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巅峰歌剧,绕不开的威尔第

2015-07-14黄品铭四川音乐学院610021

大众文艺 2015年8期
关键词:附点威尔第歌剧

黄品铭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出生于意大利一个小镇的威尔第,从小就痴迷于音乐,并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他从小就跟着音乐教师学习音乐,并逐步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歌剧家。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歌剧创作,在整个歌剧创作中充满了激情,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逐步把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艺术推向了巅峰时期,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他的歌剧创作在继承意大利歌剧创作传统的基础之上,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开创了意大利歌剧创作的新纪元。

一、威尔第其人及其歌剧创作

谈到歌剧,威尔第始终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哪怕人们对他早已熟悉不过了,我们还是需要不厌其烦的研究和讨论他,希望能带来一些新的发现和观点,以飨读者。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创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将近三十部歌剧作品。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他出身穷困,因此,他的歌剧作品往往以普通人的生活作为创作内容,更多的倾向于平民化音乐风格。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向音乐教师学习音乐,并为将来的歌剧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指挥乐队,并获得了当时米兰著名的作曲家兼指挥家拉维尼亚的赏识,此后就接受了人生中第一次最为系统规范的音乐理论教育。

他的歌剧创作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19世纪30年代末期,他创作了诸如《奥贝尔托》《一日为王》《纳布柯》《伦巴尔第人》等歌剧作品,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个阶段则是19世纪40年代,他创作的歌剧作品有:《哀纳尼》《海盗》《奥利昂的姑娘》《阿尔吉拉》《麦克白》《阿蒂拉》等,主要表达了群众与强权政治进行斗争的主题,甚至有两部作品还引发了意大利人民的示威游行。第三个阶段就是19世纪50年代。这个时期威尔第开始了一些较新题材与主题的歌剧创作,尤其是剧中的人物转向平民化与普通化。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路易斯米勒》《弄臣》《奥赛罗》等。应该来说,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开创了歌剧创作的新局面,从而为自己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二、威尔第歌剧的创作艺术

(一)歌剧题材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戏剧性

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一般选择较为新颖的故事主题,整个情节较为复杂多变,戏剧冲突较为明显,整个歌剧作品显得生动而活泼。而意大利传统格局则显得较为老套,缺乏剧情。二者相比起来,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更富戏剧性特色。那么,威尔第的歌剧作品为什么会选择一些较为丰富且独特的戏剧题材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威尔第本人有着丰富且独特的个人兴趣爱好。他自小就十分喜爱各种戏剧作品,并从中吸收很多有益的创作经验与技巧,尤其热爱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因此,他创作的戏剧作品很多都是借鉴了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比如,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奥赛罗》就是选材于莎士比亚同名的戏剧作品。这种戏剧性的题材选择,不仅体现出威尔第在戏剧方面的较深造诣,同时还展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辉煌成就。我们能够从他的戏剧作品题材中体会到无穷的音乐魅力,并在音乐上与他实现共鸣,产生了强烈的音乐震撼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威尔第及其戏剧作品。

(二)歌剧主题具有民族性、现实性以及悲剧性特征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创作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性,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民族性、现实性与悲剧性特征。首先,就其民族性来说,这是因为当时的威尔第身处意大利较为混乱的社会时期,意大利正遭受着奥地利的残酷统治,意大利人民为了争取民主独立与国家统一,勇敢的站起来反抗奥地利的野蛮镇压。这就让威尔第的歌剧作品烙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他早期的歌剧作品基本上都与民族斗争与政治独立相关,表现了意大利人民为了捍卫本民族的领土主权完整而进行的一系列反抗斗争。因此,也有人把威尔第称作为“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比如说他的歌剧作品《西西里的晚餐》和《唐·卡洛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与不懈的独立精神。其次,威尔第歌剧的现实性主要是指他的歌剧作品中很少看到那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神灵或女巫,而主要是集中在对普通民众的刻画与描述方面。这就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比如说他的歌剧作品《茶花女》《吟游骑士》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创作原型来进行创作的。此外,威尔第歌剧作品还具有悲剧性特征

(三)音乐旋律与声音配置方面的艺术特色

在威尔第的歌剧作品中,他使用了附点音符。这是他歌剧作品音乐旋律方面的独特之处。他非常喜欢使用附点音符来表现歌剧作品的内容,在男高音的音乐唱段中,他更是通过附点音符的使用表现出较为短促且有力的音乐节奏,让人明显的感受到歌剧乐句演唱的清晰透亮,表现出歌剧作品更为强劲有力的音乐风格。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威尔第在歌剧作品中使用的附点音符,进一步显示出他特有的音乐旋律,对于歌剧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发挥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说,他的歌剧作品《弄臣》中曼图亚公爵的咏叹调《女人善变》中,威尔第从头到尾都使用了附点音符,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公爵形象,并且对于他放浪不羁和风流好色的性格特征表露无遗。此外,威尔第歌剧作品中还非常重视对人声主导作用的利用,即声音配置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实际上是因为威尔第歌剧创作受到了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的深刻影响,他在音乐配置方面始终选择了把人声放在主导位置上,借助于最为质朴和直接的人声独唱来表现歌剧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人物的内在心理状况,尽可能的实现以声传情。他的歌剧作品中,人的嗓音是受到充分重视与展示的,各个声部的声音特色都被有效发挥出来。基于此种“人声为主”的声音配置原则,威尔第刻意弱化了乐队伴奏的地位,让人的歌声占据主导地位。这样,人们就可以直接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之然之歌声。这就拉近了歌剧与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许也是他的歌剧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1]刘双.威尔第歌剧与普契尼歌剧在演唱方面的比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1(02).

[2]于海涛.论威尔第对意大利歌剧的继承和发展[D].兰州大学,2008.[3]张弦,徐国弼,申文凯等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说[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01).

猜你喜欢

附点威尔第歌剧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走进歌剧厅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