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错位发展:秦巴山片区7市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2015-07-16田平
田平
摘 要: “秦巴山片区”各地都属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移民搬迁区、南水北调(或长汉)水源涵养地保护区,都远离中心城市,经济都属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生态环境、交通等共性较多,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同时,又由于自然资源、宏观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各地又都制订和实施了不同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在区域协作的基础上,实行错位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30-08
作者简介: 田 平(1965-),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与经济学,职业教育。
一、秦巴山区基本状况
秦巴山区是秦岭和大巴山区的统称,是一个地理概念。秦岭西起嘉陵江,东与伏牛山相接,成自西向东走向,全长约800公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山西起嘉陵江谷,东至湖北武当山,其山势成西北至东南走向,绵延约300公里,是汉中、安康盆地与四川盆地的分水岭,是陕南与四川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这两山的围边范围习惯上称之为秦巴山区。该地区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众多,环境优美、生态丰富,虽间或有山间盆地,但都远离大城市,经济基础脆弱,生活水平较低,一直是贫困地区。
2001年国家开始对秦巴山区实行扶持开发,秦巴山区遂由一个纯地理概念衍生为一个具有经济意义的区域概念,被称为“秦巴山片区”。自国务院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秦巴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一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秦巴地区“连片特困”状态依然存在,没有从根本上转变。
为彻底改变此种格局,促使秦巴山区跟上全国经济发展步伐,国务院于2011年4月19日批复了《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秦巴山规划》)[1],其行政区域范围如表1。
从地理范围看,秦巴山片区规划建设区域包括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六省市的80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在《攻坚规划》印发时即2010年末,该片区总人口376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51.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6.3万人。秦巴山片区在湖北省包括十堰市的8个县(市、区)、襄阳市的保康县以及神农架林区,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大型库区、深山区于一体,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研究秦巴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201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前对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实行特殊政策,实行扶贫攻坚战略,秦巴山区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根据《纲要》精神,秦巴山片区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2]。
在《秦巴山规划》涵盖的秦巴山片区的17个地级市中,所辖县(市、区)全部纳入开发范围的有十堰、商洛、安康、汉中、广元、巴中和陇南市等7个城市,共有56个县(市、区),覆盖面达到70%。从共性上看,该区域都属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移民搬迁区、南水北调(或长汉)水源涵养地保护区,都远离中心城市,经济都属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基础都差不多,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此,将这7个城市进行对比研究,既能基本反映秦巴山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全貌,又能兼顾对十堰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分析。
二、秦巴山片区周边经济圈(城市群)发展战略
在秦巴山片区和十堰市周边,目前已形成了四大经济圈或城市群,分别是武汉经济圈、中原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见图1)。
图1 秦巴山片区周边城市圈
武汉经济圈由以武汉为中心及100公里半径内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天门、仙桃和潜江等8个中小城市组成。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圈内人口6000万人,是中国中部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2014年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按照规划,武汉城市圈将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自主创新先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3]。
中原经济圈(CPER)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涉及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级市、10个省直管县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3个县区,区域面积达28.9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1.7亿人。规划的期限是以2011年为基期,并规划到2020年。该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4]。
关中—天水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共47个县(市、区),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集中了陕西省62%的城市和近一半的小城镇,GDP和财政收入均占陕西50%以上[5]。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战略定位是: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6]。endprint
成渝经济圈以成都和重庆主城两市为双核,涵盖了重庆市的31个区县和四川省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9840.7万,2011年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为2.8万亿元。2011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国函〔2011〕48号)。成渝经济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具体讲,就是八大支柱产业支撑成渝经济区发展: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同步在服务业方面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7]。
从空间布局看,这四个经济圈分布在秦巴山区四周,无论是涵盖范围还是经济战略,整个秦巴山区都游离在这四大经济圈之外,处于严重的边缘化境地。秦巴山区如果既不能融入周边经济圈,又没有独立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将会被越甩越远。
三、秦巴山片区7城市经济发展基础比较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人口、区域面积、城区建成面积、GDP等指标常常被用来作为基础条件来进行对比。7个城市的基础条件略有不同(见表2、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土地的承载力巴中市最高,然后依次为广元市、十堰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最低是陇南市。这和全国人口的分布密度基本相同,四川最高,其次是湖北、陕西、甘肃。区域平均人口密度为134.85人/平方公里。占本省人口比重最多的是陇南市,达9.94%;其次是汉中市为9.09%,安康市7%,广元市最低为3.16%。按照《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建设目标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要大于38%。安康、广元、巴中尚有一定差距。
四、秦巴山片区7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基于不同的经济基础条件和环境资源,秦巴山片区7城市分别制订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战略。
十堰市:十堰市地处鄂西北山区,交通不便,在湖北省发展的大战略中,十堰曾一度迷茫。一主两副、武汉8+1城市圈、长江生态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荆州“壮腰工程”等种种战略,涵盖了全省90%以上的市州,但就是不包括十堰市。可以说,地处鄂西北的十堰一度被边缘化了。唯在2008年全省打造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中出现了十堰的身影。2009年11月5日到6日,十堰市委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查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决定》最终形成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即: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汽车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9]。
2012年2月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召开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正式把十堰市提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升级为省级战略。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说:“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构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当前湖北最高战略和目标,称之为“一元”,它统领“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四基地一枢纽”(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主两副”(一主:武汉,两副:宜昌、襄阳)等战略;统领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鄂州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荆州振兴崛起、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等工作平台[10]。这次会议明确了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六大定位(“三国两区一农”),即: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区域性交通枢纽、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首次明确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目标。
具体措施:实施“一核多支点”战略。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是陕西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其经济发展战略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次。涵盖商洛市的国家战略主要有两个:一是关天经济区,二是秦巴扶贫开发区。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关中—天水经济区是近年来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长沙城市群之后,与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一起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区。商洛市的商州、洛南、丹凤、柞水一区三县被列入经济区规划范围。其战略定位是:建成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6]。
2011年商洛被纳入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开发区。同时,商洛市在2014年启动了“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发展战略[11],就是以商州城区为主体,以丹凤和洛南两县县城为两翼,通过统一规划、资源整合、要素集中,形成城镇互相映衬、城乡统筹发展、产业相互关联、人口比较集中、功能相对齐全、服务基本完善的区域经济核心板块[12]。
安康市:安康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列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较之于其它城市而言,安康市可能是最缺乏归属感的城市。无论是关中城市圈还是关天经济区,都没有将其纳入其中。所以,安康市只从自身角度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没有提出横向的建设和发展目标。endprint
“十二五”期间安康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着力提升交通、城镇、生态基础保障能力,着力做大做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生态旅游主导产业,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深化改革开放,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强化园区承载,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循环产业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基本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出的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四个翻番、六个跃升”,即实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四项指标翻一番以上,经济实力、基础条件、城乡统筹、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六个方面实现“跃升”[13]。
汉中市: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11年,《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将其确定为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2013年1月18日,由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牵头在西安召开了《支持汉中建设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研究报告》评审会,提出把汉中建设成为陕南及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14]。
在市级层面,汉中市提出的发展规划是: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推进项目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工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和完善保障措施为抓手,以实施百项技改工程、百亿以上项目投资、百个产值过1亿企业建设为支撑,围绕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化、企业集团化和环保标准化,抢抓政策机遇,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优良环境,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以工业的高速增长,推动汉中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1%以上[15]。
具体措施是:优化结构,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广元市:广元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全国、四川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四川省功能区规划,广元市部分县区属于生态功能区,重点发展低碳经济。为此,广元市先后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和“杰出绿色生态城市”等称号。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全面确立工业主导地位[16],力争把广元建成“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 [17]。
巴中市:巴中市是四川与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东北部门户,是一个多年来被边缘化的城市。经济基础较弱,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型期、工业化初始期、城镇化起步期、后发地区加快发展追赶期”。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经济,以实现与四川省同步奔小康的目标。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努力建成联结川陕渝的重要区域交通枢纽,秦巴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川陕结合部重要的商贸和物流中心,四川重要的生态农业、红色旅游、清洁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18]。2011年被纳入秦巴山区扶贫攻坚开发区,是规划建设的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陇南市:甘肃省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7个城市中相对靠后。在十二五规划中,陇南市提出了“433”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19],但其目标仅限于“通过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发挥武都、成县两个区域中心对全市其它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尽快把武都区建成有一定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山水特色之城、生态园林之城、人文魅力之城,打造成行政中心、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立足徽成盆地铅锌资源丰富和自然人文景观、生态文化旅游特征突出的优势,把成县建成经济中心”。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范围显然很有限。
可将各城市国家级战略、省级战略和地方战略作如下比较(表4):
五、秦巴山片区7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特点
(一)区域协作,错位发展
由于各地区域环境、经济条件和基础不同,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地在确立发展规划战略时,都会结合自身的情况制订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发展战略,实行错位发展。
由于秦巴山区地理、交通、环境和基础等方面具有的相似性,因而在战略发展规划上有些方面也就具有共同性。最大的战略共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战略上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现代工业领域。如,十堰市战略重点是汽车产业,安康市是现代物流,商洛市是新材料技术,汉中市是航空和大型数控机床,广元市是天然气化工和电子,巴中市是精细工业,陇南市是有色冶金等。
(二)多规划交叉,同步实施
各地除实施国家级《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外,还同时存在着其他多个规划的实施问题。
2011年4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将包括秦巴山区在内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实行扶贫攻坚战略,还有诸多的地方发展战略,这涉及到多规划的同步实施问题。
如十堰市,除位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圈之列,与其相关联的还有二个“圈”战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区域中心城市圈。这三个圈的地理范围不同,承载的功能也不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主要是配合武汉“1+8城市圈”,主要是开发旅游,属省级战略。十堰市区域中心城市圈是跨省的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主要是提升十堰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辐射能力,其范围包括十堰、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属省级战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圈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再如商洛市,同时也是国家级“关天经济区”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多规划同步实施的问题。endprint
如何同步、协调实施这些战略规划,是各地在发展中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三)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20]。“全国主体功能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全国国土空间最新布局办法。根据这一布局,全国国土空间将被统一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山扶贫攻坚开发区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主体功能区中定位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 ,面积140004.5平方公里,人口1500.4万人,包括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和甘肃共计46个县(区),这46个县(区)中有42个县(区)都属于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区,两者范围基本重叠。在这个范围内,将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仍允许一定程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同时,在这42个县(区)中,有15个县(区)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在陕西省的安康市、汉中市和甘肃的陇南市。
2014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538号),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保护优先、绿色发展”。 在秦巴山片区80个县(市)中,被同时列入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的有十堰市(四县一市三区),重庆市的城口县、巫溪县,陕西省安康市所属各县共20个县(市)。这些县(市)在发展中将面临着同时实施多个规划,而这些规划各自的战略定位则有所不同,有些甚至会产生“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三)逐步完善,渐进提升
各地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调整都有一个渐进完善、逐步明晰的过程。
在秦巴山片区所确立的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十堰市于2009年11月最早提出。最初提出时,十堰市是将襄阳市、南阳市纳入以十堰市为中心的“秦巴经济圈”, 力图将十堰市建设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十堰市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范围进行了调整。2012年2月25日,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将中心城市定义为:在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十堰、商洛、安康、神农架、巫溪大约1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十堰建成区域中心,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文化底蕴、科教文卫优势和相对区域优势,对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为十堰发展汲取更多的要素[9]。
汉中市于2013年1月由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提出把汉中建设成为陕南及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从而上升为省级战略。巴中市在《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努力建成联结川陕渝的重要区域交通枢纽,秦巴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2年,《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将十堰、汉中和巴中三个城市列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安康、商洛、广元、陇南列为重点建设城市,从而使区域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四)多级细化,逐层落实
为落实国家秦巴山片区发展规划和其它国家发展战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众多的二级、三级发展战略,形成了“国家级战略—省级战略—市级战略—县级战略”等多梯次战略规划格局。以十堰市为例,在国家级层面,与之相关同时间段启动或实施的规划有:
2006年2月10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国函〔2006〕10号);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启动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2011年4月19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2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函〔2012〕150号);2014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关于做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538号)。
在湖北省级层面,《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和《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规划》也在逐步落实。另外,省级的单独涉及十堰的《十堰市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总体规划》也已启动实施。
在十堰市级层面,围绕秦巴山片区开发建设,市政府也启动和实施了多层、多方位的规划。如十堰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11月12日,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协同推动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创新。双方将通过科技、人才、项目、资金、培训等多方面合作,将十堰建设成为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区、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华中农业大学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等[21]。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国开办发[2012]37号)]. http://dqs.ndrc.gov.cn/qygh/201304/t20130425_538612.html.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01/c_111209711.htm.
[3] 郑明桥.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2013-2020年)正式获批——九城融合带来民生红利[N].经济日报,2014-02-25.
[4]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http://www.docin.com/p-604780571.html.endprint
[5]李 伟,刘光岭.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发展研究[J].经济经纬,2009(1).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改西部[2009]1500号)].http://www.shaanxi.gov.cn/0/103/6984.htm .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1〕1124号)].http://www.gov.cn/zwgk/2011-06/02/content_1875769.htm.
[8]方周圆.郧县何以能够撤县设区[N].十堰晚报,2014-12-18:(03).
[9]中共十堰市委,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N].十堰日报,2009-11-08:(01).
[10]郭应均,徐正国等.区域中心城建设荣升省级战略[N].十堰晚报,2012-02-28:(03).
[11]李 敏.商洛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研讨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方案[N].商洛日报, 2014-11-27:(2).
[12] 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的决定].http://fgw.shangluo.gov.cn/index/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13.
[13]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http://www.ak.gov.cn/Government/PublicInfoShow.aspx?ID=1147.
[14] 陈 敏,张 舒.汉中市建设秦巴山片区中心城研究报告在西安通过评审[N]. 汉中日报,2013-01-21:(3).
[15] 汉中经信委.汉中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http://gxw.hanzhong.gov.cn/note_info.asp?id=536.
[16] 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http://www.cngy.gov.cn/ht/2011/12/127256.html.
[17] 广元市人民政府.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http://www.cngy.gov.cn/ht/2011/6/113038.html.
[18] 巴中市政府.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docin.com/p-783931627.html.
[19] 中共陇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http://www.lndpc.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2.
[20]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1-06/08/content_1879180.htm.
[21] 兰瑞文.共促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创新[N].十堰晚报,20141113:A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