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声”“知音”“知乐”

2015-07-16邹晓春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知音初中音乐

邹晓春

摘 要: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它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情感美德的重任。而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有着为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启发学生音乐潜能和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责任。“知声”“知音”“知乐”教学能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知声 知音 知乐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音乐教材和教学标准都随之改变。新教材新理念的推行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中,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育空间,同时也扩展了学生构建丰富音乐知识体系的平台。然而,在现行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学效果未能让人满意,音乐教学未能及时与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步,尤其是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更是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生对音乐学习热情持续降温,另一方面学生在最佳启蒙时期错失了对音乐综合技能的实践。新课标明确表明:“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在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素养形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知声”——教会学生用耳朵聆听

音乐是一门诉诸听觉的艺术。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只有通过倾听,才能更好地实现音乐的本体价值。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倾听”。让学生闭上双眼、放空心灵,抛开杂念,让音乐静静地沁入心脾,与音乐融为一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会欣赏的耳朵”,具备音色、音调、节奏、调式、和声等各种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用同样的音频去感知旋律、节奏、和声等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并尝试通过这些艺术形象与演奏家、歌唱家产生情感共鸣。

音乐的音色变化无穷,要想真正感受音乐世界的奇妙,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与音乐相适应的倾听感知能力。例如,在欣赏教学《茉莉花》一曲时,我首先让学生聆听江苏版民歌《茉莉花》,然后问学生听完后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我感受到一个青少年摘下芳香茉莉花时的欢快心情”;有的同学说“我联想到芬芳的茉莉花被赠送到一位少女手中的那种情怀”。带着这些不同的感受,我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陕西版《茉莉花》、河北版《茉莉花》,这首民歌已经融入了不同民族的地方特色,虽然有着相同的歌词,但却演绎着不同的文化,这首民歌甚至在外国音乐界也占有一席之位。我又让学生聆听用萨克斯乐器独奏的《茉莉花》,同一首民谣用不同音色来演绎,赋予了《茉莉花》不一样的节奏和音调,也给予了听者不一样的情怀。在这个纯听音乐的阶段,每个学生的听觉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注意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的整体融合,从而进入音乐所要表达的境界。

二、“知音”——教会学生用心灵共鸣

学生有了基础的音乐倾听技巧和“知声”感受后,欣赏教学的目标应深入到另外一个层次——知音,所谓的知音就是尽量让学生站在音乐创作者的角度和背景进行音乐鉴赏,设身处地感知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音乐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体裁风格、时代背景及作者背景等都可以让学生成为音乐的“知音”的途径。古往今来,不同国家因时代变迁所形成的独特音乐风格和流派,为世界留下了风采各异的音乐佳作。在这个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因受到音乐知识的复杂性和学生阅读的有限性限制,学生不可能对每首欣赏乐曲的背景都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设计合理教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审美心理特点进行选择性的知识讲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学生的兴趣切入音乐欣赏,对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或者理解困难的乐曲背景等理论知识进行删繁就简,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例如,辛沪光的《嘎达梅林》、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及德沃夏克的《新大陆交响曲》等著名大型交响乐名作就宜采用“背景分析”的教学策略。这些著名交响曲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其音乐内容和创作意图往往折射着当时的社会状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思想等,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的内涵。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我以他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话作为导入“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让它毁灭我。”学生一听到这句话,就纷纷说道:“这是贝多芬的名句。”然后就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贝多芬的事迹说个不停,于是,我将学生所知信息进行了梳理,让学生更加明确作者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承受着怎样的失恋、失聪、贫困潦倒的日子。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贝多芬是以怎样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完成这部巨作的,作品的创作只为鼓励人们在那个一切进步思想都被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仍然要追求、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念。学生在了解创作者相关信息之后,在对乐曲欣赏时无疑多了一份“我在其中”的感觉,能够把自己放在作者的角色上去与乐曲产生共鸣。

三、“知乐”——教会学生用乐器互动

无论是哪个学科的教学,我们都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后体会获得知识的感受。音乐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感情体验的过程,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情感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入体验并获得快乐,进而更深层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乐器欣赏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音乐活动教学,同时乐器欣赏也是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的乐器欣赏中,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占大部分,民族乐器合奏涉及丝竹乐和吹打乐等五个主要乐种。对于一般家庭的初中生来说,乐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较为少见的,更不用说熟悉了。所以,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音乐乐器资源或者一些课外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常用欣赏乐曲中提及的乐器创造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在参与同一种音乐欣赏活动时能够获得相似的感悟,建构起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尊重和欣赏对方。以《青春舞曲》教学为例,我让学生们在学校的音乐教室上课,在欣赏完乐曲后,我向学生介绍和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及其演奏方式:手鼓、萨巴依(学校资源仅有)。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用喜爱的可用乐器(教室里还有拍板、鼓类、二胡、小提琴、钢琴等各种乐器),学生再配合歌曲节奏曲调进行伴奏,有的同学竟即兴起舞、载歌载舞,团队合作的力量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教学课堂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总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优秀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却成为音乐课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学流于形式,未发挥出它应有的教学作用。音乐教育改革需要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和探索,让音乐欣赏课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田彩霞.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

[2]颜淑琼.音乐审美:润化童真心灵——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新思考[J].江西教育,2013(27).

[3]李李.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初中音乐中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1(12).

[4]钱颖.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J].中国音乐教育,2014(7).

[5]杨晓琴.音乐审美,从感性走向理性[J].北方音乐,2014(2).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知音初中音乐
晏殊的忘年知音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曹娥庙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