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探讨

2015-07-17林酒敏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小学美术

林酒敏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由原有的只抓语数外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在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2-01

小学美术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启蒙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用“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同时在理解诗词内涵的情况下,对绘画作品色调、笔触、构图也能有更加深刻的感知。“诗画合一”是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认真实施好“诗画合一”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学也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营造“诗画合一”的教学气氛

“诗画合一”教学课堂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氛围。小学美术开展诗画学习感知,需要教师放下严厉刻板的教学姿态,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课堂,只有在一个完全开放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够进行平等的沟通,真正进行艺术上的交流传递。为了营造轻松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尝试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也可以尝试开展一些诗画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诗与画间的紧密联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徜徉在诗人抑郁不得志,又或者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中,自由的想象画里画外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品味画里的真情实感,感知艺术的魅力。

二、设计多样化的“诗画合一”课堂

美术课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小学美术也要跳出僵硬老化的局面,开拓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感受“诗画合一”的魅力。随着教学的研发,美术课堂延伸出了手工课、彩画、国画、剪纸课等不同的课程,这些各式各样的课堂对于“诗画合一”有着不同的意义。手工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彩画是传统的美术课堂,通过彩笔、水彩原料来练习诗画绘作;国画主要应用的是毛笔和宣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剪刀、纸张的配合可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电脑绘画也成为了现代美术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应用一些简单的绘图软件来实现美术创作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学习课程之一。各式各样的美术课堂开展能够深化“诗画合一”的教学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感知艺术的魅力。

手工课、彩画、国画、剪纸、电脑绘画等各式各样的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美术表达方式,透过不同的工具、材料感知“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除了多样化的学习课堂,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课堂文化活动也更加有利于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具体的文化活动项目多种多样,在这里给出三种类型,一是开展美术赏析课,通过赏析各类诗画作品,从视觉上感受诗画一体,透过教师的分析更深一层的想象诗里的意境,体会绘画里如诗般的感情;二是组织主题绘画比赛,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于诗词的理解,将诗里面描绘的场景透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诗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既定的,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画也将是风格迥异的;三是自由习作课,美术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固步自封,勇于推陈出新才是出路,在掌握基本的美术尝试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认真体会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

三、构建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

1、引入诗歌

小学美术课堂“诗画合一”教学开展伊始,需要教师向学生们引入诗歌,一般在这一环节需要挑选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或者相对浅显易懂的诗歌作品,通过引入诗歌激发学生的情趣,营造诗情画意的美术氛围,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诗词上来。

2、讲解诗歌

在引入诗歌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诗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作出细致的讲解。针对简单的诗歌,学生在理解诗歌字面意思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诗歌进行分析,将诗与画对照起来,向学生示范作画的方法,指导学生尝试诗画合一的创作模式。讲解诗歌是“诗画合一”的重点内容,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对诗歌的已经感同身受,真情实感是将诗歌转化为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富有感染力,情感充沛,循序渐进。

3、展评诗画

通过对学生的作品汇集起来,放在展示平台上向大家展示,供各位同学进行赏析点评。在学生欣赏各幅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同时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美术创作。通过展示诗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水平,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4、诗画拓展

小学生美术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诗画合一”的意识,教师应该适当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简单的几首诗歌的理解。当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义,适当的课外拓展是必须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课外学习,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外拓展去感知艺术的魅力,培养美的生活体验。

小学美术作为新课标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有关“诗画合一”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诗画合一”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品味诗歌,在赏析诗歌的同时感知诗歌的意境,真正达到“诗画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超香.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王圆圆.试论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28.

[3] 张 颖.诗画结合: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途径[J]. 读书文摘,2014,08:176.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小学美术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