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条件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5-07-16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丽丽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丽
校企合作条件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王丽丽
摘 要:在市场需求日益苛刻的当下环境中,职业教育的概念已经形成,只有强化职业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在社会中实现就业。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展开讨论,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基本组成,并探讨了职业能力的作用,同时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系统措施。
关键词:学生培养 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
所谓的职业能力具体是指包含多种专项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能力,通过系统性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显著增强,这样一来学生将能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并能够在相关岗位上有所作为。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校要能够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来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这样学生所具备的专项能力就可以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融入社会。
1 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需求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转下,学生需要担当一定的岗位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理论和技能,仅仅是基础性内容,敬业精神以及责任感等道德素养也不过是辅助性内容[1]。在这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能够从容应对本岗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事件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综合素养,以专业基础性内容为基础,却又高于这些内容,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基础性素养,才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种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
(1)适应社会能力。这种能力并不局限于具体岗位,在很多方面都十分通用,总体来讲,这是一种生存所要求的必备基本能力,在这种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平台,人际交往仅是其中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公共关系以及整体环境意识,最重要的是应具备职业道德,通过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来适应周边环境[2]。这项能力不仅局限于工作,在生活中同样需要具备,只有这样在未来生活以及人生道路中才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并能够在社会中为自己争取到一定的空间。
(2)动手能力。在校企合作的模式运转过程中,更强调学生对具体岗位工作的积极投入,通过工作劳动来印证课堂所学,从而使能力和知识能够相互促进,并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对岗位能力最直接的检验指标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够形成一定的动手能力,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校企之间的合作存在某种程度的问题[3]。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才能够通过这一能力将自身所学转化成生活保障,因此学生必须要通过实践来具备这一项技能。
(3)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与计划经济的本质性区别,就是竞争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成了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因此学生要从竞争的角度对自身进行武装,从思想意识到能力,强化自身竞争的综合素质。在校企合作的运行过程中,生产操作方面的能力只能作为基本技能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还应强化学生的市场意识,使学生能够关注到市场,并能够看懂市场,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把握市场运作的脉搏以及变化规律,能够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对自己进行包装和推销,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在人才竞争中独占鳌头。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现实市场环境的认识,并能够对未来作出努力规划,能够意识到市场需求的紧迫,从而以职业能力为方向进行努力。
(4)开拓创新能力。这项能力需要以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升华出来的能力,是摆脱常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对知识及能力进行策略性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起到更加广泛的影响。这种能力需要有相关专业素养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能够对问题透彻认识,并进行开拓创新。
2 职业能力具体的培养措施
整个行业的具体标准以及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培养指明了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使得校企合作能够更加深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切实的职业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充分认识,并兼顾到学生自身成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搭建起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企业标准的要求下得到培养,这样一来学生所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将能够与企业的具体需求相吻合与匹配。
2.1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从现实状况出发,校企合作的方式是针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常用,同时也是最科学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标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能够更加具体,同时也将更加有针对性。在这种考虑下,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起人才职业能力的系统具体的培养机制,使学生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能够接受实践教育,这样一来学生所受的教育将变得更加全面,而且还将更加系统且有针对性。校企合作将能够使学生发生系统性改变,对学生的影响将不再局限在就业招聘环节,而是将拓展到影响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系统的构建上,并对学校的整个教育以及管理过程起到影响,使得针对学生的教育能够更加专业化、职业化,与企业工作状况能够更加贴近和吻合。
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融入企业,并深入企业的各方面工作,参与对技术的攻关以及项目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从而能够对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深入了解,并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的内容将能够全面系统地出现在学生教学中,学生将能够学习到更有实用价值、更符合需求的内容。
其次,通过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将学校和企业中的可应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企业中相关的设备条件、技术优势以及资金等资源的利用,针对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真实的生产项目,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产生活,从而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印证专业所学,强化自身职业素质。
最后,进行校企合作最重要一项是,针对学生需求在学校中进行订单式培养,从而能够取得为企业量体裁衣的效果,使学生所学内容紧密关联岗位需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企业工作岗位中,并能够在工作中将自身所学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这种系统培养机制的建立,学生所受教育将更加全面,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起完整的职业能力有机结构,学生在这一系统的教育中,能力将更加全面,并能够在企业生产中成为一个成熟的员工。这时学生所学内容实用价值将更强,在企业生活中将可以凭借自身所学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收益,并逐渐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学生所拥有的能力,将不再局限于专业,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学生的视角也将更加全面,并通过不间断学习,重新建立起知识构架,并在社会生活中继续担当重要角色。
2.2 注重企业文化的教育
相关教育主管单位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号召,扩充学校教育的内容,使教学能够涵盖更多内容,使学校教育能够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全面渗透,使得企业文化能够在校园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并对学生方方面面的生活产生正面影响。这样一来,学校中将能够形成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能够在正规的氛围中领会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精髓内容,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明确职业规划方向,职业能力会在这种氛围中自然形成。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将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系统影响,从而逐渐成为校园中的主旋律文化。针对企业对于人才选拔以及任用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并使得企业文化能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一定的课程比例,通过企业中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学生授课,使得企业文化能够走进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能够在校园中依照自己的需求标准进行人才方面的选拔,在此基础上依照企业发展方向进行人才的定向培养,通过设备以及资金方面的投入,对学校进行企业培训基地式建设,能够营造出企业的氛围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要扮演员工的角色,并担当起员工的责任,按照企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工作,感受整体的氛围与环境,并能够了解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以及文化和精神方面的精髓。在这种以假乱真的企业环境中,学生将能够使得所学知识在正式环境中发挥作用,并与这种生活融为一体,能够感受到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具体应用价值。学生将以此为基础,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并适应大环境上的竞争,在正确企业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将逐渐养成爱岗敬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素养。具体来讲,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开设了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班,如联想班、海尔班、华为班等。按照定向化的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化培养,使学生能够从知识到技能,再到企业文化等方面得到系统全面的教育培养,这样一来学生未毕业就能够实现就业。
2.3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对学生的教育提出精神层面的要求,鼓励学生进行创业,通过在实际岗位上的学习和锻炼,历练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意识。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业规划,从而为学生就业问题打开一道突破口。但是现实状况中,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全面成熟的创业能力及素养,这就使得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较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校企合作来强化学生相关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极大拓展,能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相关问题,并通过对企业领导的深入了解以及接触,学习到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精神以及能力,并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感受到企业家的坚韧不拔,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3 结语
校企合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并了解社会以及市场中的实际需求,在对相关标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学校以及学生都能够明确努力的具体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勇,宋专茂.基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职人才的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2013,2(12).
[2] 孙晓恒.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2(0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4(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