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月斗杓初转势
——论宋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制

2015-07-14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芒市678400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词牌风物组词

⊙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 芒市 678400]

正月斗杓初转势
——论宋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制

⊙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云南 芒市 678400]

宋代欧阳修首创十二月节词的词体样式,以十二首联章体《渔家傲》词来表现某一地域的节序更替和风物习俗。它是宋代社会生活繁荣发展的结果,更是欧阳修卓越创作才华的结晶。

宋代 《渔家傲》 十二月节词 创制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偏从东面春风至。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为什么选择《渔家傲》这一词牌来创作十二月节词呢?检索唐圭璋编的《全宋词》,其中收欧阳修词共二百四十二首,用了七十二个词牌,而这些词牌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是:《渔家傲》词五十首、《玉楼春》词三十四首、《蝶恋花》词二十一首、《采桑子》词十三首、《浣溪沙》词九首、《定风波》词七首、《减字木兰花》词七首、《阮郎归》词六首,由此可知,《渔家傲》是欧阳修词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牌。据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统计,宋代使用词调《渔家傲》创作的词共二百五十七篇,那么欧阳修一人所作《渔家傲》词就占整个宋代《渔家傲》词的近五分之一。从而,我们可以简单地作出一个推测——《渔家傲》是欧阳修创作中比较擅长的词牌之一。换言之,像《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这样十二首词联章排比的鸿篇巨制,如果创作者对词牌没有充分圆熟的应用能力,对作词技巧没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在一场宴席间是很难创作出来的。

此外,《渔家傲》这一词牌所表现的独特的音乐声情也可能是欧阳修选用它来创作十二月节词的原因之一。《渔家傲》是历代词人创作中较常使用的词牌,该词牌名称源于宋代词人晏殊“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一词,此词奠定了《渔家傲》词的基本格式:一词双片,前后片各五句,句句押韵,韵押仄声,全词六十二字。而“高调是《渔家傲》首要的、最鲜明的特征……这一曲调的声情是偏于高昂清丽一类的”,十二月节词又称为十二月鼓子词,表明演奏十二月节词时需以小鼓伴奏,铿锵有力、昂扬激荡的鼓音与《渔家傲》高昂清丽的声情是相得益彰的。这样,以《渔家傲》高扬清丽的音乐深情吟唱十二月里的节序变化,在小鼓铿锵咚咚的节奏声里畅叙十二月里的风物民俗,这种音乐声情与表达内容的和谐统一肯定能带给人非比寻常的视听感受。当然,欧阳修使用《渔家傲》词牌来创作十二月节词一定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不会是偶然的巧合。

唐末五代词多以女性为抒情对象,因而词中所表现的环境场景往往是与女性身份相一致的绣阁画楼、亭台池榭,很少表现广大的自然山水空间和世俗的节序民俗生活。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宋代节日活动非常丰富,节日规模极为宏大,形成了绚丽多姿的风俗长廊和人文景观,从而也催生节序民俗词的大量产生。以元宵节为例,《春明退朝录》载:“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之盛,冠于前代。”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夜游的习俗始盛于唐代,但到宋代已由原来的游赏三夜延长为五夜,可见其节日之繁盛。社会生活的繁荣促使文学创作题材更加丰富,文坛巨匠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中有意识地把词表现的空间场景引向寥廓的自然山水间和丰富的节序民俗,有意识地用词来表现市民的世俗生活,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

《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节序词,它以十二首联章体《渔家傲》词逐月吟咏某一地域一年十二个月里的节序更替和风物习俗。《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结构独特,内容丰富,不仅有较高的词学价值,而且还有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最早创制《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词人应该可追溯到宋代著名词人欧阳修,他的创作确定了十二月节词的基本模式,成为后人纷纷效仿的范本。对《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进行探析,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这种特殊词体的创作原因及其艺术价值。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世称欧阳文忠公,为北宋文坛领袖,有词集《六一居士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等存世,现存词二百四十余首,兹录其《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二首:

渔家傲

现内容,扩大了词的发展空间。这些词“按十二月作,如其数,皆工腻熨帖”,把一年十二月中的季节时序、自然景物、民俗生活表现在十二首《渔家傲》词中,把时节更替、自然变换、人文活动熔铸入词,产生了一种新的词体样式,这是词史上首次出现的词体样式。

创造出联章体《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词体样式已极为不易,而在十二首词中又能清晰准确生动地描写某一区域十二月里的自然景物与节序民俗就更为不易了,因为这不仅需要词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更需要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卷三有佚名跋:“荆公尝对客咏永叔小阕云:‘五彩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曰三十年前见其全篇,今才记三句,乃永叔在李太尉端愿席上所作十二月鼓子词。”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据此跋和《宋史·李端愿传》及欧阳修生平行实,把该词创作系年于宋英宗治平初年,其时欧阳修任参知政事,与李端愿同在都城汴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考查欧阳修行实,从其皇元年(1049)在朝担任翰林学士时算到嘉六年(1061)刚担任参知政事时,欧阳修在汴京供职已十余年,对以开封为核心的北方风物节序已熟稔非常,故在其十二月节词中,北方四季景物细致分明,春花夏雨秋霜冬雪娓娓道来,十二月风物渐渐变化而又次序历历,使得这十二首词内容丰盈,各具特色又结构井然,成为十二幅北宋时北方山河的巨幅山水画卷。此外,准确地摄取每个月典型的景物进行传神描写,更增添了这组词的艺术价值,清代学者沈际飞就非常赞赏该词中写景“山不近而远,而风致犹可掬”的特色,而近代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也非常欣赏词中描写的江山寒色中弥漫着的清远意境。

更为重要的是,欧阳修此组词不仅细致描摹山水风景,而且生动描述了北宋社会大量的月节风物民俗活动,使我们得以了解一千多年前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情况,这组词记录了除夕欢庆、元宵灯节、春耕、清明祓禊、端午食粽、七夕乞巧、中秋节、重阳节等民俗活动,其中许多民俗依然是今天中国主要的节日民俗。把如此众多的节日民俗置于一组词中来描写这在欧阳修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之前是极其罕见的。同时,词中所写民俗非常细致生动,与欧阳修同时的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向客人吟诵称赏这组词“五彩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其中写的是端午节情形。端午节食粽的传统由来已久,到宋代,节日物象用料愈发考究,做工日趋精细,端午节粽子以五彩丝装饰,以金盘盛送,而吃粽子的人们则手执盘有双凤的生绡画扇祛暑纳凉。词中抓住“角粽”“五彩新丝”“画扇”三个典型物象,生动细致地写出宋代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的精致生活,难怪引起王安石的共鸣与称赏。“角粽”就是粽子,是端午节的代表性物品,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必赘述。“五彩新丝”又叫“五彩缕”“朱索”等,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的细绳,是宋代端午节中必不可少的节俗物品。端午节赠人朱索,有祝祷延寿之意,如欧阳修《皇后阁五首》诗中就有“纫为五色缕,续寿献君王”之句。“画扇”也是宋代端午节富贵之家相互馈赠的物品,陈元《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载“鼓扇百索市,在潘楼下……自五月初一日,富贵之家多乘车萃买以相馈遗……又造小扇子,皆青黄赤白色,或绣或画或镂金或合色,制亦不同”。整组词中变化的风物节序、多彩的民俗活动,成为书写的重点与特色,使这组词具有了很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堪称“北宋民俗档案”。

事实上,若从词的抒情来看,欧阳修的这组十二月节词,情感确实非常单薄,其中的多首词,抒发的情感并不明显,即使有情感抒发的,也比较简单,无非是伤春悲秋夏困冬闲的传统主题,词中所蕴含的感情缺少个性,实在乏善可陈。比如第八首“八月秋高风历乱”,全词重点写八月秋景和中秋赏月情形,下片以“宋玉当时情不浅。成幽怨,乡关千里危肠断”作结,借宋玉悲秋之典抒发羁旅之愁,实为司空见惯的景物与情感,缺少独特的个性情致。因此,倘把欧阳修这组词一一拆析,那么实在显示不出欧阳修作词的水平,也显示不出《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真正特点与价值。只有对这组词进行整体观照,其中每一首词才具有合理的位置和更为丰满的意义,也才能显示欧阳修《渔家傲》创制十二月节词的精思杰构。

《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制充分显示了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盟主渊富的学识才华和高妙的创作技艺,更显示出欧阳修在词创作中开疆拓土的勇气与能力。《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从此具有了极其诱人的艺术魅力,使此后历代文人学者心追手摩,绵延出一组又一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王兆鹏.唐宋词史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严建文.词牌释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4]陈鑫,刘尊明.试论宋代《渔家傲》词的创作与嬗变[J].齐鲁学刊,2006(1).

[5]李调元.雨村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2012.

[6]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沙振坤,硕士,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本文为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源流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词牌风物组词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展览
国学小笔记:“可盐可甜”的地下第一IP
词牌里的故事
木槿
过骊山
我会组词
住进词牌里
想一想,填一填
多情自古伤离别
跨越千年的人鬼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