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大学新生受网络诈骗后的工作案例分析

2015-07-15李仁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网络诈骗大学新生

李仁煜

[摘要] 2013年秋,入学不久的某大一新生在网络游戏期间被犯罪分子诈骗资金达上万元。被骗后,沉迷网络游戏和经济损失给他带来了双重压力,使得他情绪一度低迷,无心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笔者以自身的学生工作亲历,在事件发生后及时联系家长,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各项工作。最后,在科学和细致的工作带领下,该同学终于走出了阴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正常学习中去。

[关键词]网络诈骗;大学新生;辅导员工作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026- 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5. 08-013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案例情况介绍

2013级新生入学之后,为使新生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方案。在生活类讲座方面,尤为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说明,并通过助班大力宣传这方面的注意事项。当一切已经做得够细致的时候,一个电话打破了笔者之前所努力构建的“马其诺防线”。12月初,13级新生阿华清晨打来电话称,怀疑自己在前一天晚上被诈骗了,并且数额比较大。在简单的谈话过后发现事情比较严重,笔者当即来到他的宿舍并查看QQ聊天记录,认识到这是一件十分典型的网络诈骗案。

(一)缘起网络游戏,失于网络游戏。来到大学之后,阿华同学便放松了起来,认为大学像其他人描述的一般“无限自由”,随时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很快迷上了一款当下十分流行的某网络游戏。由于该款游戏是网络付费游戏,他在一次支付数百元时,网页弹框提示支付密码错误,资金被冻结,需向另一账号充款一千多元变为高级会员以解冻。在“官方客服”对话框的诱导下,为了“赎出”之前的资金,阿华先后共向该客服提供的不同账号汇入达上万元之多。还在苦苦等待“客服人员”承诺第二天中午会把资金返回来的阿华,早上起床才隐约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骗了,这才把电话打给了笔者。

(二)轻信诈骗分子,幻想骗子承诺。之后,笔者来到阿华宿舍通过查看QQ聊天记录、与他的室友了解情况后很容易断定是一起网络诈骗事件。这个时候,骗子又发来一条消息催促阿华再另行支付一万元,理由是银行发现其资金流向过于频繁,需支付更高金额资金以便解冻原来的资金。讨回资金心切的阿华又开始对骗子有了信心,想要汇款过去。经过几番询问,骗子开始不耐烦,说掌握阿华的身份信息,抛出了不汇款就报警等非常荒谬的说法。阿华在威逼利诱下思想开始剧烈动摇,准备汇款给对方。情急之下,同学只好报警,向民警说明了情况,在警察的劝说之下,阿华才打消继续汇款的念头。

(三)家境殷实,手头宽裕。阿华家住城市,经济条件优越,是家中甚至是大家族中的独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除了父母、姐姐的支持之外,家族中的长辈也是对其出手大方,因此阿华的手中就会有大量资金供自己支配。进入了大学,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将父母多年来严格的管教全都抛之脑后,开始肆无忌惮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接触网络游戏。

(四)沿袭高中时代固有的生活模式,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据同学反映,他在班级的表现一般,学习上不是十分上心,生活上对人缺乏基本的礼貌、自理能力一般,对集体的事情几乎不关心,没有参加任何学生干部的竞选,也没有参加社团协会的想法。除了以上的情况之外,有时在班级集体活动讨论中发表跟大家意见相左的言论。室友反映,自制能力较差常常表现出凡事漫不经心的样子,平时回到宿舍的最大爱好就是玩网络游戏,几乎不去自习。

二、案例分析

阿华被诈骗大量金钱这一案例,表面上是一件典型的网络诈骗事件,其实是有其自身,家庭和网络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交织在一起所发生的。分析发生该事件的因素如下:

(一)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很深。集全家族宠爱于一身,没有经受过苦难和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差,自制力、独立性都比较差。对社会缺乏基本的认识,分辨真伪的能力较差。

(二)高中时期一直处于被看管学习的状态,对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既厌倦又适应,很难转变角色,适应大学主动式学习模式。

(三)母亲溺爱的同时又管理严格,大包大揽、硬性规定他的发展道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她的监控之下。阿华一旦离开了母亲来到大学,突然发现自己变得自由了,不再有人时时刻刻看管着自己了,将之前的压力全都倾泻出去,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也许是他最想干的事情。如此,接触网游便“顺理成章”了。

(四)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比较少,对他们信任度不够,而将目光转向网络,在网络游戏中找到成就感。

三、案例解决的思路及过程

(一)在宿舍蹲守,及时报警。在事件的最初处理阶段,笔者始终坚持着不能再让他的财产有其他损失的原则,并尽力促使他从这次阴影中走出来的行动准则。在笔者和助班师兄、宿舍同学劝说后他仍半信半疑的情况下,先是带他来到学校保卫处请相关老师帮助他,而后直接来到公安机关报警并请警察帮忙。整个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同阿华待在一起,防止他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失控。

(二)深入宿舍与班级,了解情况。及时找到其所在班级助班师兄师姐,寝室室友,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班主任、主要任课教师了解情况,据大家反应阿华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也很少与同学融合成一个集体,对班级上的事情不关心;

2.自制能力比较差,玩游戏时间较长,几乎不去自习室,但不旷课;

3.课下很少去自主学习,课上表现一般,从不主动发言;

4.与他人沟通喜欢通过网络;

5.待人接物不够有礼貌,不注意别人的感受。 (三)及时联系家长,让家长给予更多关心和干预。事情发生后迅速同家长取得了联系,当天家住隔壁市的父母便一行五人驱车赶到了学校。阿华的母亲是一位十分善谈、善交际并且能力较强的女性,通过交谈了解到,她对阿华大学之前的各项事情管理相当严格,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平日里尊重长辈和老师,有几个固定的好朋友,就是胆子比较小。在平时阿华很少接触游戏,更别说是大型网络游戏了。笔者向阿华的父母通报了阿华自入学以来的各种表现,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地多去关心、爱护他,给予阿华更多的鼓励支持,让他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

(四)针对角色转变和网络游戏问题进行辅导。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快使阿华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能够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来。主要问题是他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更正缺点,走出阴影。平日注意他的行为,经常打电话询问近况,并在晚间的时候去他宿舍查看他有没有在玩网络游戏。经常性的向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他在书籍中找寻方向。针对事后心理辅导,7天中每天笔者都会在QQ上给他留言一段话,或名人名言,或自己推心置腹的经验,鼓励他。同他谈话的内容大都围绕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建议他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和充实。

(五)发动助班、寝室室友、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共同进行帮助,笔者同其班主任联合制定了针对促使他上进的方案。

1.给阿华所在寝室舍友、助班师兄师姐,主要班干部通报他在受骗后的基本状况,说明他的特殊情况,希望大家能他适当的关爱。

2.将他的情况告知主要授课教师,多注意他上课的表现,并及时交流。

3.安排班级主要班干部,密切注意其心理与近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尤其是室友注意他玩游戏的情况,并及时通报。

4.不定期的找他谈心、与他发短信、在网上给他留言,让他时刻感受到笔者对他的关注。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过后,他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1.网络游戏几乎不再去玩;

2.主动学习性增强,待人接物的礼貌性增长了,并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学反映良好;

3.对同学和老师深怀感谢之心,对生活充满信心。

4.父母反映回家之后懂事了很多。 在所有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努力下,阿华逐渐走出了阴影,正信心满满的迎接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四、启示与思考

(一)永远对自己学生抱有希望,不轻言放弃一个学生。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千万不能因此在心理给学生直接判定为“坏”。笔者一直认为,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把一个孩子从“好”转变为“坏”,那么经过细心的教育,我们也必然可以再用同样或者更多时间将其从“坏”转变为“好”。教育公平的人文关怀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然教育公平不但得不到彰显,还会破坏师生间的信任。

(二)针对有“问题”的同学,尽量能与家长沟通,双方共同努力,才会事半功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辈子的,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显然十分重要。事实告诉我们,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错误的教育过程中是会反复的,这时跟家长达成共识,一方“唱红脸”,一方“唱黑脸”,两个方面通过不同方法同时“施压”,又不失温情、鼓励和关怀的因素,往往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对于新生来讲,促使其尽快转变角色,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是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根本方法。假使新生入学之后能很快进入角色,找到了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想要锻炼的能力,充实了时间,就很难去关注其他与之背道而驰的东西。因此,新生入学教育这一环节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全面提升与工作技能考核达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沈威,范伟杰.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J].高校辅导员,2014(3).

[4]杨宁,范玉芳,尹兵.耐心细致,对症下药,深入的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J].才智,2013(5).

猜你喜欢

网络诈骗大学新生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