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支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研究

2015-07-14王宗鹏

时代金融 2015年1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金融

王宗鹏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安徽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总结城镇化的经验得失,可为新时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同时,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研究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 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综述

(一)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主要概念

城镇化作为四化之一,指的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逐渐转变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是在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二)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1.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城镇化为农业经营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经营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城镇化建设,为了避免同大中城市发展的趋同,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的特色优势,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城镇化建设,一开始就要从本地资源、人才、区位等优势条件出发,培养区域性主导产业、形成区域拳头产品和特色经济,做出工业主导型、市场带动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等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规划。农业经营依据区域内城镇发展来规划、调整自身的产业经营结构,形成以城镇化发展为经济支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突出专业化经营特色的产业链。

2.城镇化为农业经营规模化创造了条件。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方向,是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前提。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吸纳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就业,随着农业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和农地产权的流转,带来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和农地的适度集中,推进农村地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要解决农业规模化经营问题,就必须依赖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素质,实现农地的集中和集聚,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竞争力。

3.城镇化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外部聚集效应。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体系的核心。它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连接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功能。城镇化建设则是龙头企业的空间载体和依托。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龙头企业能否获得外部聚集效应。龙头企业只有依托小城镇这个空间载体,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才能有效克服分散布局所带来的交通不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增强龙头企业外部聚集效应,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

二、农业产业化加速城镇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城镇化建设的实质是发展经济,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化的发展,有了产业、有了市场,城镇才会快速发展。所以,加快城镇化建设,核心的是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从而增加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扩大城镇消费,促进城镇文教、卫生、服务、商业等行业发展,进而为城镇建设增加资金积累,壮大城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人口聚集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也是最终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这不仅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食物,而且还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城镇的聚集,产生了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较快地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发展开拓了空间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以城镇化发展为中心。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这样便于产品的购销,加工和贮存,有利于减少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形成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辅助性产业和公共服务事业,有利于建设发达的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金融系统、教育科研系统,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基础结构系统。这些系统的建立就为城镇化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

三、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安徽省城镇化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新型城镇化加大了推进力度。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2012年5月,省政府印发了安徽省新型城镇化“11221”工程实施方案,就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目前,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沿淮城镇群战略格局初步形成,合肥、芜湖等城市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加,一批经济强县加快发展,城镇化已成为全省发展重要引擎。

2014年,全省6082.9万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989.7万,城镇化率为49.15%。比2010年“六普”时提高了6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8.7个百分点。2000~2013城镇化率从28%上升到49.15%,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差距在不断缩小,2000年相差8.2个百分点,2010年相差6.5个百分点,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率为49.15%,与全国相差5.6个百分点。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城镇人口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表1 安徽省城镇化率与全国的比较(单位%)

(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是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基础,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基础。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三化”同步和加快皖北发展的战略部署指导下,安徽省先后实施了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532提升行动”和“671转型倍增计划”,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台了《安徽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意见》,该《意见》出台对加大龙头企业和农户信贷投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截至2014年10月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01万个,比上年底增加8300个,家庭农场1.58万个,增加8500个。2014年全省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示范社170个、省级示范社1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0个。农业组织化程度持续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四、金融支持安徽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一)金融支持安徽省城镇化主要做法

1.加大对城乡发展的金融支持来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实施金融支持皖江示范区、皖北发展、民生金融、科技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截至2014年末,全省县域贷款余额11071.7亿元,比年初增加1509.8亿元。

2.加大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充分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发挥信贷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引导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对道路建设、市政建设、用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给予重点倾斜。2014年全省基础设施主要行业贷款增加402.8亿元,同比多增93.6亿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对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技术改造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切实满足工业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要。

3.丰富金融产品,提升城镇化建设服务水平。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城镇化建设。如农行省分行开发设计了专门服务于城镇化的专属产品“绿色家园”贷款,并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册。该产品贷款对象较灵活,其核心功能就是服务于个人建房和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需要。国家开发银行优先选择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安徽省进行试点,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安徽模式”。

4.切实做好民生金融服务。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本内涵。从省政府提出实施民生工程开始,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农民工、农村妇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发展。2014年6月末,全省小额担保贷款余额48.3亿元,同比增长26.3%。

5.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发展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支付系统广泛应用,为城乡发展提供快速、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资金清算服务。近年来,从推进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出发,加大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实施“农汇通工程”建设。截至2014年末,在全省13477个行政村设置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18102个,实现了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的全覆盖。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改革与服务,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业务,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

(二)金融支持安徽省农业产业化主要做法

1.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地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涉农贷款投入总量增长迅速。截止2014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7418.2亿元,亿元,是2008年4.1倍。涉农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大幅向“三农”倾斜,有力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二是灵活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三是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截至2014年6月末,全省办理支农再贷款33.5亿元,安排支小再贷款限额12.5亿元,再贴现余额113.6亿元,为社会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2.引导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一是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近年来,我省各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各类龙头企业,均给予了重点支持和帮扶,龙头企业已成为各金融机构的黄金客户和优质高端客户。二是重视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基地。安徽省各金融机构围绕“产业带龙头、龙头建基地”的新模式,结合各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化布局由散状经营向集群发展。三是支持农产品集散市场快速发展。近年来,以农行系统为主的涉农金融机构计划把全省61个县支行分为三类,即重点发展行、带动发展行和重点帮扶行,实行审批权下放,鼓励各县支行对当地农产品集散市场给予信贷支持。

3.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一是创新融资与担保相结合方式。探索农业产业优级龙头企业贷款担保与保证新模式,加强与有资质的担保机构合作,通过分担风险增强小企业融资能力。二是探索用生长期或收获期农作物抵押贷款的办法,允许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动产抵押,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难题。三是依托农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大力拓展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新模式贷款。引导各金融机构根据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4.持续推动金融服务方式创新。积极组织实施“农汇通工程”,通过引导金融机构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POS转账,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使结算与信用(授信)相结合,借记、贷记卡功能相结合,发展惠农卡,畅通农村金融结算渠道。

五、统筹推进金融支持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政策建议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城镇化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P2P金融解读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