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探析与研究

2015-07-17华鑫鹏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华鑫鹏

摘 要:文章在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下沙大学城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现状的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梳理“90后”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根据“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及其政治信仰危机形成的原因,笔者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面上提出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对策,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6-02

一、引言

政治信仰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或社会群体,对理想社会模式及社会政治思想的自觉选择、真诚信服和执着追求,它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思想意识,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我国,政治信仰的基本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心。

自2008年秋季入学后,我国高校迎来了第一批“90后”大学生,目前在校大学生已经基本都是“90后”。他们特点鲜明,喜欢新奇的事物,创造力强,追求个性,思想与行为与众不同,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性格脆弱、孤僻甚至不堪一击,对物质要求高,行事功利化,以自我为中心,善变也是突出特点之一。“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一个全球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多种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关系着他们的政治信仰的形成。“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

二、“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

为了更加有效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笔者于2014年12月份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下沙大学城内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随机发放了500份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共收回问卷476份,其中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为92.6%。笔者通过分析问卷,对“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征进行了归类梳理,概括来讲,有以下三类:

1、政治信仰认知模糊趋势明显

什么是政治信仰?很多“90后”大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就回答不出。对“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的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这一问题时,43%的受调查者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0%的受调查者觉得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应该放弃;不清楚何为马克思主义的受调查者比例高达14.5%;9%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并非真理,不再相信;选择“其他”的比例亦高达13.5%。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是我党的主流信仰,从调查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认识不够,从而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认知比较模糊,而且趋势比较明显。

2、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他们思想意识和政治信仰极易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并随之改变。政治信仰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元化文化的存在必然使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从表1可以看出,不管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宗教、无所谓还是其他态度的都有一定的比例,这说明“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3、政治信仰功利化和弱化并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 等消极价值取向日益盛行。价值取向对信仰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而“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选择政治信仰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调查资料表明,有43%的受调查者的入党动机不单纯,不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而是为了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谋求更好的前途,政治信仰功利性明显。另外,从表1中可以看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百分比依次是46.9%、32%和19.6%,呈现降序的趋势,这表明“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任度在不断的弱化。

三、“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的成因

不可否认,部分“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文化方面的影响。“90后”大学生成长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时代发展,国家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各国的文化及价值观不断涌入我国。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断碰撞,造成了政治信仰多元化。

(2)经济方面的影响。改革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富差距悬殊的现象。市场经济转型使得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应运而生。利益的驱动使得“90后”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功利化。

(3)政治方面的原因。有些机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信息不透明,政务不公开,使得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一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使社会风气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情况让大学生对党和政府信任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淡化。

2、学校原因

(1)学校评判体系单一。如何判断一个学生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生考试成绩如何。这使得大学生只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功利化倾向明显。(2)高校里“两课”作用逐步在削弱。高校“两课”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根本学不到知识,更别说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高校对政治信仰教育在教育内容、形式都不够重视,使得“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出现淡化的情况。

(3)部分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不高,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平时对一些社会现象的错误理解和强烈不满带进课堂,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大学生做了错误示范,带来消极的影响。

3、家庭原因

在家庭中,父母以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信仰和价值取向影响子女的思想行为。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来自“4-2-1”家庭,在家备受宠爱,养成了坐享其成的习惯,而且许多家庭从小给子女灌输不能吃亏的功利主义思想。对于学习和教育,许多家庭认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子女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有个好“钱”途。从小就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不断加强,逐渐根深蒂固,使得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大学生中滋生蔓延。另外,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生活的大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逐渐对宗教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就成了宗教信仰。

4、自身原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但是又都尚未成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当得到外界肯定时,会让他们自信心膨胀,盲目自大;当现实和想象中的不一样时,会让他们自我怀疑,敏感而又脆弱,缺乏自信。“90后”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人生阅历尚浅,常凭经验和直觉来应对社会。对于一些舶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因为他们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受限,很难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部分大学生盲目跟风,形成错误的政治信仰。

四、“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危机化解途径

政治信仰是信仰的最高层次,决定着其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对个体追求理想具有强大的驱动力,而且对组织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政治信仰能够增强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凝聚力,能够规范个人的政治行为,也能够指导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因此,强化政治信仰对国家、民族、社会及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90后”大学生如果出现政治信仰危机,就会影响他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从而对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思想和行为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削弱社会凝聚力,严重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化解“90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1、社会层面

政府要加强科学理论引导,帮助“90后”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增强“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真善美的社会风气,为“90后”大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增强“90后”大学生对社会制度的认可。加强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惩治制度及防腐体系,加大反腐力度,遏制住党内违法、腐败现象,增强“90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加强对网络等传播媒体的监管,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传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指导“90后”大学生正确对待舶来文化,提高对消极思想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及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2、学校层面

学校建设好校园文化,做好高校宣传工作,把握好重大事件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2015年初,《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出台,这充分表明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发挥高校政治信仰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加强高校的政治信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互渗透,不断丰富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突破政治信仰教育的局限性。提升高校教师整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组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教师队伍,强化政治信仰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作用;培养“90后”大学生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队伍,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形式丰富的政治信仰教育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活动,有利于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90后”大学生了解国情、认清社会形势,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大力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扫清“90后”大学生认知盲点。

3、家庭层面

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政治信仰教育的起点。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增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意识,重视对子女政治信仰的教育。家长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风气,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关注子女身心健康。家长在运用正确合理的传统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同时,要更新家庭教育内容,与社会新形势接轨。作为家庭的一份子,“90后”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学习,注重自我管理,自觉用法律、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增强自我意识,健全身心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之,帮助“90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不是社会、学校或者家庭单方面可以完成的,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相互渗透,积极引导,才能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政治信仰。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