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GDP统计的研究

2015-07-14杜成

时代金融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统计方法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中国GDP仍然能保持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经济表现出高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使中国GDP的统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质疑。本文通过介绍GDP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GDP统计方法并对GDP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中国GDP的统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GDP GDP统计 统计方法 统计问题

一、GDP的相关概念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准确理解GDP的概念需要注意四点:(1)GDP是市场价值,要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2)GDP核算中只包括最终产品和劳务,而不包括中间产品和劳务;(3)GDP统计中仅指一个时期内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它是一个生产概念;(4)GDP是一个地域概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的生产总值。

二、GDP的统计方法

在GDP的统计研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即MPS体系,主要是被前苏联和东欧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所采用;另一种是国民账户体系即SNA体系,它们的代表是拥有市场经济体制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历了三个阶段:1952至1984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采用MPS体系。1985至1992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采用MPS和SNA体系结合的方式。1993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放弃了MPS体系,采用SNA体系。在SNA体系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分别对应着三种GDP统计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一是生产法是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GDP=总产出—中间投入,其中总产出指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全部货物和劳务总产品的价值,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二是收入法又叫分配法,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其中劳动者报酬是雇员对生产单位提供劳动所应得的工资和报酬,固定资产折旧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房屋、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损耗的价值,生产税净额指企业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税金(不包括所得税)与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的差额,营业盈余主要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经营利润。

三是支出法是从常住单位对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的角度,即从最终需求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其中最终消费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出口减进口的差额又称为净出口,反映货物和服务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产生的国外需求。

三、GDP统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GDP统计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罗斯基在《中国GDP统计怎么了?》一文中,利用简单直观的数据比较和推理,质疑中国官方发布的GDP数据;美国时代周刊登出一篇名为《中国为什么造假账》的文章,称中国已经被虚假的数字所掩埋,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名声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这说明了中国的GDP统计存在着很大问题:

(一)GDP统计理论体系不健全,统计范围存在缺口

中国现行的GDP统计方法没有将全部的货物和服务包括在GDP的实际核算范围之内。例如,忽略非市场经济、地下经济等,低估了我国劳务等产业创造的价值。而且无法明确企业在产品设计、员工培训、技术革新、品牌打造和这些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没有将我国经济中的知识经济成分包括在内。还有一些像政府、警察、军队等敏感部门的所提供和产生的货物和服务没有准确的纳入GDP的统计范围。GDP统计范围的复杂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造成中国GDP统计的不真实和不准确。

(二)GDP统计存在人为干扰因素

中国现行的政策制度,造成了政府部门的政绩和该部门的GDP挂钩。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体现自己的政绩,可能就会虚报地方的GDP统计数据。而在生产部门里为了避免担负更多的义务和缴纳更多的税收,一些部门就会隐瞒GDP统计数据。人为因素是导致中国GDP统计数据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地方和国家统计数据不衔接

近年来,出现了各地方GDP统计数据总和与国家GDP统计数据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其主要原因还是地方基层统计水平低下,造成了地方统计数据不准确,而地方基层统计水平低下是由统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低下、统计方法和统计设施落后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此外,地方统计数据的失真还导致GDP统计数据的滞后性。

(四)缺乏GDP统计管理体制的监管

中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缺乏对GDP统计工作监督和管理。与GDP统计相关的部门没有形成合理的监管机制,政府统计部门既从事GDP统计工作,又对GDP统计工作进行监督,这样无法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GDP统计的建议

(一)完善统计理论体系和GDP统计范围

改革创新统计理论体系,改进统计核算方法,完善GDP的统计范围,使全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纳入到GDP统计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GDP数据的高度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增加统计数据的透明度

GDP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在国际社会的是否能够得到认可。如果中国的GDP统计数据不透明,将会引起世界各国的猜测,最后导致国民经济发展不稳定。同时我们也要减少统计数据的水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虚报GDP统计数据,会使地方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数据不衔接,从而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提高地方基层统计能力

加强对地方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完善地方基层的统计设施,以保证地方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四)加强与统计相关的法制建设

加强和完善统计法制建设,通过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统计工作,明确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分清统计工作的对象、主体,可以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保证GDP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杜成(199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就读于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经济统计学。

猜你喜欢

统计方法
统计学最近邻分类方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运用
汉语词汇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述评
统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
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税管理中的统计创新研究
统计方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