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在教学方面,要研究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要潜心研究学生,赋予学生活的思想和思维空间,力求创造一种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气氛。要经常地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得清,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境界。
3、改革评价标准,减轻不良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考试的目的,克服惊慌、紧张、焦虑、厌烦等情绪,另一方面要注意考试的方式。考试只应成为老师掌握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手段,而不应把考试或公开学生的分数作为对学生施加压力的工具。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要富有激励和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二、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