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5-07-15李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商务日语职业导向高职教育

李瑜

[摘要]本文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主要目标,围绕商务日语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在如何实现高职日语教育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日语;职业导向;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20

[文章编号] 1671- 5918(2015)09-0043-03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一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高职教育不应是本科教育的“衍生品”,专业建设也不能沿袭本科的模式。为此,我们在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与其他院校经验的同时,积极转变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实现手段,在如何实现日语教育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实践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本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并重点围绕“日企实务”课程展开了课程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广东省日语人才需求现状

要研究培养什么人就必须了解社会工作需要什么人。职业需求既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也是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指针。为此,我们对部分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日语人才招聘信息分阶段进行了收集与统计分析;还对广东省内的部分日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相关责任者进行了走访。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省内的日语人才需求状况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日语人才需求呈现跨专业技能需求的态势。目前省内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语翻译、营业(销售)助理、外贸业务专员、客服专员、助理文员等岗位群,以商务与日语的应用为主,但是,多数的企业内部专设的翻译职位较少,多数是由各职能部门当中日语较好的职员担任相应的翻译工作,特别在日资企业,日语已经逐渐成为第二工作语言。可见,“日语+a”的综合型人才是今后日语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教会学生“两条腿”走路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日语人才了解销售、采购、制造、管理、技术开发等从事各项具体岗位工作的基础知识,尽管企业在新员工人职培训时会进行相关的教育,但如果学校把这类常识性职业知识纳入课程内容,必将大大缩减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同时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

(二)企业在人才遴选中更重视综合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调查结果中,招聘职位学历要求在本科以上的仅占17%,49%要求在专科以上,19%要求高中以上,还有15%的职位对学历没有过多要求,可见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应聘时在学历方面受限并不大;在日语证书方面,要求达到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试一级以上的13%,二级以上的56%,还有相当一部分职位对日语水平证书没有明确的要求,但是这并不等于企业降低了日语人才水平的标准,调查结果中,大多数企业着重提出了“日语口语流利”、“可以用日语无障碍沟通”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熟悉计算机应用、日文打字速度快,了解日本社会文化与商务礼仪,熟悉日资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思想修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其次,针对不同岗位,多数企业对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英语水平及工作相关的经验也做出了一定的要求;另外,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更加突出,如:较强的计划、实施、分析、协调、组织能力,有良好的人际洞察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抗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富有创造力与激情,工作责任心强等;

通过历时半年的调研,我们对日语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这些信息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本专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

在专业建设中,我们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定位,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紧密围绕目标岗位群对人才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并设立了与此配套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从传统的日语语言技能培养向日语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能力培养的转变。初步确立了“日语为基础,商务为核心,商日融合,重在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将目标岗位群确定为“外资(含日资、台资、港资)或外贸企业的中级日语翻译、文员以及销售员、采购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将能力培养目标确立为“具有扎实的日语基础能力,兼具较强的运用日语进行商务贸易服务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初步构建了日语技能与商务技能相融合的“双线式”课程体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迸行了重组与调整,适当增添与删减了部分课程,进一步完善了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为日语听力、日语口语、国际日本语能力考证和英语二外等语言基本能力养成必修课程;核心能力模块主要是综合日语、国际贸易实务、日语翻译实务、商务日语视听说、商务日语函电等侧重商务与日语相结合的综合性必修课程;综合性实践模块包括日企实务、外贸业务模拟、网络办公自动化与应用、语言技能综合实训、岗位认知与技能实训、商务技能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训类必修课程;拓展能力模块为日本社会与文化、国际商法、商务英语函电、日语综合阅读、日语应用文写作、国际市场营销、报关与报检基础等侧重拓展知识面的选修类课程。在本课程体系构筑中,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通过增设、精简、重组、融合等途径,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课时比例,实现了课程体系整体结构的优化。例如,根据目标岗位需要,缩减了综合日语课时,增加了国际贸易实务、日语翻译实务、商务日语视听说三门课程的课时;取消了原有的商务礼仪课程,将其融入到日企实务课程中;增设了网络办公自动化与应用、日语综合阅读等实训类课程。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将日语能力等级证书、标准商务日语能力证书、商务单证员资格认证、外贸跟单员资格认证、国际贸易业务员资格认证等资格证书的内容纳入课程的教学计划,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课程体系及学生毕业资格评价体系。通过以上的课程体系的调整,确保了商务技能课程与日语课程结构的基本平衡,既保证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的日语水平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又能够拓展学生在商务方面的知识与职业技能,也适应了企业对英日双语、计算机水平以及其他职业资格的需求。endprint

(三)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本专业努力开展多方面的校企合作,成立了政、校、行、企合作共建专业的校企理事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商务日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佳能、松下等省内的十几家知名日企以及人力资源、酒店、旅行社、日语培训等各领域的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部分企业已正式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聘请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校外指导专家和兼职教师,让他们定期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评价,参与课程体系中部分项目、任务式教学环节,指导实训课程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等;多次举办了日本企业文化系列讲座,安排学生赴企业参观;同时,本专业也针对性地为合作企业提供了日语培训服务,并推荐了一批优秀的日语毕业生供企业优先选择,开创了校企“双赢共荣”的良好局面。

(四)重点围绕“日企实务”这门课程开展了课程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校内外专兼教师、中日人员联合授课的尝试。本课程以培养日本企业需要的员工为目标,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岗位工作需求,详细介绍日本企业经营理念、目标岗位工作的基础内容与流程,穿插进行日本社会交际技巧与商务礼仪等实训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就业、择业与职业规划加以正确引导。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演示、小组讨论、角色体验、企业参观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课堂内容宽而有度,具有职业性、实践性与课程体系互补性的特色。另外,校内教师与企业人员、行业专家根据各模块内容的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体现了“专兼结合、双元互补”的教学特色。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评价环节,邀请教学专家及企业专家听课、指导,还对学生开展了课程问卷调查。课程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评价,特别是项目教学与实训教学很受学生欢迎;对于学生反映的讲授性内容偏多等问题积极地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案。

三、今后致力的方向与课题

在这次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实现了一些进步与突破,同时也发现了更多需要解决的课题,还有许多计划也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为了办出满足社会职业需要、具有前瞻性和特色的职业教育,本人认为下一步还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改革与实践的步伐:

(一)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高职教育理论应用能力较弱。尽管教师们对高职教育理论了解不少,但能够将其充分应用到教学中的尚为少数,目前大多仅仅停留在摸索的阶段;(2)综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多数日语教师商务知识薄弱、实践经验不足,商务类教师则大多没有日语基础,而校外兼职教师又缺少教学经验,这些现实情况造成了目前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商”“日”脱节的问题。对此,今后应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

(二)职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创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化。(1)课程体系整体结构仍未完全脱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尚未成型;(2)课程设置中商务类课程与日语类课程的整合不足,还需要在充分考虑三年教学的基础上在横向与纵向上加以整体优化;(3)部分课程内容仍存在着学科性强,职业性不明显,教学方法手段因人而异,教学模式与思路滞后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具体确立各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是规范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4)课程体系建设受师资、经费、教材、实训室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部分选修课程难以实施,这也需要教育部门、学院、专业、企业共同致力改善教学条件,将学生自主选课落到实处。

(三)开发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渠道。(1)合作尚未形成规模、缺乏可持续性。如何建立一个校企双赢、相对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可持续运作的长效合作机制是目前本专业发展面临的课题之一。(2)合作对象太过于局限。现阶段本专业与大中型企业的联系较多,今后要转变观念,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伙伴,将合作对象拓展到小型企业、行业、企业协会以及海外企业;(3)合作形式较为单一。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仍以授课为主。许多企业对合作不感兴趣,也是因为他们对合作形式的理解有偏差。为此,今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本专业知名度,激发企业的社会使命感,同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双赢”式合作内容,为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企业尝试接纳学生假期兼职,合作开展“短期人才培训班”、“订单班”,创建翻译/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育人计划”,合作编制企业学校实训教材等。

最后

专业建设犹如千里之堤非一日而就,我院的商务日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探索才刚刚起步,需要不懈努力,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汲取高职教育研究的先进理念,积极学习其他院校与其他专业的成功经验,多向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请教,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优化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最终办出社会需要、学生满意、企业欢迎的教育,办出高职类商务日语专业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曹深艳.高等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务日语职业导向高职教育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高职外语类专业与国际酒店集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