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5-07-17黄照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作品美育

黄照明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音乐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48-01

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本文就拟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加强学生音乐欣赏,寻找美育教育的切入点

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引导学生融入音乐背景和情感。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其次,充分准备所需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料。每一首音乐作品(特别是爱国音乐作品、歌颂人物的音乐作品)都具体有一定的音乐背景的,因此,在加强音乐欣赏的过程,要准备充分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如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带学生进入音乐作品中,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更加具有美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激发学生音乐情感,触动学生感受美兴趣

审美教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来调动人的心理功能,激发人心理的情感,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治。这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为,我们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的真实感情,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用心欣赏到课文美之处,用心挖掘课文的美之处。

1、动之以情。俗话说“情者文之径。”文章不是无情物。但是,在本文笔者也认为:情感音乐之径。音乐作品更能体现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思想情感。所以,在音乐教学过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中流露的感情,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然后让学生体会作者流露在音乐之间的个人感情,激发学生的个人感情,并且引导每个学生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音乐节目,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教学内容,并且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感情,容易将学生的感情释放,并且净化了思想,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

2、联想生情。宋代的邵雍说:“人不善赏心,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意思就是说:能够心理相沟通,才能从根本上产生美感和共鸣,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就要通过音乐,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物我同一,“融美于心灵”。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审美主导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教师如果能运用生动、亲切、得体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来创造一种如见其人,如看其物,如临其境的审美氛围,学生就会因音乐生想,联类而想,或者接近联想,或者相似联想,或者关系联想,或者哲理联想,使学生处于情绪感染之中,使其在审美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精神享受欲望。

三、强化学生美感的训练,培养学生美的意识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1、多听。多听是学生最能领略音乐美,创造美的途径。我们要在音乐教学中抓好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而进行多听的训练,向课外延广延深,以在学生审美的基础创造美,在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优美旋律有了深入清晰理解,使学生掌握该音乐课上最基本的旋律,我加以借鉴并介绍给学生,对学生在音乐欣赏上创新思维有较大的启发帮助。同时把自己所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包括流行的校园歌曲、红色经典歌曲、爱国教育歌曲等,课堂上推荐、选读,激发他们的欣赏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多“听”,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多唱。在音乐教学中同时我们也要进行一些“唱”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及需求去确定“唱”的歌曲内容,并且要是积极健康上进的歌曲,这样学生们就兴趣盎然乐于“唱歌”,极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最佳水平的愿望,在每一个学生能兴趣盎然的“唱”,让审美教育在“唱”中得到了渗透,让学生在“说”中创造美。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音乐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音乐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音乐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小学音乐教学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一分为二,必须做到合二为一,而要重视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审美教育。教师必须把“善”、“美”带到课堂教学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热爱美、追求美。

参考文献:

[1] 李必超:《简论音乐教学与审美教育》,《教育报》,2009(4)5

[2] 李 红:《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中国音乐报》,2010 4(20)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作品美育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