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

2015-07-15康洪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应对策略

康洪君

[摘 要]近年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重视。语用失误大体上可以语用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与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matic failure两种。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造成交际障碍,这就是所谓的社交语用失误。本文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74- 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8-08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方往来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对各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具体交往过程中,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常常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去揣度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样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产生文化冲突。这里我们主要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交际障碍的几种主要社交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

一、称呼上的语用失误

中国人在称呼上往往遵循“上下有义,长幼有序”等传统礼制,而西方人在称呼上更注重双方的平等与亲近。在汉语言文化中,出于礼貌我们对于陌生人也会称呼其“叔叔”,“伯伯”,“阿姨”,“奶奶”等等以示尊敬。在英美文化中,无论尊卑、长幼,都可以直呼其名,关系越是亲密,越习惯于直呼其名。在西方,年长者有时会称呼年轻人为son以表示亲切之情。可是在中国人看来,被人称为儿子则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在英语中,中小学生称呼老师一般为“Miss”、“Mr.”加姓,或者直呼为“Sir”、“Miss”、“Madam”等;大学里称呼老师一般使用“学衔或职称”加姓,例如“Professor Clark”。而Teacher Zhang!则是中国式的英语。

二、问候寒暄时的语用失误

中国人见面时,常常互相问候“你吃了吗?…‘Have you eat-en yet?”,而西方人可能误以为这在邀请他共同进餐。西方人见面时的问候语一般是“Good mom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关系亲密者之间还可用“Hello”或“Hi”,等等。汉语中,您去哪里?或干啥去啊?也是一种常用的见面问候语,问的目的并不是想了解实情。而在英语文化中,往往被理解为这是一个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是不礼貌的。

中国人在见面寒暄时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时经常会问及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甚至收入等情况,在中国,这是一种礼貌,以示互相关心;但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于个人隐私。英美人在见面寒暄时更多的是谈论天气状况或对天气的预测。汉语里人们常说“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这些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西方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为熟悉也会感到尴尬,他们认为这是不礼貌的。

三、恭维和赞赏时的语用失误

中国人注重谦虚,并把“卑己而尊人”看作是一种美德。在西方国家里,人们受到赞扬时,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vou”表示接受。事实上,西方人更愿意向别人赞美自己的亲人,而中国人却认为这是在自夸,不谦虚。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时,会认为中国人不诚实,因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西方文化认为学术报告是求实的,不能用excellent,wonderful,perfect等来赞扬,所以学生热情的称赞和恭维有点过火,恰当的表达应为I appreciate the lecture.或That's an in-teresting lecture.

四、就餐时的语用失误

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常常互相敬烟敬酒;吃饭的时候更是不停地给客人夹菜;而西方人在酒席上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劝客人喝酒,更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

例如,在汉语中当主人说:“给你倒杯茶吧?”,客人往往会客气地回答:“不必麻烦啦、”客人往往先客气一番。当外国人问:“Would you Iike some coffee?”,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一般以“Yes,please.”表示接受,或“No,thank vou.”表示拒绝。

五、致谢时的语用失误

西方人无论对朋友或对家人常说“Thank you”无论事大事小,他们都会表示感谢;而在中国,只有受到别人帮助时,人们才会说“谢谢”。正因为如此,西方觉得中国人不够礼貌,在回应别人的感谢时中国人常常客气地说“:It's my duty.”(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而西方人则会说“It's my pleasure”,他们认为中国人的回答似乎暗含着说话人是义务帮忙的并不是乐意相助。

六、邀请时的语用失误

中国人大多都热情好客,在邀请别人时,总会反复邀请好几次甚至到了强求的地步,借以表达自己的真诚与热情;而被邀请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风度,只有经过主人的再三邀请,推辞好几次确实感到盛情难却之后方可接受。之类的话而不强求别人,否则就被视为干扰对方的自由。由于中西方存在着这样的文化差异,因此便很容易产生误会:中国客人会因感觉外国主人很不热情甚至不诚心而轻易回绝对方;而外国主人又会因被轻易地拒绝而感到很没面子。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语用失误,进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实践证明,目标文化背景知识丰富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较少,交际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英语学习者如果注重语用知识的学习,就能够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避免交际中出现不愉快的情景呢?endprint

1.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促进交际能力,减少社交语用失误的有效途径是分析了解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了解其内涵。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原版英文书刊、杂志、小说,才能真正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自己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有效避免交际中的文化干扰。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是正确理解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在摆脱民族中心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另一种文化。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获得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摆脱自身文化的影响,容忍对方无意识的冒犯,从而避免误解和冲突的产生。

2.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交际,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只有通过广泛的语言交流和实践才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与英语母语者面对面的交流是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晚会和辩论会等活动,多与外教接触交流,都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们一直把语言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中心,将语言的准确性作为追求的目标,忽略了学生语言得体性的培养,致使学生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频。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自然提高,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增进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语用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3.增强文化适应性,尽量顺应语境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说话方式或说话习惯也各有差异。因此,在与不同民族的人交往时,要考虑到该民族的文化特点,只有充分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才能清除语言间的文化障碍,甚至是民族间的偏见与歧视,在交往中才能做到礼貌得体,交际双方才能有效沟通,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常常是导致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交际中的文化冲突,要增强克服交际障碍的意识,在交际中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耐心宽容地倾听、思考,以积极的态度避免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和交际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涉外商务活动中影响双方有效沟通的一大障碍。跨文化交际要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还取决于交际者的跨文化语用能力。因此,涉外商务人员要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积极地学习目的语文化,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尽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06.

[3] Thomas J.Cross - Cultural Pragmati(、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4]彭增安.论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7(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应对策略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