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及其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2015-07-14曹丽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跨专业科研能力研究生

曹丽新

摘要: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跨专业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提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提升其科研能力,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体会,从跨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分析入手,探索提升其科研能力的对策,为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跨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由于招生政策不断放宽,专业逐渐增多,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持续增长,跨专业研究生也日益增多并形成规模。在各高校及科研院所,跨专业研究生不再是个别事例,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人文社会科学中尤其突出,个别专业中跨专业研究生数量占招收总数过半,甚至达到80%。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相比,在科研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能否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加强培养,直接决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以往的研究生培养都是一视同仁,培养计划搞一刀切,不能针对本专业与跨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其特点的培养计划,所以跨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不高。如何提升高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尤其是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和导师的重要课题。

一、跨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分析

跨专业研究生在科研方面能力不足。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本科专业学习,只是在研究生考试备考时突击学习考试科目内容,所以,跨专业研究生普遍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对于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只是死记硬背,既不全面也不扎实,缺乏理解和消化吸收,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跨专业研究生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缺乏了解,甚至一无所知。最为严重的是跨专业研究生不能形成专业特有的思维方式,也没有掌握专业科研所必须的研究方法。这些问题在科研中暴露无疑,具体表现在专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把握不准确,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不熟悉撰写科研论文的学术用语和相关规范,严重缺乏创新。

跨专业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方面也存在提升的空间和可能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跨专业研究生大多数对跨专业所学内容拥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所以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跨专业研究生具有一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其研究方法,甚至有相关实践操作经验,因此跨专业研究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在知识面上较非跨专业研究生更丰富,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更有助于交叉学科知识融合,更容易触类旁通发挥创造性,更易于成为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一)转变培养目标,摆正育人心态

培养跨专业研究生比培养本专业研究生要困难得多,因此,在研究生招生时,许多导师都不愿意选择跨专业研究生。但是,专业的优化和发展,不仅需要本专业的深入拓展,同时要具有学科交叉和渗透的战略眼光和超越意识。跨专业研究生思维灵活,视野开阔,理解、创新能力都比较强,只要精心培养,方法得当,跨专业研究生能够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开辟新思路,挖掘新的研究领域,为学科专业注入新生力量。因此,导师要突破传统,转变观念,把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由专业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向复合型、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转变,同时,要摆正心态,积极鼓励、引导和督促跨专业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

(二)调整培养计划,优化课程内容

针对跨专业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导师必须科学制定和调整培养计划。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培养计划应该定位于本科生和本专业研究生之间。安排跨专业研究生切实地进行选修或自学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并增多选修课程,完成本科到研究生的快速过渡。在进入新课程学习时,导师要帮助跨专业学生在浩繁的参考书和文献资料中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制定读书计划和读书目录,书目的选择要有层次性,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其跨学科优势,课程由专业课程向多学科、跨学科及交叉学科专业课程转变。在授课内容上,注意理论知识传授的先后衔接和难易选择,由系统的专业理论向跨学科、交叉学科理论知识转变。

(三)培养专业思维,学习科研方法

导师在传授知识时,有意识地引导跨专业研究生打破原有专业的思维定式的同时,尽量利用其原有知识和已形成的思维方式,加快对新知识吸收、理解和融合,促进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的养成。提倡学生多思善问,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导师在讲授基本概念、理论等专业知识基础上,着重讲授专业研究发展方向和前沿研究动态,教授学生研究方法,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和思路,通过各种实践实训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激发研究生的兴趣。跨专业研究生努力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之中,以科研项目锻炼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学术研究能力,以科研任务积累科研实践经验。

(四)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术兴趣

只有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跨专业研究生,因此,高校应努力营造多学科、跨专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组织跨学科、跨专业学术报告交流会,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一些专业学术会议、研究生暑期学习班等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使其了解专业学术前沿研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思想的火花,督促其进行科研实践。

三、提升跨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对策

在培养跨专业研究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基础之上,要着重提升其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毕业论文。所以,导师协助研究生做好毕业论文,是其科研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和最终体现。由于没有做过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跨专业研究生对于如何开展本专业的科研工作常常感到茫然失措,没有方向。因此,导师对跨专业研究生循序渐进地正确指导和个人的踏实勤奋钻研,对于提升科研能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至关重要研。

(一) 依据学科交叉,选定研究方向

跨专业研究生要结合自身多学科、多专业的优势,结合原来专业与现学专业,选择有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的科研项目和论文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扬长避短,提高科研的兴趣和信心。导师指导跨专业研究生在学科交叉点上选择一个大的研究方向,进行大范围收集资料和调研,总结问题,论证题目的可行性,力争在选题上实现创新和突破。

(二)做好文献研究,写好开题报告

跨专业研究生尤其要掌握文献研究的技能,这是做好科研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学会使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以及互联网收集文献和数据。围绕选好的主题,广泛收集并且认真研读文献,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撰写综述文章。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开题报告是一个初期锻炼,必须认真对待。

(三)严抓中期审查,提倡论文发表

高校研究生培养应该建立严格的中期审查制度和淘汰机制,通过中期审查,对研究生论文写作质量进行把关。调研报告或科研文章的发表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查。对于跨专业研究生来说,应该将专业知识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边写边学,在科研论文写作发表中积累经验,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形成科研思路,重视提高科研报告和论文质量,顺利通过科研写作关。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通过论文答辩

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并且精益求精,不断修改和完善,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在论文外审和答辩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研究生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总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是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也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可创新能力的标志”。要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关键是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办出特色,就必须改革创新,优化培养方案,着重提升其科研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程耿东.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必须保证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1,(18).

[2]任继愈. 研究生培养机制亟须改革[N].人民日报,2003-02-18第11版.

[3]纪军,倪承普等.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 航海教育研究,2007,(2):93-94.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第4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

■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跨专业科研能力研究生
中韩合作办学中跨专业学生的韩语教学探索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