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爱上直播帖
2015-07-14北京谌幸
北京 谌幸
《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爱上直播帖
北京谌幸
直播帖的特点在于真实,其常更常新的写作方式也一直吊着读者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直播帖改编为电影也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改编方式。《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凭借其真实的感受、细腻的情愫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直播帖 改编 真实
爱上网文需要一些契机,如果成长过程中错过了这些契机,很可能难以再从头感受和融入这个圈子,哪怕是认真努力想来研究考察一番,真诚的低姿态也再难找到进入的切口。任何题材、类别的阅读,能有的最好状态就是共同的成长感。那些在成长期就开始追网文并和网文圈子一起成长的人,在这点上,非常幸运。
但是网络给予我们的冲击,其实也不在乎我们是否进入到足够深邃的内部,只要对新媒体有所接触,都可以感受到种种影响。最简单的感受来自于影视作品上映,非常有意思的是,最直接成为影视作品改编资源的网络文学部分并不是最火的那些连载长篇,而是有些边缘,依附着网络社区,虚构成分较少的社区直播帖。
大学期间上映的两部最为著名的直播帖改编电影,一部是作者本身成长为编剧的鲍鲸鲸的豆瓣直播帖改编的同名电影《失恋三十三天》,另一部是由天涯长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改编的《浮城谜事》。两部片子风格迥异,各有卖点,一部打着“双十一”单身狂欢的噱头上映,一部则是娄烨的风格之作,实力派演员全员素颜上镜,把知音体故事改成都市悬疑剧。
两部电影的直播帖也各有特色。鲍鲸鲸的《失恋三十三天》其实更像一部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语言,都更具有“文青”特点,电影和直播帖本身的差距也很小,作为形式转化,鲍鲸鲸的直播帖无疑非常适合直接用来改编。《看我如何收拾贱男和小三》这篇天涯长帖无疑更具有直播帖和扒皮帖的性质,狗血的生活真实,在不算优美但非常清楚的帖文中展现给我们,楼主一点点发现自己丈夫和小三的过程,一步步和小三智斗的过程,也堪称精彩。
完整的故事、真实立体的角色、合适的节奏、绝对逻辑化的自然发展,让人对于直播帖中展现出来的戏剧化生活兴趣甚浓。在直播帖中,不需要埋怨编剧的脑残和毫无逻辑,总是能感受到最自然最生活的手段和感慨,以及最真实的无奈和悲切。
于是我从大三开始,就很喜欢看直播帖。追直播帖没有任何圈子的门槛,接地气到感动。直播帖甚至是生活感情问题交流答疑、网友围绕热点话题讨论的好场所。
最爱的一篇直播帖,一定是尚未完结的直播帖,这点和网文截然不同——网文总是让人想看到结尾,而陌生人在网络上直播自己的生活,却总希望他们不要完结。帖子常更常新,在楼里相聚的一群人一直在。
这就是直播帖的奇妙处,哪怕渐渐淡了,平了,也不愿意作者结束,有了在一起的结果还想看在一起的生活,有了已分手的结局,还想看未来有没有复合的可能。
《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LO)是一篇男同主题的纯情帖,是我看了很多帖子之后,感到文笔最为洗练、情节最为巧妙的一篇。回忆、细节、铺垫,都恰到好处。楼主是个细腻的男生,主角L是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男生,两个人都在英国留学,同租一套居室。这种CP自古经典,让人甜蜜不已的是楼主舒服自然的细节描写。
虽然题材不能主流化推广改编,但这个帖子所体现的细节毫不逊色于一场精彩的异性恋,作者插叙和交代背景的能力也让人敬佩,人物性格前世今生都顺理成章,有理有据。其中最让人欣赏的一点,在于楼主始终把自己描述得很低,这从他开头的自述中就可以看出:
所以说好男人很多都是gay(同性恋者),像我这种就摆明了是凡人。如果L真的喜欢我,我对自己的人生都要刮目相看的感觉。
很多不够吸引人的网文和虚假的直播帖让人感到厌烦,对我而言,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主角喜欢把自己看得很上帝,用尽全力玛丽苏,构造出一副主角永远不会死,主角永远被人爱的天堂景象——当然我也知道很多人认为这是爽点,但绝对是我无法容忍的类型。
无论是生活还是感情,有看头的故事中,主人公一定要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她可以经历奇迹和巧合,但是一定要始终把自己看得轻,始终存有一份敬畏感——这种敬畏感是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最好的回应,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作品和作者始终像上帝一样在故事中意淫调度,实在是让人不悦,也毫无吸引之处。
《我觉得,我室友,喜欢我》更新得很慢,但写得很细,很真实,一点点的情愫细节,都被楼主抓住,每一件事件的分析都有逻辑,有感情。这是个好帖子,让人充满期待的同时,同样想给祝福。
大概这就是艺术和人生双重的成功了吧。
本专题为温儒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12&ZD169)子课题研究成果
作 者: 谌幸,北京大学中文系2014级创意写作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