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5-07-14茹娜
茹娜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将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分为五种类型:加法应用题、减法应用题、乘法应用题、除法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中,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重视思路分析的强化,直观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教学由“习题解答”向“问题解决”的转化,使应用题教学走向成功之路。
[关键词]应用题 教学策略 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8-050
应用题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大难点。抓好应用题的起始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我个人认为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才能为以后应用题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主要包括一年级一步应用题和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弄懂应用题的类型结构,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把握题中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奠定基础。通过这两年的教学教学,我将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加法应用题
1.求总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已知一个部分数和另一个部分数,求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总数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我们把它称为“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在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部分数+部分数=总数”,并让学生弄清楚因为是要把两个数量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学生知道了这个数量关系后,解答这类应用题应很轻松。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
已知“较小的一个数”与“相差数”,求“较大的一个数”的简单应用题,我们称为“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加法应用题”。在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要抓住关键句,弄清谁是较大数,它是由哪两部分合起来的,就可以正确解题了。在解答时,提醒学生不要受多余条件的影响,只要从所要求的问题去思考,就能解决问题了。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加强线段图教学,在讲解时,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都能准确地理解题意,快捷地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二、减法应用题
1.求剩余数的应用题的数学
“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我们称为“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数量关系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两数的差就是要求的另一部分”。如:小丽和小红一共写了49道口算题,小红写了32道,小丽写了多少道?引导学生分析,从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知道,小丽和小红共写了49道口算题,就是求从49里面去掉小红写的32道,所以要用减法计算。列式为“49-32=17”。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理解比较清楚,从而明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已知两个数,一个大数,一个小数,求它们相差多少”的简单应用题,我们把它称为“求两数相差的减法应用题”。在教学中,典型的题型就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就是用大数减去小数等于相差数。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数量关系,分析解决问题就很轻松了。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的教学
“已知一个较大的数以及较大数与较小数的相差数,要求较小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我们称之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减法应用题”。使学生明白解题的关键是分清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谁是相差数,用较大数减去相差数,得到的差就是要求的较小数,还要让学生一定要根据题中的问题找出与解决问题有联系的已知条件,不要受多余条件的影响。如:小明买了一支钢笔5元,一把尺子8角钱,笔记本比钢笔便宜2元钱,买的笔记本是多少钱?学生习惯于只要题中给的已知条件列式时都用上,所以遇到有多余条件就会不懂取舍了。这时,我便让学生找到问题——“买的笔记本是多少钱?那已知条件中哪句话是关于笔记本的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那我们需要 ‘一把尺子8角钱’这个条件吗?”这就让学生明白应用问题中只要找到有用的已知条件,学会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就能找出正确解题方案。
三、乘法应用题
乘法应用题是乘法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它增加了研究的事理及关系。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正确地解答乘法应用题,关键是弄清楚题目中要求的是几个几相加。
1.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教学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和用加法进行计算,当这些加数都相同时,可以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就是乘法。这类应用题,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出题中相同的加数是“几”(也就是每份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就是份数),掌握数量关系,求总数用“每份数×份数”。如:妈妈买了7盒月饼,每盒有6块,妈妈共买了多少块月饼?问:本题求的是什么?(一共买了多少块月饼,也就是总数)那题中的“7盒”表示什么?(份数)“每盒6块”表示什么?(每份数)你能求出什么呢?(总数)总数怎样求呢?(总数=每份数×份数)列式:6×7=42(块)或7×6=42(块)。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求总数不光是可以用加法,当加数相同时,还可以用乘法。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特点就是知道一个数是多少,还知道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这部分的教学借助线段图,将倍数关系形象地反映了出来,不仅使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帮助他们快捷地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如:饲养小组去年养6只兔,今年养兔的只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养了多少只兔?学生通过动手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知道今年兔子的只数就是2个6,所以列式为2×6=12(只)或6×2=12(只)。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
四、除法应用题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的含义是紧密相连的,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时,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正确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式解答。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
由于先前学过的乘法应用题渗透了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三个数量,所以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析,平均分成几份(就是份数),分谁谁就是总数,一份是多少(就是每份数),这时就要用除法计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动手操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几的问题,这也是平均分,因此也要用除法计算,数量关系便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要分的份数。如:李大爷家养了40只鸽子,每5只装一笼,可以装几笼?其实本题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5,学生会很快得到“40里面有(8)个5,40÷5=8。”问题就很轻松地解决了。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的教学
这类应用题是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对于这种题目,可以指导学生将此类题转化成为其实就是在求大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数,要用除法计算,有几个就是几倍。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教学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实际上也就是求一倍数是多少。解答这类应用题,首先要知道两个量,一个是几倍数是多少(也就是较大数),还有就是倍数是多少(也就是已知条件中的几倍),求一倍数只要用“几倍数÷倍数”。如:学校里跳绳的根数是篮球的7倍,跳绳有42根,篮球有多少个?首先借助线段图,找到标准量,也就是一倍数(篮球的个数),问:那跳绳的根数应画几个格呢?(7个)为什么呀?(因为是7倍)跳绳有多少根?(42根)7个几是42呢?学生很快想到是6,于是列式:42÷7=6。
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
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需要经过两次一步计算才能解决问题。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关键是要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条件以及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一步要求的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间问题”,“中间问题”出来了,再联系题中的已知条件,就可以解答“最后的问题”了。
如:操场上,跳绳的有18人,打乒乓球的比跳绳的少2人,跳绳的和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跳绳的和打乒乓球的一共有多少人,首先找到中间问题,中间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必须知道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那关于打乒乓球的人数的关键句是哪句呢?(打乒乓球的比跳绳的少2人)怎样求呢?(18-2=16(人))再求一共有多少人?(16+18=34(人))教给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学生自然能根据问题找出关键条件,分析题意,正确解答。
总之,从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抓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联系和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重视思路分析的强化,直观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应用题教学由“习题解答”向“问题解决”的转化,才能使应用题教学走向成功之路。因此,必须从基础做起,做好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