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玉器(商-汉)的鉴定方法*

2015-07-17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上海计量测试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玉玉器纹饰

/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0 引言

受古玉收藏和投资热的影响,许多制玉商和古玩商为谋求高额利润而制作仿古玉,导致玉器市场上仿古玉泛滥成灾,使人真伪难辨,从而降低了古玉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为了恢复古玉的本色,使其成为可信的收藏品以及不可缺少的历史科学资料,对古玉的辨伪与鉴定,已成为众多收藏家、古玩商及爱好者的迫切要求。正确鉴别古玉器的真伪,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半个世纪以来,来自国内文物考古学界和博物馆学界等研究人员,对古玉的材质、工艺、功能、名称、形制、艺术、仿古、作伪、鉴赏、辨伪以及收藏等方面进行过较广泛的研究。如台湾古玉专家李更夫先生提出鉴定古玉的六要素,即从包浆、沁痕、蚀斑、蛀孔、质地、琢工入手进行鉴定。北京故宫博物院周南泉研究员认为,古玉鉴别应从玉料材质去判断,从玉器的颜色去辨伪,从工艺痕迹去断代,通过玉器的造型去断代,通过玉器的纹饰去断代,根据综合资料去分析这六个要素。

1 纹饰

不同的历史时期,玉器的表面纹饰有所差异。鉴定古玉,首先要认识它的纹饰,掌握了各个时期纹饰的变化特征,就对“断代”的把握有了相当大的准确性。因为纹饰是雕琢在玉器上的一种时代符号,不论哪个朝代的纹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1.1 商代玉器纹饰

商代玉器种类很多,据不同形制和用途可大致分为礼玉类、丧葬类、佩饰类、工具类、陈设和生活用品类。用作礼玉的有琮、圭、璧、环、璜、玦等。一般而言,商代玉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为:双阴线纹 (见图1A)、弦纹(见图1B)、菱形纹(见图1C)、云纹(见图1D)、蝉纹(见图1E)、双线方环纹(见图1F)等。

图1 商代玉器纹饰特征

人形玉器或人面纹玉片以及动物的纹饰较为夸张,人眼和兽眼多为双绘线,如臣字眼(见图2G)、双环线眼(见图2H)及矩形眼(见图2I)。

1.2 西-东周玉器纹饰

西-东周玉器在商代玉器的双阴线纹基础上,拓展了自己独特的单阴线纹,如斜坡线纹(见图3A)、斜线纹(见图3B)、竹节纹(见图3C)、人字纹(见图3D)、螺旋纹(见图3E,F)等,凸现周玉器独特的纹饰风格。

1.3 春秋玉器纹饰

春秋玉器特点为纹饰细腻、雕工精湛、玉质优美。春秋早期玉器纹饰较简单疏散,中晚期趋于密集、规整、对称。纹饰上以阴雕谷纹(见图4A)、凸面谷纹(见图4B)、虎皮纹(见图4C)、云-谷混合纹(见图4D)、龙纹(见图4E)、密集组合纹(见图4F)等为特征。

1.4 战国玉器纹饰

战国玉器在雕工方面十分精致、考究,玉壁分区雕刻,纹饰在布局上明显变化。首次出现双身兽面纹,并以虎纹(见图5A)、纽丝纹(见图5B)、多区隔纹(见图5C)、复杂斜线纹(见图5D)、勾连云纹(见图5E)、交叉云纹(见图5F)等为特征。战国玉器在兽面眼形上明显有别早期玉器,如出现双线橄榄形眼(见图6G)、虎眼(见图6H)、菱形眼等(见图6I)。

1.5 汉代玉器纹饰

汉代雕刻刀法苍劲有力、粗犷流畅,玉器造型优美,人物表情生动。在礼玉中以玉壁居多。典型且具代表性的玉器纹饰为勾连谷纹(见图7A)、四云纹(见图7B)、螭龙纹(见图7C)、乳丁纹(见图7D)、螭虎纹(见图7E)、螭凤纹(见图7F)。汉代玉器在兽面眼形上以方形虎眼(见图8G)、侧形虎眼(见图8H)、扁形虎眼为特征(见图8I)。

图2 商代兽形玉器眼形特征

图3 西-东周玉器纹饰特征

图4 春秋玉器纹饰特征

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为祈求尸体不朽而制造的葬玉,有玉衣、九窍塞、玉珍和玉握四种。具有写实意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八刀”雕琢技术出现,透雕、浮雕应用熟练而普遍,游丝线刻技术被广泛采用。

综上,商周玉器的纹饰风格特点是严谨、简练、概括性强,写实与抽象结合,夸张与变形共存及图案化,纹饰图案主要为蟠螭纹、龙纹和云龙纹等;春秋战国玉器纹饰往往布满器身,雕工细密,纹饰图案为龙纹、乳钉纹、蚕纹、蒲纹、谷纹、绳索纹等;汉代玉器的纹饰以勾云纹最多见,另有谷纹、蒲纹、蟠螭纹、乳钉纹、龙凤纹和兽面纹等。

图5 战国玉器纹饰特征

图6 战国兽形玉器眼形特征

图7 汉代玉器纹饰特征

图8 汉代兽形玉器眼形特征

2 沁色

古玉自从成器之后,不论在地上或地下,受自然环境下的风化作用与侵(浸)蚀作用而造成改变的一切作用及过程,称为古玉器的次生变化作用、风化作用或水岩反应。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古玉入土后遭受的各种风化作用称之为受沁。沁色是指玉器在墓葬中长期受到各种矿物质及地下水的浸染或水岩反应,玉质成分与周围介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图9)。

图9 水、土沁玉器(良渚遗址)

图10 黄沁、绿沁、白沁玉器(良渚玉器)

有关出土古玉的受沁问题,始终是古玉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常根据玉器的受沁程度和状况,探讨其次生变化的原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造假技术的提升,人工和天然沁色有时很难区别。被埋地下很久的表面受物质侵蚀,发生颜色和结构的变化,这是鉴定古玉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埋藏地域的土质和环境不同,埋藏时间长短各异,使得玉器上的沁色也不尽相同(图10)。

古玉的颜色变化是次生变化的重要现象。颜色变化有多种,其中颜色发白,即俗称的“鸡骨白”是最常见的颜色变化现象,系古玉入土之后的风化作用或受沁作用所致。史前玉器中,良堵玉器的白化最明显,周代之后,白化程度明显减弱(图11)。

图11 白沁玉器(鸡骨白)

图12 褐红沁、黄褐沁、灰白沁玉器(殷墟玉器)

据研究,古玉器的黄、黄褐色、褐红沁色为次生色,多与铁、锰氧化物或褐铁矿、赤铁矿、针铁矿有关。镜下观察,玉器晶粒间及微裂隙处存在少量针状褐铁矿、纤铁矿、黄钾铁矶等表生蚀变矿物,利用这一特征有助于区分人工沁色仿古玉器(图11,12)。天然沁色玉器最大特点在于,颜色分布不均匀,多种色调混杂,具明显的过渡色层和层次感。不同出土地的玉器,其沁色的深浅不一,少数出土的玉器未必都有沁色。

图13 沁色玉器

3 钻孔

钻孔是鉴定古玉(素器)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喇叭孔外形可以仿造,但两者孔内螺旋纹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仿古玉的喇叭孔内具微细等距的螺旋纹。古玉的喇叭孔多为双向打孔,喇叭孔内粗糙,偶见粗细不匀且不等距的螺纹。其次还应注意孔内壁的新旧程度。

4 典型实例分析

4.1 玉龙

见表1。

表1 玉龙对比

4.2 玉蟠龙

见表2。

表2 玉蟠龙对比

4.3 透雕三龙套玉环

见表3。

表3 透雕三龙套玉环对比

5 结语

1)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表面纹饰有所差异。商代玉器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为:双阴线、弦纹、菱形纹、云纹、蝉纹、双线方环纹等。

2)西-东周玉器在商代玉器的双阴线纹基础上,拓展了自己独特的单阴线纹,如斜坡线纹、斜线纹、竹节纹、人字纹、螺旋纹等。

3)春秋早期玉器纹饰上以阴雕谷纹、凸面谷纹、虎皮纹、云-谷混合纹、龙纹、密集组合纹等为特征。

4)战国玉器纹饰在布局上明显变化。首次出现双身兽面纹,并以虎纹、纽丝纹、多区隔纹、复杂斜线纹、勾连云纹、交叉云纹等为特征。

5)汉代玉器典型且具代表性的玉器纹饰为勾连谷纹、四云纹、螭龙纹、乳丁纹、螭虎纹、螭凤纹。汉代玉器在兽面眼形上以方形虎眼、侧形虎眼、扁形虎眼为特征。

6)天然沁色玉器的最大特点在于,颜色分布不均匀,多种色调混杂,具明显的过渡色层和层次感。不同出土地的玉器,其沁色的深浅不一,少数出土的玉器未必都有沁色。

7)钻孔是鉴定古玉的重要方法之一。古玉的喇叭孔多为双向打孔,喇叭孔内粗糙,偶见粗细不匀且不等距的螺纹。

[1]牟永抗.牟永抗考古学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3]杨伯达.古玉史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

[4]杨伯达.巫玉之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杨伯达.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6]喻燕姣.玉器鉴赏与投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7]栾秉璈.怎样鉴定古玉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8]沈德祥.浙江省余杭县安溪瑶山12号墓考古简报[J].东南文化,1988,05.

[9]李更夫.玉器鉴定全集,上下册[M].台北:三友图书公司,1997.

[10]朱勤文、廖任庆、张敬国.安徽凌家滩出土古玉器玉材来源研究[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四辑,2007.

[11]吴沫,丘志力,吴海贵.横岭山商周时期玉器的质地、白化现象和玉料产地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03:19-29.

[12]广东省博物馆.贞石之语--先秦玉器精品展图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

[13]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CD-R芝麻开门·中国国家地理:考古专辑[CD].北京: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古玉玉器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西汉玉器的鉴定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牛 人 荆歌
溥仪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