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立项的管理系统

2015-07-17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上海计量测试 2015年4期
关键词:申报管理系统服务器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0 引言

科研项目立项工作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科研立项管理方式主要以文本处理为主,以纸张或电子文档作为载体。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集中于通知、催办、审批、监管、统计、存档等繁琐的环节。

随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层科研单位的科研立项数逐年大幅增长,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激增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管理软件层出不穷,以实现流程规范化、自动化为目标的各类软件系统成为管理者的好帮手。

目前,上一级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数已率先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各单位也有独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为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及减少重复申报,基层科研单位如何实现与外部系统的自动化对接,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系统,是迈出对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

1 需求分析

1.1 立项工作流程

经调研,科研项目在申报阶段的窗口时间短则两周,长则一月,给予项目申报人考虑和收集资料的时间太短,由此错过项目申报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系统将实现24 h网上填报功能,项目一旦符合形式审查要求,即可审批进入储备库。申报的项目必须从储备库中已有的项目的挑选。

科研项目一般可分为单位内部项目和外部项目。无论内、外都要先经过储备入库后,才能进行申报和评审。两者的差异是,外部项目审批立项后的数据将自动与上一级科研主管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完成向上级的申报工作。因此,在本系统中需要实现项目储备、申报、形式审查、论证、审批、立项、申报上级系统等功能,主要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立项工作流程

1.2 协同系统

针对已有的OA系统和上级单位的申报系统,本系统将实现与这些协作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达到提高审批效率和减少重复填报的目标。

本系统将提交的申报信息导入OA系统并发起审批流程,参照三级审批制度进行。对于外部项目,由于上级主管部门是最终审批单位,所以在立项管理系统中,只能对外部项目组织预申报工作。在获得上级部门同意并获得接口信息后,可以实现将立项数据自动导入上级单位申报系统的功能。

协同系统间的信息流向如图2所示。

图2 协同系统间的信息流向

2 系统设计

根据对立项工作的需求分析,系统将由系统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三部分组成,各个模块又有信息发布、项目申报、项目查询、形式审查、专家意见、项目审批、申报上级库、项目综合统计、流程管理、角色管理、日志管理等子模块。系统架构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架构

3 系统实现

3.1 开发平台

根据系统设计思路,本系统采用J2EE(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的技术平台进行程序开发。对于拥有中心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多地办公终端的用户而言,J2EE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提供了针对分布式服务器应用程序的设计环境。J2EE 平台提供了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基于Web的J2EE应用中,用户的浏览器在客户层中运行,并从一个Web服务器下载Web层中的静态HTML页面或由JSP或Servlet 生成的动态HTML页面。J2EE的特点对立项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有着很好的适应性。

3.2 软件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即B/S结构(Browser/Server)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对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的一种改进。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需安装一个浏览器,如 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 SQL 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通过B/S结构,立项管理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客户端零安装),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就能实现本系统的各项功能。

3.3 软件界面

本系统实现了人性化界面,涵盖了所有管理功能,使操作更加便捷。界面布局由主菜单栏、明细菜单栏、工作桌面、项目统计、信息显示等组成。

3.4 数据字段

项目申报信息的主要数据字段有:项目提出的目的和意义、本单位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研究与开发内容、技术指标、提供成果形式、采取的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项目完成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预测分析、风险预测分析及规避措施、完成项目起止年限和进度安排、经费概算和用款计划、协作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项目实现条件、技术方案可行性审查意见及建议、参加可行性审查人员姓名及其所在单位、职务(称)、从事专业、项目申报部门审查意见、专家评审组意见、科研处审查意见、单位审核意见、上级储备库补充信息等。

3.5 开发流程

软件的开发流程是软件设计和思路的实践过程,其各个要素如图4所示。

图4 软件开发流程

3.6 程序开发中几点注意事项

立项管理需求存在不确定性,不可能一次性梳理清晰,在开发之前需要做充分了解。从整体上设计系统,并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不论在系统试运行过程中,还是正式使用后,管理需求是一直发展变化的。对需求变更的处理,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程序设计中要考虑到代码的模块化和通用化,减少模块和模块、代码和代码之间的耦合,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方便后期维护。

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将各种信息,包括用户需求、会议纪要、开发规范、接口说明、模块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有效的经验文档化,做到有据可查,开发能够照章办事,减少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系统内部的混乱,提高系统内部的一致性。

分阶段和里程碑式的开发是行之有效的,软件工程需要将一个大的任务不断分解成小的模块,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分,直到细分成开发人员可操作实施的任务,然后对这些任务进行时间控制,对各个模块进行时间控制,这样有利于整个项目进度的控制和把握,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

4 运行情况

4.1 运行环境

系统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如下:

芯片:酷睿3以上;内存:4 G;硬盘:1 T;显卡:集成;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8;网络通信协议:TCP/IP。

4.2 功能实现

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界面,使操作更加便捷。集中式的数据库设计,使数据库集中存储全部的业务数据,保证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直观、便捷的统计和查询功能,为立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并且实现了和上级科技项目系统的无缝对接。科研立项管理系统功能已全部实现,并分别测试通过,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经过用户培训后,本系统在用户中得到广泛使用,应用率达到100%,系统功能完全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

4.3 系统的扩展性和开放性

本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充分考虑到扩展需要、应用系统后期开发的需要,以及支持未来可能出现新业务的需要。本系统采用开放的可扩充模块结构,每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模块接口开放、明确,保证以后可以方便地升级和不断增加新业务,增加容量,以及在同一平台上扩充其他业务功能。系统提供方便、灵活的维护手段,方便应用人员的维护和管理。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科研立项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运行情况的介绍,阐述了科研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般过程,对同类型的科研单位具有借鉴意义。本系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将为后续科研数据挖掘、科研决策、科研成果转化等管理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

[1]毛钟红.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237-236.

[2]朗青,冯亮,夏雪.基于三层架构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时代,2005,5:24-25.

[3]宋云雪,金东瑾,史永胜.科研立项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7:184-185+218.

猜你喜欢

申报管理系统服务器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中国服务器市场份额出炉
得形忘意的服务器标准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计算机网络安全服务器入侵与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