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

2015-07-17葛钦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品德习惯培养

葛钦

摘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习惯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品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幼儿期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幼儿道德认知教育,并通过体验生活、用美的事物感化幼儿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操,并使良好的道德行为成为习惯。

关键词:培养;幼儿;品德;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47-02

一、何谓品德

1、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2、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

《纲要》中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总体,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品德教育。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得一些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的“以德兴国”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倡导和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等等这都说明社会呼吁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也需要品德高尚的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品德始终是放在第一位。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的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育儿先育德,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幼儿抓起。

二、影响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因素

1、教师在言行举止上的影响

《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来源, 模仿是幼 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在幼儿时期,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何事情之中,都是充满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美好的形象展现在幼儿面前,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更不能出错。

2、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影响

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离不开同伴。 同伴是促进同伴交往能力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同伴交往能力的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等均有显着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就会懂得评价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意识。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而他们所缺乏的就是同伴之间的交往,而在幼儿园里幼儿就有机会学习根据与同伴的交往来规则自己,控制自身的不良的行为。而在同伴交往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三、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所出现的问题

1、教师在培养幼儿品德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

教师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例如:我在家希望幼儿园实习时, 老师上一堂社会课叫《我爱我的家乡》,有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老师在班上也表扬了他。可是老师却没有注意到他的自私一面。值日时他很勤快,可是把自己的小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把别人的就随便一擦。这体现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品德教育完全渗透到幼儿中,而导致幼儿的品德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方法单调古板

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出现方法单调、古板的现象。教师会把成人的观念灌输给幼儿,使他们盲目顺从,这不仅不能吸引幼儿还会让幼儿觉得反感。例如:我在家的希望幼儿园实习时,上了一堂保护环境的课,教师就把成人环境保护理念强加给幼儿,让幼儿跟着这种成人的观念走,这样会使幼儿很不理解,从而使幼儿的品德教育得不到充分发展。

四、教师培养幼儿品德的方法

1、幼儿一日生活培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日生活当中我们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我们今天的中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为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2、幼儿园劳动培养

幼儿园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幼儿劳动主要包括: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洗脸、吃饭、收拾床铺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是家务劳动。如让孩子打扫居室卫生或就近处买小物品等。家务劳动能使幼儿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增强孩子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通过劳动,可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辛劳,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做到不浪费食物,培养俭朴的好品质。

3、家园合作

家庭、社区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单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需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构建好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丰富多彩而又讲求实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式:

1、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

2、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3、通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形成教育合力。

4、通过互访,了解幼儿在园、家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商教育儿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著.上海《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 《中国式家教》新成长教育研究机构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3] 王风野主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品德习惯培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