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方能干实事
2015-07-13何先平
何先平
我刚当区农委主任不久,天星寺镇花房村写来申请——希望给村里拨付一定扶贫资金。
花房村是巴南区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村之一。
这时,有“诸葛亮”向我支招——
“他们确实穷,拨点款给他们犯不了大错误。”
“反正有扶贫资金,不妨给他们一些。”
…………
听了这些“建议”,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拨款补助,只能扬汤止沸,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更让我揪心的是这些“诸葛亮”简单、粗暴的工作思路。
花房村是巴南区农委结对帮扶的对象,我决心帮助村民走出困境,也帮助这些同志走出“困境”。
那个周末,我带着这几位同事到花房村了解情况。
在荔枝寺社,我认识了西瓜种植大户黄勇。
“西瓜卖得怎么样?”我过去问他。
“哎,卖不起价钱啊!”
“有什么困难吗?”
“西瓜没卖相,产量也低。”
…………
很多村民围上来,向我反映问题。
我还认识了另外一位朋友——到花房村收西瓜的商贩。
“来这里收瓜的商贩不多,所以价格很便宜。”商贩告诉我。
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瓜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碰坏的多,很多商贩都不愿来。
“那你们想我们怎样帮你们,是给你们一笔钱,还是帮你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我问。
“当然是想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村民们异口同声。
这时,我身边的几个“诸葛亮”赶紧躲避我的目光。
经过实地调研,我们最终理出了花房村存在的问题和帮扶办法。
第一,交通不便。
帮扶办法:从扶持产业发展的角度注入资金,硬化村级公路,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
第二,技术落后。
帮扶办法:巴南区农委组织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鼓励村民发展水果蔬菜种植。
“产量高了,卖相好了,收入增加了。”村民们逐渐尝到甜头。
“现在你们知道怎么扶贫了么?”我问“诸葛亮”们。
他们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心得
严以修身从十件事做起
要“多读”,学习古今理论经典。
要“善听”,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要“慎交”,建立健康的朋友圈。
要“常走”,到群众中汲取智慧。
勇于实践磨练,在实践中锤炼自己。
善于总结及提炼工作经验,知行合一。
自觉接受组织帮助,主动接受组织监督。
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克服“小节无妨”的侥幸心理。
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远离低级趣味。
见贤思齐,多向先进人物学习。